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风“马卡”席卷海南、广东两省,破坏力极大。在此次自然灾害中,作为绿色能源重要支柱的光伏电站受损严重,大量光伏组件及配套设施受损,引发了业界对光伏设施抗风性能、灾后处理及环保回收的广泛关注。
据南方电网(股票代码:)9月10日公告,受台风“马卡”影响,公司及子公司部分资产受损(主要为分布式光伏资产)、原材料受潮等,对公司正常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初步估计受影响金额约4300万元。
据晶科能源(股票代码:)9月11日公告,受台风“马卡”影响,公司下属项目公司持有的广东徐闻县龙塘40MW渔光电站遭受一定资产损失。经初步现场勘察,徐闻电站的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盘、管桩等设备设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涉及面积较大、勘察工作量较大,受损设备数量尚待进一步确定。公司初步估计,本次灾害造成的资产损失金额可能超过公司2023年净利润的10%。
晶科能源2023年净利润为3.83亿元。也就是说,此次台风给晶科能源徐闻电站造成的损失可能超过3830万元。
这只是此次台风对海南、广东光伏电站受损情况的冰山一角,目前尚无官方的全面统计数据,但网上的视频和图片显示,不少光伏电站受到较大影响。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一些农村地区,光伏电站几乎“灰飞烟灭”,资产损失将以数十亿元计算。
受损光伏组件的流转和回收问题迅速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一家光伏组件回收公司CEO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光伏电站的运营主体多为央企、国企,这些公司通常会选择将损失交给保险公司,但这一过程中的合规性问题不容忽视。如何确保受损光伏组件得到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成为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光伏组件是光伏电站的核心,主要由玻璃、背板、电池、铝边框、EVA、铜焊带、接线盒等组成。各组件的玻璃、铜、铝、硅、银、镓、铟等大部分材料都可以回收利用。
废旧光伏组件的回收流程是,回收商首先将光伏组件运送到加工厂,然后分离出光伏组件的有价值物质(玻璃、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最后由下游的金属精炼企业等材料厂商将可回收物提纯、精炼后重新流入市场。数据显示,晶体硅光伏组件中玻璃、钢铁、铝和半导体材料的比例可达90%以上,还含有约1%的银等贵金属。
废旧光伏组件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其所含的银、铜等重金属元素将通过物理和化学反应逐渐渗入土壤,对土壤、地下水等环境介质和植被、动物等生态要素造成危害和污染,直至通过生物累积作用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目前,我国光伏回收行业已初具规模,技术实力逐步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突破10亿千瓦,其在电力新增装机容量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中国物资再生利用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将回收光伏组件10万块以上;退役风电将回收金属等资源5万吨以上。退役风电、光伏发电回收正呈现规模化新趋势。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次台风“马卡”的来袭,对光伏回收行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也是一次考验。在追求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需加强光伏设施抗风、抗灾设计,提升项目质量,加大对光伏回收行业的扶持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前述光伏组件回收公司老总告诉记者,公司正开展回收此次台风受损光伏组件的行动。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