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法草案近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针对国家公园制定专门法律。在今天(1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闫震介绍,目前国家公园法草案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闫震介绍,在立法过程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委托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进行了第三方评估。第三方评估显示,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大熊猫、东北虎豹、藏羚羊等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国家公园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生态保护成效十分明显。
他介绍,目前,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国家公园均已完成自然资源产权登记,相当于对国家公园进行了登记;各地也通过土地互换、保护地役权协议等创新方式,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此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自主研发中国国家公园感知系统并投入运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初步建成,监测显示,公园内梅花鹿、狍子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较2017年系统试点时增长一倍以上,也为东北虎豹野生种群稳定增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链”。
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还建立了三级预警体系,在重点区域设置了实体围栏。“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强卫星遥感、飞艇、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设备在国家公园监测监管中的应用。”闫震说。
国家公园建设既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又要保障原有居民的生产生活,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的统一。严格保护不是简单地把国家公园变成“无人区”,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引导公众参与、共享。
闫振介绍,国家公园对接合作取得新进展,国家公园选聘5万余名农牧民担任家门口生态护林员,他们都在用心、用情守护家乡山河。公园还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差别化生态补偿、社区共建等,多渠道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第一财经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首批国家公园依托独特的自然人文禀赋,向公众开放了丰富多彩的线路和区域。如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置了10条生态游憩线路和科普长廊,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区在广元唐家河公园、雅安喇叭河公园、眉山瓦屋山公园等地规划了3条特色游憩线路和11个成熟的游憩区域。
1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闫震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
闫震告诉记者,目前已整合成立了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正在推动成立东北虎豹、海南长臂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局)还与中科院、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国家公园研究院,成立了国家公园艺术设计中心,引入院士专家参与保护科研,也搭建了高水平的开放共享平台。
我国于2015年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2021年正式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2022年确定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中国目前正在构建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第一财经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我国国家公园制度建设的短板日益明显。目前,国家层面尚无专门的国家公园立法。作为新兴、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类型,国家公园法律地位不明确,规划、设立、保护、管理、监督等均缺乏法律依据。这已成为国家公园建设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制定国家公园法,是推动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欧日前表示。
在财政投入方面,国家公园法草案提出,国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国家公园资金保障体系;鼓励社会资本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支持;鼓励打造国家公园特色生态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拓展国家公园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国家公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在国家公园区域内保护法定保护野生动物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法给予补偿。
“国家公园是纯公益事业,未来其建设、保护和管理的主要投入可能还是要靠政府。”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说,除了资金支持,按照国际经验,国家公园也需要社会支持,比如可以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有偿使用部分资源,国家公园内部分资源是可以利用的,但使用方式和强度需要有所限制。
国家公园保护着我国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最精华的自然遗产、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家公园是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最重要的是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三大基石,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杨锐预计,未来中国将有50-80个国家公园,国家公园面积将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0%。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无论是建立国家公园还是自然保护区,都要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依据、支撑和制约,所以国家公园法和自然保护区法非常重要”,他说。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