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由于《今日头条》在线创作平台改版,您在阅读时可能会看到带有“免费解锁”或“正在查看”字样的广告,广告仅有5秒的等待时间,若不想看到广告,可点击右上角的“X”消除并继续阅读。若出现“正在查看”,点击即可显示全文,谢谢阅读!)
我们先来谈谈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又称月节、月明节、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历史悠久。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第一个是“中秋节”。据史学家罗树伟考证,宋代吴自牧在《中秋》中提到:“八月十五为中秋,此日为中秋节,故称中秋”。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旧称孟秋、仲秋、季秋。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中间,故称“中秋”。
第二种起源于古代。《周书》记载:“仲秋,祭善裘,王者献羽货。”《礼记》则说:“天子春季朝拜太阳,秋季夕拜月亮。”意思是说,仲春(农历二月)早晨祭拜太阳,仲秋(农历八月)傍晚祭拜月亮。不过,那时的中秋节还只是一种时间概念,还不是一种节日的意思。
三是与月亮崇拜有关。古时,人们崇拜月亮,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有祭拜日月的宗教仪式,主要形式是春分早晨在东门外祭拜日,秋分傍晚在西门外祭拜月。秋分时节,月亮又大又圆,所以人们形成了“祭拜日月不晚,春秋二季正当时”的说法。
第四个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相传上古时期有十个太阳,给人们带来灾难。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民,被尊称为“后羿”。后羿的妻子嫦娥盗取了长生不老药,飞到月亮上去。为了纪念嫦娥,人们在八月十五举行祭祀仪式。
中秋节源于古代,盛行于汉代,定型于初唐,盛行于唐宋以后,至明清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当天,人们有许多传统的庆祝活动,如拜月、赏月、吃月饼、赏灯、赏桂花、喝桂花酒等,这些活动丰富多彩,表达了人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丰收和幸福的期盼。
我的家乡有个习俗:八月十五偷老瓜。据说偷老瓜是好事,长在田里的老瓜被小孩子偷走,家里就会发财。所以,家里人不会生气,反而会高兴。其实小孩子最多只会偷一个,再多拿走就不容易了。
我在童年时期有过一次很好笑的偷瓜经历。
那天晚上,月亮被一些云遮住了,夜色朦胧,我跑到一户人家的田里,田边的老垄上挂着好几个大黄瓜,老垄上面的田地就是我家的自留地。
我摘了一个又大又老的瓜,扛在小小的肩膀上,跑回家。
第二天,我妈就说我偷我家的老瓜。
原来,上垄就是我家的地,上垄的瓜藤爬到下垄里,长到半山腰的老瓜,就是我家的瓜。
这件事传出去后,大家都笑我了。但我妈妈说:“这是好事。”
这句偷自家老瓜的笑话,至今还甜蜜地刻在我心里,永远不会忘记。
图片来自网络
注:本文所用的部分素材来自互联网。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