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感染性腹泻流行季,儿童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低引关注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据中国疾控中心9月中旬发布的《2023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概况》,当年“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数达3033例,在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仅次于流感和手足口病。今年8月,“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数与流感相当,达2033例,死亡1例。

其中轮状病毒是我国儿童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统计数据显示,五岁以下儿童中,每三到四例感染性腹泻,就有一例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同时,轮状病毒也是我国儿童腹泻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抗轮状病毒药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目前预防轮状病毒性胃肠炎(RVGE)最有效的措施。去年国产三价轮状病毒疫苗上市,今年已在全国多个省份“全面铺开”。但该疫苗为自费疫苗,目前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和公众知晓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同时,近年来聚集性腹泻疫情中,曾出现接种RV疫苗的病例再次感染的现象,提示疫苗接种后研究、病情监测等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

“中国是亚洲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治疗费用最高的国家”

“近十几年来,我国轮状病毒感染呈下降趋势,但儿童疾病负担仍然很高。”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曾梅在日前举行的昆山杜克大学疫苗递送研究创新实验室研讨会上说。

轮状病毒腹泻被称为“秋季腹泻”,以往研究表明,我国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峰期为每年9月份至次年2月份。

曾梅表示,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资源的普及,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腹泻后及时就医,因此临床观察到的重症腹泻病例在减少。但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也就是冬春季节,仍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及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仍十分重要。

成年人也可感染发病,尤其是养老院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RV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多样,可在家庭、托幼机构、养老院、特殊健康人群护理中心等场所引发疫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监测数据,我国位于轮状病毒感染高发的西太平洋区域,2022年东南亚地区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1%,西太平洋地区则达到29%,2023年西太平洋地区轮状病毒阳性率将进一步上升至30%。

“根据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收集的监测数据,在已经引入轮状病毒疫苗的国家,哨点医院监测的腹泻住院患者轮状病毒阳性率明显低于尚未引入疫苗的国家。”世卫组织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司流行病学家海蒂在上述研讨会上说。

秋季感染性腹泻流行季,儿童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低引关注插图

虽然我国引入轮状病毒疫苗已有20余年,但疫苗接种率一直较低。《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指出:“尽管轮状病毒疫苗对常见流行毒株的保护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但由于适龄儿童或特殊健康状况儿童疫苗接种率较低,轮状病毒感染疫情仍有可能持续发生。”

由于RV的环境稳定性高、传播方式多样,极易引起易感人群感染,甚至在家庭、医院、托幼机构、养老院、社区等地引起RV感染暴发,可感染儿童至成人,近年来全国多地时有发生聚集性疫情。

2017年至2021年,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共报告腹泻病暴发22起,发病932例,死亡4例,死亡人数占腹泻暴发总死亡人数的80%,明显高于2005-2012年期间的死亡占比(55%)。

目前,中国是亚洲轮状病毒胃肠炎费用最高的国家,上述专家共识提到,以每年1210万例轮状病毒腹泻计算,中国轮状病毒相关疾病负担每年直接总成本、每年社会总成本和每年个人自付费用分别高达2.71亿美元、3.65亿美元和2.9亿美元。

国产三联疫苗上市 但防控仍存在一些瓶颈

与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另一大病原体诺如病毒相比,RV感染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疫苗接种是预防RVGE,特别是重症RVGE最经济的手段。目前,RV疫苗已被WHO列为“建议纳入各国免疫计划”的十种疫苗之一。据WHO估计,2000年以前,RV疫苗在全球普遍流行。

我国于2000年推出第一支单价轮状病毒疫苗。目前,市场上可供儿童使用的轮状病毒疫苗共有三种,分别是默克公司进口的轮状病毒五价疫苗,以及兰州生物国产的轮状病毒单价和三价疫苗。

随着多款疫苗上市,我国RV疫苗发放批次数量也稳步提升,2018年发放594万剂,到2020年发放批次数量已突破1000万剂。2018年至2021年,RV5发放批次数量分别为79万剂、470万剂、399万剂、731万剂,发放批次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国产三价口服疫苗LLR3于2023年12月28日首次批准发布。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2024年起,同一厂家生产的单价RV疫苗在河南等地区逐步退市,并由价格更高、保护力更强的三价RV疫苗替代。

曾梅表示,在6至13周龄健康婴儿中,国产三价RV疫苗LLR3对任何程度、任何类型引起的重度RVGE的保护效果分别为56.6%和70.3%,明显高于此前国产单价RV疫苗的保护效果。

秋季感染性腹泻流行季,儿童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低引关注插图1

国产疫苗的推出降低了接种成本,但RV疫苗在我国仍属于自愿、有偿的非免疫计划疫苗,各地覆盖率差别很大。

2019年一项对10个省份疫苗接种率的研究显示,上海首剂接种率为47%,覆盖率最高,但仍不到一半,而同年全国平均疫苗接种率仅为20.3%。

曾梅提到,前述研究是在进口五价RV疫苗上市一年后进行的。今年以来,国产三价RV疫苗也已上市,但价格的可承受性影响了新疫苗的推广。特别是在我国西部或农村地区,很多家长不愿意花几百元钱打一针疫苗。

疫苗采购价格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北方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国产三价轮状病毒疫苗单价为212元/剂,进口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单价为320元/剂。这也意味着,要完成全程免疫(三针),家庭在轮状病毒疫苗上的支出在600元至1000元之间。

加上疫苗接种率低、监测困难、病毒变异、重组或重配等进一步增加了防控轮状病毒感染的难度。

一方面,RV仅凭临床表现难以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鉴别,RVGE病例报告受限于是否进行病原体检测。由于RV感染相关疾病目前在我国尚未被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其相关监测工作尚待完善;另一方面,疫苗接种覆盖率的扩大将影响RV疫情高发格局,带来监测更大难度;同时,随着疫苗保护力的下降和疫情类型转变等现象的出现,疫苗接种者可能遭遇突破性感染。

去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中华病毒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起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腹泻事件的调查分析》的文章,称该区一家托幼机构报告的一起聚集性腹泻病例,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为A组轮状病毒感染。在这起事件中,10例病例中有5例接种过轮状病毒疫苗,6例A组轮状病毒阳性病例中有2例接种过轮状病毒疫苗。

研究指出:“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手段。然而,此次事件中接种过轮状病毒疫苗的人再次感染轮状病毒,可能是因为疫苗接种时间太久,保护作用已经不够。”

但在曾梅看来,虽然疫苗的保护作用有所衰减,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重症RV感染性腹泻。

上述专家共识提示,目前我国已有2个国产RV疫苗上市,但在疫苗种类、接种策略和(或)疫苗组分、保护效果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需进一步推动新一代RV疫苗及含RV疫苗的联合疫苗研发,并重视疫苗上市后研究,对已上市RV疫苗免疫后的突破性感染、影响疗效的因素、疫苗衍生毒株的传播以及接种对流行毒株的潜在影响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持续加强AEFI监测与评估,为优化RV疫苗免疫策略、纳入NIP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