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一局一会齐放重磅大招,大 A 会重演过去戏码还是具备上涨持续性?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经过昨日的大涨,今日A股继续冲高,上证指数早盘一度上涨逾3%,随后持续下跌,收窄至不足1%,当时还有一定的恐慌感,最终收涨1.16%。

一行一局一会齐放重磅大招,大 A 会重演过去戏码还是具备上涨持续性?插图

市场方面,非银金融、证券、银行、建筑装饰等板块继续领涨市场,全天共有4161家公司上涨,盈利效果不俗,全天总成交量11574亿元,较昨日继续增加1800多亿元,量能较为充足。

“一行一局一协会”同时推出大动作,近两年也有过,可惜市场短暂兴奋后,迅速掉头下跌。这一次,A股市场会重演吗?是只是过去的闹剧?还是具有良好的增长可持续性?

01

美联储降息,中国监管层紧随其后出台一系列重磅政策,可见这是早有准备,只等时机出台。

今年5月以来,多个宏观数据不断指向内需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1-8月,中国出口(以美元计)和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6%和9.1%,超过了上半年名义GDP增速4.1%,但零售消费和房地产投资分别为3.4%和-10.2%,远低于4.1%。若如此状况持续,全年GDP增​​长5%左右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我们再看企业端,今年上半年5226家A股上市公司营收30万亿元,同比下降0.43%,净利润1.7万亿元,同比下降5.8%。非金融企业上半年营收8100亿元,同比增长0.33%,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下降89.7%,负债总额同比下降2.5%,资产总额同比下降2.6%,这批企业基本代表了各地小微企业的骨干力量,利润下滑较快,资产负债表萎缩,真实体现了艰难的经营状况。

从个体层面看,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较低,导致消费愈发谨慎,且形势短期内难以扭转。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看,全社会面临的反通胀压力都不小,在昨天政策出台之前,已经有不少退休官员讨论过这个问题,这也说明上层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反通胀压力的严重性。

因此,央行史无前例地提出结构性货币政策服务股市的目的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认为,推动股市发展确实是解决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反通胀压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现在,通过常态化的降准降息很难有效刺激需求、提振经济,过去很多年央行货币政策靠房地产、地方债有效刺激,但这两条大动脉已经无法有效刺激经济。要想实现良性传导,唯一的办法就是换锚——比如美国就是以资本市场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

随着股市一波走势,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将不再那么棘手。对于股民来说,股市上涨创造了财富效应,对增加消费大有裨益;对于企业来说,自身股价上涨使得融资变得相对容易,从而带动了投资的扩大。对于央行来说,市场变得更加活跃,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反通胀压力将大大改善,对经济复苏也有了动力。

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与2014年类似,当年经济下行压力不小,房地产投资、销售持续低迷,房地产库存不断积累,而当时央行在11月底大幅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基准利率,启动“大规模印钞”模式助推房地产市场去库存,最终化解危机。

如今楼市起飞不了,维稳、提振股市几乎成了非常重要的选择。

同时,央行通过机构入市,子弹无限,对A股影响深远。有券商分析,这有点类似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推出的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这一政策与日本2010年全面宽松(CME)期间直接购买ETF类似,可以有效支撑股市流动性,带动股市继续上涨。

当央行干预市场的时候,市场上的大型空头会非常警惕,同时也会鼓励市场做多。

02

前期,中国股市在全球外围市场普遍创下新高的背景下持续下跌,最主要的驱动因素还是经济下行压力,未来若经济表现略有好转,将容易带动市场向上。

昨日“一行一局一委”发布的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目前无法预测,需要等待下一期,甚至未来两期宏观数据来验证,不过根据彭博经济内部模型SHOK测算,这些措施在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四个季度内可拉动中国经济1-1.1个百分点,预计2024年将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

货币政策如此有力,市场自然预期财政政策也会非常有力,与之形成协同效应,刺激经济复苏。

那么,财政政策什么时候出台?

回顾去年的财政年度。2023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突破年初预算方案,增加特别国债1万亿。今年9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时隔两个月,公开预算。按照惯例,下一次会议将在11月初举行。到那时,政治局会议可能已经结束。此外,美国大选结果也将在11月6日揭晓。

对于市场来说,财政政策刺激力度很重要,如果像前几年一样,减免一些税费,或者给指定行业几千亿的补贴,就达不到市场预期,市场反转冲高大概率会失败。如果央行拿出全部诚意,那么A股大概率会顺利反弹。

从资金面来看,外资具备回归股市的动力,一方面,美联储9月已正式宣布意外降息50BP,标志着2022年以来加息周期结束、降息周期正式开启,美元流动性逐渐充裕的资金必然流向新兴市场。

据媒体报道,9月24日部分外资大举涌入香港A股,海外客户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明显上升,高盛的客户电话会议挤满了投资者,与会人数达到最高,其中,重点关注中国资产的投资者,客户表现出浓厚兴趣。

其背后的深层驱动力在于,海外主流股市估值均较高,而A股和港股估值已创十年新低,处于全球价值低谷,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理所当然地受到外资的关注。

一行一局一会齐放重磅大招,大 A 会重演过去戏码还是具备上涨持续性?插图1

另一方面,美元指数继续承压,而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持续升值,由7月的7.3飙升至如今的6位数水平,人民币升值趋势仍未结束,也有望吸引外资入驻中国股市。

总之,在财政政策落地前,市场有良好预期,不宜过度看空市场,相反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尽量抓住这个相对确定的上行机会,价值等维度都指向一波修复行情即将展开。

03

那么今日A股为何先涨后跌呢?

从资金面来看,国庆假期前夕,今日必然会有不少短线资金选择获利了结(A股指数2天涨幅近8%,短线获利颇丰),较长的调整时间让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很低,一根大的阳线很难让空头心态发生太大的改变,他们最想做的就是等到有小幅反弹的时候套现离场。

从外资角度看,昨日政策主流共识超预期,但认为不足以扭转实体经济面临的压力,真正稳住还需要财政政策,因此仍有相当一部分外资在观望,财政刺激政策是否出台。

不过,今日A股收盘时依然维持跳空上涨的格局,也说明场外资金入市较多,成交量大幅增加也是原因之一。

从日线级别来看,价格有继续上涨收复今日上影线的可能,也有小幅盘整的可能,如果是前者,从技术角度来看预示着新一波上涨行情的开启,如果是后者,则不必惊慌,因为从逻辑上来说,并不支持过多的调整,耐心等待修复即可。

从配置角度,应多关注高股息板块,包括银行、煤炭、石油、电力、保险、证券等,尤其是央企。因为按照央行的政策,可以为大股东回购、增持提供贷款。套利也主要集中在高股息板块。

例如,险资连续三个季度重仓银行,一季度持股比例已达48.3%,以银行股5%的股息率计算,若险资通过央行贷款进行套利,利差最高可达2.75%,有利于构建市场共识,股息板块有望实现一定的超额收益。

总之,目前对A股不要太悲观,应该考虑更积极乐观一点,这可能是今年最确定的红包行情。(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