《国资报告》杂志2024年第9期
新时代以来,随着国企改革三年圆满结束,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面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如何让国有经济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任务。
着力优化布局打造现代化新型国有企业
国家参与经济活动通常与实现发展目标相关,如提供普遍公共服务、补偿市场失灵和消除外部性、通过就业促进社会契约、拓展融资渠道、推动产业转型、规范战略性部门等国家安全目的。这意味着国有经济在上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布局更加合理。现代新型国有企业的建设也离不开布局结构的优化。其核心特征是着力增强企业核心功能,这就要求国有企业不仅要注重资产保值增值,还要围绕功能使命优化布局,服务国家总体战略。
通过优化布局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历史上看,一些国有企业有盲目多元化、“铺路”的倾向。在398个国民经济行业中,国有企业涉及的行业多达380个。业务板块复杂,辅助产业负担重,子公司层级过多,母公司对子公司管控能力弱。导致一些国有企业大而不强。运营效率低下。现代新型国有企业建设,就是实现“进退有为、有为无为”的国有经济布局,退出回报低、竞争力弱的领域,围绕公司优势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
优化布局,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更要创造功能价值。国有经济布局过长,必然影响国有企业创造功能价值的能力。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完善主体责任和主业管理,聚焦更能体现核心职能的主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后,国有企业对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显着增强。
优化布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些行业国有企业由于既得利益的原因,依赖行政壁垒,不愿推动竞争环节市场化,退出低效率领域。这就要求国有企业通过推进战略重组和专业整合,突破利益固化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总之,建设现代新型国有企业,必须锚定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布局优化、结构优化、功能优化,更好体现国资国企责任。独资企业。
推动国有企业优化布局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之前,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国有企业改革主线集中在公司治理、经营机制等方面。国有经济具有战线长、行业分散、分布广的特点,对国家战略目标的支撑作用不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有企业调整重点开始从“减量”转向“提质”,优化功能布局,提高质量,增强实力。核心职能作为改革目标。 2013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方向要瞄准服务国家战略,加大对重要行业的投入以及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
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大宗商品配送基地
此后,从“1+N”系列文件的出台,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结束,国有经济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营业收入占比超过35%,发展新动能更加充沛。央企控股的国内上市公司中,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占比超过40%。国有企业对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显着增强。
明确发展目标,奠定优化布局的政治基础。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始终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不断推进。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经济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个集中”的新要求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决定》解释重申强调“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促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充分体现了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有目标的。一致性和持续的深度。特别是“两个一致”要求的不断强化,使优化国有企业布局更加牢固地确立为党的领导的根本政治保证。
分类改革细化了各类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差异较大,统一的监管思维和考核体系不利于激发国有资本的活力和竞争力。 2015年8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国有企业布局优化将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国有企业分类原则推进。分类改革有助于国有企业明确定位,将资源集中到企业核心业务上,围绕主业构建产业链,增强核心功能;退出非主业和竞争薄弱领域,减少国有资产错配。以科技军工央企中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例,集团将其属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子公司划为商业一类,部分科研院所及子公司划为商业一类。承担商事二类重大专项任务,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服务。具有公益性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型子公司确定为公益性。积极引入非公有资本,减少商业领域国有资本占用,加强对后两类企业的投资。通过职能界定和分类,集团总部的投资重点更加明确,成员单位的使命和责任更加明确。
考核评价机制改革调整成为优化布局的“指挥棒”。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不断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供更好支撑。例如,最新的“一利五利”考核框架强化了科技产出考核,对央企进一步发挥“链条龙头”作用、进一步发展新生产力、进入新时代提出了更高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国务院国资委已发布19个行业考核实施方案。中央企业2024年经营业绩考核中,个性化指标占比77%,有效引导企业展现优势,力争走在各自轨道上。 “优等生”实现更高质量、更好功能的发展。
“点、线、面、体”联动打造布局优化的现代新型国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国有经济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发挥职能作用,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完善主体责任和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领域;以及前瞻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见,推动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已成为现代新型国有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关键举措。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布局优化的阶段性成果,未来国有企业布局优化应走向更加系统化、深入化的水平。建议以企业业务布局优化为“点”,以产业链布局优化为“线”,以产业链优化为“线”。以空间布局优化为“面”,以相关管理部门的战略协同为“身”,全面系统地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从而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国有企业。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引导企业业务布局优化。改革中,要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充分竞争领域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可适当退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补充,释放的国有资本更多投入重大专项任务、公益性服务和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等领域。推动大型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竞争环节市场化改革,引导资金流向主业,强化企业核心功能。深化配套分类考核和分类核算,对中央企业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个性化考核,以企业主营业务和核心职能为考核核心。同时,强化国有企业承担战略使命的评价机制,绩效评价标准要与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相一致。
围绕“补短板”,加强产业链环节布局优化。优化产业链布局的重点是淘汰落后产能,弥补产业链短板,解决关键环节“卡壳”问题,维护产业链安全。为此,国有企业要勇于担当“链龙头”,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对产业链落后环节进行现代化改造,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加强原创技术供给,推动全产业链布局高端化、现代化。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弘扬创业精神,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二要推进制度创新,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搭建高水平研发平台,鼓励国有企业加大资本投入。科学创造和原始技术创新;三是着力优化创新生态,培育创新文化。四是将现代新型国有企业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推动者,带动产学研融合,与非公有制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整合社会科技创新资源,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三个集中”为引领,推动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完善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和分类指引,明确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行业分类范围,加强国有企业进入这些行业,让更多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投资投向“三个集中”重要产业和重点产业领域。针对新赛道产业、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尽快设立专门的国有资本支持基金银行。围绕第四次科技革命,尽早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研发发展基地,尽快设立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先导示范区。 ,推动未来产业基地形成。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协调各部门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加强相关管理部门战略协调,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协调国家主要生产力布局以国有经济为重点,以功能改革为导向,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不断完善国有资产运营出资人制度和集中统一监管体系,打造专门、专业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防范国有资产流失、职工权益受损等各类风险。国有经济布局调整过程中面临的利益问题。同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产业投资功能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资本运营功能,打造国有资本投资布局、一体化运营、结合新国家体制进退,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实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国有企业股权布局的统一布局和优化调整。各地推进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主线。未来,通过优化业务布局、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优化产业间布局,完善国有资产与国企管理的“点线面”联动健全监督体制机制,国有资本配置将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我们要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引领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杨继东,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新泽,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左右滑动查看2024年第9期目录
将“国有资产报告”设为“星级”
阅读电子杂志《国有资产报告》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