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近3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现,2022年、2023年仍在百强榜单,但2024年跌出百强的民营企业包括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小米集团等。
电商榜上有名,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榜单显示,在民营科技企业中,京东排名最高,位列第12名,其后依次为阿里巴巴(第21名)、华为(第30名)、腾讯(第37名)等。
京东在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12位,互联网企业第一名。2023年、2022年,京东均位列第15位。
传统电商面临激烈竞争。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从行业角度看,传统电商或者货架电商缺乏创新,企业面临老化问题,员工也经常出现落伍、懒惰的情况。在此背景下,抖音、快手、小红书甚至视频号等新型社交电商平台不断发力,给消费者获取购物信息的渠道乃至上游厂商的营销策略、渠道建设都带来了很大变化。对于传统电商来说,这种变化很难以原有的货架模式应对挑战,货架电商的没落显而易见,社交电商的发展可谓“势不可挡”。
2021年至2024年,阿里巴巴在“中国企业500强”上分别排名第19位、第20位、第21位。Wind数据显示,阿里巴巴2021年至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8530.6亿元、8686.9亿元、9411.7亿元,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8.93%、1.83%、8.34%。
最近两个季度,通过持续投入用户体验,阿里巴巴GMV分别录得双位数和高个位数的增长,如何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将是阿里巴巴的长期挑战。
著名经济学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电商平台是一个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没有规模效应就没有竞争力。未来阿里巴巴可以选择多生态的方式,实现淘宝电商生态的对外延伸,比如将本地服务与电商平台业务结合起来。阿里巴巴“停摆”和调整的背后,是电商正走向更细化、更全面的竞争。
腾讯控股在中国500强榜单中的排名近三年波动较大,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位列第39位、第44位、第37位,对应营收分别为5601.18亿元、5545.52亿元、6090.15亿元(上年)。这背后,是腾讯年营收自2018年起持续增长,直至2022年同比出现下滑。
过去一年,腾讯的“王牌业务”国内市场游戏业务营收表现疲软。对于腾讯未来的机会,马化腾提到了“全厂的希望”视频号业务,即“结合自身特色,做熟人社交”的短视频,但电商知识仍需补充,电商与广告相辅相成。此外,小程序、小游戏、搜索业务也被马化腾定位为微信未来的“新芽”。在游戏业务上,他把游戏的海外拓展形容为公司国际化的最大希望。不过,腾讯面临的新挑战包括如何应对游戏直播等部分老业务营收下滑的挑战,如何将大额的模式投入转化为营收。今年以来,互联网“拆墙”已渐成定局,腾讯旗下游戏开通抖音直播,微信支付接入淘宝。如何在更加开放的互联网竞争中站稳脚跟、谋求增长,将成为今年的一个新亮点。
相对而言,美团的排名提升较快,2024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99位,进入前100名,2023年位列126位,2022年位列150位。然而近三年,美团面临的外部环境可用“舒适区消失”来形容。
美团也采取了不少应对竞争的措施,比如下调了部分佣金比例。今年以来,美团多次调整组织架构,8月23日,王兴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公司组织架构持续迭代”。随着外部消费环境的变化,美团也通过低价策略实现了业务增长。
通讯企业扩产能,家电企业争抢库存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制造业、半导体及面板制造业企业数量已达31家,包括中国移动()、华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小米、大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京东方、TCL、亨通、中兴通讯、浪潮、神州数码()、荣耀终端、中天科技()、中国铁塔、闻泰科技()、通鼎、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新华三集团等。五年来,该领域新增18家企业。
在通讯设备商榜单的民营企业中,华为位列500强榜单第30位,以7041亿元营收位列通讯行业第二位。近三年来,华为面临的经营环境大起大落,但从排名来看,并无明显变化。2023年华为以6423亿元营收排名第32位,2022年则以6306亿元营收排名第33位,整体营收仍呈上升趋势。
华为官方公开信息显示,其手机业务终端收入三年内从4830亿元下滑至2145亿元。相比之下,苹果去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逐渐攀升至17.3%,成为华为高端市场第一大买家。但从可持续发展来看,华为依然面临复杂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从制裁常态化到正常经营,从生存到发展,华为如何打造更具韧性的供应链能力,确保高质量的业务连续性和产品竞争力,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家电及面板企业约有11家,其排名、较上年变化情况及2023年营收情况如下:美的集团(第73位,上升8位,3737亿元)、海尔集团(第74位,上升5位,3718亿元)、格力电器(第133位,上升10位,2039.8亿元)、海信集团(第135位,上升11位,2022亿元)、京东方(第154位,上升16位,2022亿元)、腾讯控股(第154位,上升13位,2024亿元)。 ,同比去年均有增长(1745亿元)、TCL科技(第155位,上升8位,1744亿元)、长虹控股(第187位,下降9位,1402.8亿元)、TCL实业(第214位,上升20位,1203亿元)、奥克斯集团(第286位,上升12位,860亿元)、创维集团(第351位,上升74位,690亿元)、三花控股(第419位,上升22位,578亿元)。
美的集团、海尔集团、格力电器、海信集团、TCL科技、TCL工业、奥克斯集团、创维集团、三花控股等企业排名均有所上升,主要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家电、面板行业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提升;二是多元化、国际化扩张。长虹控股排名有所下滑,随着家电行业强者恒强的趋势,长虹在彩电行业的地位已大不如前,其他龙头企业纷纷积极进行股权激励或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员工积极性,长虹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如何提升在中国乃至世界家电市场的占有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自主品牌的溢价率,打造真正的世界知名品牌,稳步推进多元化发展,是中国家电龙头企业下一步必须回答的问题。
民营汽车企业排名上升
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民营汽车企业比亚迪、吉利、宁德时代均进入前100名,三家企业排名均有明显上升。比亚迪排名第39位,吉利、宁德时代分别排名第53位和第67位,而去年这三家民营企业排名分别为第65位、第68位和第85位。新疆广汇、长城汽车均进入前200名,排名较上年也有所提升。
从500强榜单中汽车领域的民营企业来看,多数企业排名都有所上升,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相关企业发展迅速,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不仅是国内市场的龙头企业,在全球也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以来,比亚迪成为国内销量冠军,年销量超过300万辆,而宁德时代则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一。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相关零部件企业发展迅速。无论是产业链优势,还是电机、电控、电池三大核心要素,中国都具有明显优势。涉足汽车电子软件业务和电池的均胜电子、立讯精密、协鑫等民营企业也跻身500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此前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在国际上已形成一定的发展优势,汽车供应链企业抓住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构建了中国式的汽车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要成为真正的汽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国际巨头相比还存在差距,短板和弱项不容忽视。
民营龙头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迅猛,也带动营收和利润大幅提升。尤其是2024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爆发价格战,行业利润整体承压。不过,以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销量、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全面增长。其中,比亚迪超越上汽集团,成为A股车企第一名。比亚迪上半年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位居第一,净利润也突破136亿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告诉记者,中国汽车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得很好。改革开放以来,央企、国企发展迅速,比亚迪、吉利、长城等民营企业迅速壮大,新势力、合资企业也发展得很好。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供应链上不少民营企业抢占了市场先机。“过去汽车企业以加工为主,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现在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产业体系。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相对艰难,过去民营企业的发展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现在是通过设计创新不断延伸、逐步形成品牌。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也是新质量生产力的要求。”徐海东说。
民营钢铁企业排名下降,化工企业利润下降。
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钢铁(黑色冶金)行业上榜企业有47家。百强企业中,纯钢铁企业有4家,分别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钢集团”),分别位列第11位、第66位、第94位和第98位。其中,仅沙钢集团为民营钢铁企业,其他均为央企或地方国有钢铁集团。
2022年至2024年,沙钢集团在中国500强企业榜单中的排名逐年下滑,2022年排名第87位,2023年排名第93位,2024年排名第98位。沙钢集团营业收入也逐年下滑:2022年3036亿,2023年2878亿,2024年2778亿。
近三年来,国内钢铁行业营收和利润均呈逐年下滑趋势。记者整理了国内钢铁行业历年利润数据发现,2021年国内钢厂利润创下历史新高,随后开始逐年下滑。2022年,钢厂利润水平急转直下,成为近十年来行业利润最低水平。2023年,多数钢企利润在2022年基础上继续下滑,背后是钢价的持续下跌。今年以来,市场对钢材需求持续大幅下降,价格大幅下跌,亏损面不断扩大。
“目前国内钢铁行业,大部分钢厂还是在同一市场竞争,以前只有建筑用钢市场,同质化严重,现在连板材都成了红海。”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欣告诉记者,现在能赚钱的主要是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钢厂,比如宝钢、华菱钢铁以及一些特钢企业。而对于沙钢这样的钢厂来说,竞争越来越激烈。
化工、能源类企业业绩压力也较大。据《第一财经日报》统计,今年传统能源化工行业共有17家民营企业上榜,较去年减少4家,较2022年同期增加1家。
上述17家公司中,民营化工企业占比保持在60%以上。其中,恒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等4大民营炼化企业近两年在传统能源化工民营企业中一直稳居榜首,且排名逐步上升。以恒力集团为例,公司排名由2022年的第64位逐步上升至2023年的第37位、2024年的第26位。
但从业绩来看,上榜民营化工企业近三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整体呈下滑趋势,虽然2024年营收和利润有所回升,但仍低于2022年的平均水平。
近年来,由于原油、天然气等能源成本下降、大部分石化产品价格下滑,加之市场预期中国石油需求即将见顶,国内石化行业整体呈现产销增加但利润不增的局面。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山曾在2024年石化行业发展大会上介绍,2021年行业价格、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刺激产能扩张热情,乙烯、丙烯、PX、PTA、醋酸等一大批项目蜂拥开工。大宗基础原料和低端化学品投资巨大,产能集中,部分产品出现阶段性供需失衡。受此影响,2023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营业总收入将同比下降1.1%至15.95万亿元,利润总额将同比下降20.7%至8733.6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受近年来煤炭价格下滑影响,越来越多的民营煤炭企业跌出500强榜单。从数量上看,上榜的民营煤炭企业由2022年的4家、2023年的5家,下降到2024年的2家,上述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也整体呈下降趋势。
“民营煤炭企业在500强中的占比逐步萎缩,营收和利润同步下滑,这与国内外煤炭市场供需格局变化有关。”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解释称,国内煤炭消费受供需总体宽松、双碳目标制约等因素影响,煤炭价格总体承压回落。同时,煤炭行业面临环保政策的严要求和能源结构转型的挑战,这些都可能导致民营煤炭企业业绩下滑。
田利辉建议,要把技术创新、市场多元化、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作为推动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路径。民营化工企业也需加快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数字化手段降本增效。推动化工等民营企业整合产业链,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市场研究和风险管理,合理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策略,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变化。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