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维持利率政策不变,但明确表示若经济好转将继续加息。英国央行也维持政策不变,但暗示最早11月将再次降息。资金成本下跌,原油价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黄金、白银、比特币等均表现亮眼。这得感谢央行妈妈鲍威尔的关照。
美联储以激进方式降息,开启新一轮信贷扩张周期。降息50个基点开启降息周期实属罕见,自格林斯潘时代以来仅发生过三次(2001年1月、2007年9月、2020年3月)。这是本世纪以来首次在未发生重大意外事件的情况下超常降息。不过,经过一周多的消息渗透,资产市场对突然的政策变化反应并不大,美联储的公关处理可圈可点。
此次降息25个基点、50个基点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降息幅度,而是鲍威尔打破了美联储20年来的调息规则。以往除非发生重大事件,政策利率基本都是缓慢、小幅度调整。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加息16次,每次加息25个基点。从图表上看,它就像一个整齐的向上的阶梯,成为美联储在正常情况下的标准操作。
如今这一格局被打破,并非因为美国经济即将步入衰退,或是金融环境过度紧张,而是因为决策者想要发出强烈信号。美联储认为通胀已受控,风险天平已向劳动力领域倾斜,因此未等经济衰退迹象更加明朗,就主动出击,表达不惜一切代价保就业的意愿。鲍威尔是一名性格保守的律师,这次他的做法很不像他。
他的激进举措进一步降低了美国经济滑入衰退的风险,也更快速降低了融资成本。但未来政策透明度变得更低,市场误判导致金融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更高。此次大规模降息没有引发衰退恐慌可以说是鲍威尔的本事,或者说他这次运气不错。从7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不降息,到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可能降息25个点,再到目前的50个点大降息,短短七周内发生了什么,仍是未知数。
事实上,市场利率已开始下降。例如,今年5月美国30年期房贷基准利率为7.5%,在美联储降息前已回落至6.1%。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较7月底下降了76个基点。也就是说,降息50个基点已经反映在资金成本定价中,美联储的利率决议只是对资本市场已作出判断的确认。
笔者认为,对最终利率水平的判断对市场来说远比降息幅度更重要。FOMC点图显示,决策者预计政策利率将在今年年底回落至4.4%,这意味着今年还会有两次降息,每次25个点。明年利率将降至3.2%,这意味着降息次数约为5次。点图预测联邦基金利率将在2026年第二季度触底,最终利率水平现定为2.9%。CME掉期价格显示,交易员预计底部将在2026年3月触底,最终利率为2.7%。笔者预计美联储明年将降息六次,每次降息1个点,最终利率将在2.5%左右。
相较于美联储,日本央行此次的动作则温和得多,维持政策利率不变,同时上调消费前景预期。由于受到7月底加息的冲击以及9月27日自民党总裁选举的影响,市场几乎一致认为日本央行此次不会有大动作,因此央行此次保持应对变化的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日本央行行长上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经济和通胀表现符合预期,利率将继续上升。互换市场价格暗示年底前再次加息的概率为77%,可能为25个基点。笔者认同市场定价反映出的加息前景,当然未来几项核心数据也会影响加息时机。美国总统大选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日本央行继续暂停11月加息至12月例会,这也让当局有更多时间观察民间消费改善情况。
此次日央行会议最值得关注的,是央行关于消费前景的表述。7月会议用“韧性”来形容日本消费,而这次用“温和增长”,略显乐观。上田强调,工资增长与消费之间存在互动,这意味着央行对于内需温和复苏的信心正在逐渐增强,而这将在未来的政策制定中逐渐体现出来。
日本央行还特意提到金融市场和日元汇率。8月份股市大跌和日元大幅上涨,对日本金融环境和物价走势造成冲击。日本央行通常不对股市和日元发表评论,似乎已经改变了政策重点和工具选择,更愿意通过口头干预来控制日元过度升值或贬值。看来,上次加息导致日元暴跌并非偶然失误。
笔者认为,日本经济已经打破工资和物价下滑的螺旋,通胀势头趋稳,个人消费心态有所改善。但生活成本的涨幅远高于CPI数据,实际购买力提升不够,因此消费者信心短期内无法明显改善。这决定了经济只能出现温和复苏,日本央行对于加息将十分谨慎。
本周焦点为日本执政党自民党总裁选举,获胜者将成为下任首相;数据层面,关注美国PCE通胀、欧元区PMI初值、中国PMI以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
(作者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本文由第一财经记者授权转载,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