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19家民营银行中,已有8家披露2024年半年报业绩,分别是浙江网商银行、四川新网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吉林亿联银行、温州民商银行、梅州科商银行、福建华通银行。其中,仅1家银行营业收入出现下滑,4家银行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网商银行营收不增反增,并出现近年来利润首次下滑。民商银行则落后,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
总体来看,头部和尾部私人银行之间的差距在逐步拉大,在保持一定净息差优势的同时,也面临利差下行的压力,此外资产质量下滑明显。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宏观环境变化、利差下行等多重挑战,私人银行需要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以数字化经营脱颖而出,牢牢抓住长尾客户,做精做透差异化细分领域。
顶层和底层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
从各家民营银行披露的半年报看,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存在着严重的“二八”分割。网商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0.76亿元,比其他7家银行70.18亿元的营业收入合计多出30多亿元。去年同期,网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3.57亿元,但与排名第一的微众银行196.45亿元的营收规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纵观尾部的民营银行,营业收入均在个位数。
8家民营银行中,仅1家营收增幅出现下滑,即吉林宜联银行营收下滑4.94%至6.05亿元。记者发现,宜联银行自2017年开业以来,营业收入表现不稳定,由2017年的0.63亿元扩大至2020年的15.67亿元,随后连续三年下滑。W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该行营业收入分别为14.33亿元、10.83亿元、10.65亿元,截至2023年底,较巅峰营收规模已缩水三分之一。
其余7家银行均实现营收扩张,梅州科商银行扩张最快,营收同比增长48%至4.66亿元。该行营收规模虽然多年来一直处于个位数,但近年来增长迅速,在2018年同期突破1亿元后,2022年营收突破2亿元。此外,新网银行、网商银行、中关村银行也实现一定营收增长。
净利润方面,网商银行以14.43亿元位居榜首,合计金额比其他7家银行12.67亿元的净利润多出近2亿元。虽然净利润规模明显优于其他银行,但今年上半年网商银行净利润同比下滑31.19%,近年来首次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记者整理网商银行2021年至2023年中期净利润发现,前几年该行净利润同比均有所增长,增幅分别为79.09%、65.69%和28.49%。
宜联银行是唯一一家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银行。与营业收入表现类似,宜联银行的净利润表现也较为波动,2021年其净利润缩水逾70%至5300万元,2023年则回升至1.4亿元。不过,截至今年6月底,该行净利润进一步下滑至1800万元,同比下滑70.04%。
利差逆转趋势难以持续
受资产利率下行、定期存款趋势加强等因素影响,银行业普遍面临净息差收窄的压力,但民营银行的息差水平依然保持一定优势。监管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二季度银行业净息差为1.54%。虽然民营银行净息差由一季度的4.32%回落至二季度的4.21%,但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两家披露净息差的民营银行来看,其净息差实际上有所上升,网商银行净息差为3.64%,较上年末上升23个基点,较去年同期的3.09%上升55个基点;宜联银行净息差为2.22%,也较去年同期上升1个基点。
在保持一定利率优势的同时,民营银行净利息收入有所增长,其中网商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6.40%,温州民商银行净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45个百分点,但宜联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2.92%。
业内人士分析,民营银行相对较高的净息差与其业务定位息息相关。民营银行的核心客户群体大多为小微长尾客户,风险相对较高,民营银行自然要承担较大的资金风险成本,因此需要用较高的净息差来覆盖。同时,民营银行追求客户规模的扩大,获客成本高于大中型银行,这也需要用较高的净息差来弥补。
不过,随着今年众多中小银行纷纷跟进下调存款利率,民营银行也面临息差收窄的压力。8月底以来,辽宁振兴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多家民营银行相继下调多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在10至30个基点之间。其中,微众银行自9月9日起下调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个人存款产品年利率,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由2.45%下调至2.20%,下调幅度达25个基点。
银行业人士认为,民营银行单纯依靠高利率吸纳存款,会增加银行资金成本,这种做法难以为继。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分析称,民营银行目前面临内生融资能力不足、外生债务渠道狭窄、品牌效应不强、网点优势不明显、负债及总体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行业竞争压力大等问题。
资产质量仍在下降
2024年上半年,民营银行不良贷款率面临一定压力,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民营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28亿元,环比增加3亿元,同比增加33亿元;不良贷款率1.75%,环比增加0.03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16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个别已披露经营数据的银行,如温州民商银行,截至二季度末,该行资产规模458.64亿元,同比增长11.67%;营业收入5.58亿元,同比增长0.7%;净利润2.67亿元,同比下降3.8%,不良贷款率为0.95%,较去年同期的0.32%高出0.63个百分点,增幅约3倍。今年上半年,宜联银行不良贷款率达1.73%,也较去年同期的1.65%高出0.08个百分点。
此外,在尚未披露具体不良贷款率的民营银行中,也已出现不良贷款率上升的迹象。网商银行资产规模虽然实现一定增长,但资产质量下滑,截至2023年末,网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至2.28%,较2022年末的1.94%上升0.34个百分点。华瑞银行不良风险也快速累积,由上年的0.69%大幅上升至2019年的1.03%,首次突破1%,此后持续上升,截至2023年末不良贷款余额5.25亿元,不良贷款率达1.66%。
不良贷款率反映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拨备覆盖率则反映银行相应的风险抵补能力。从民营银行拨备覆盖率来看,并未随着不良率的上升而同步上升,反而有所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宜联银行、民商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69.21%、287.12%,而去年同期分别为182.47%、803.32%。民商银行拨备覆盖率大幅下滑。回头看,网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也大幅下降,从2021年的363.95%降至2023年的199.14%。
与此同时,民营银行也出现了多起大规模不良资产处置的案例,如今年网商银行以2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约3.59亿元不良资产收益权,起拍价比原价低了10%。不良风险的上升也给民营银行股东带来风险,部分民营银行被摆上了拍卖台。近日,华瑞银行近2亿元股权被拍卖,起拍价为1.365亿元,相当于协议价打了30%的折扣。
经过十年发展,业内人士认为,面对当前经济下行、银行业持续承压等一系列挑战,私人银行应坚守差异化初心,改变原有的高息策略,利用科技手段另辟蹊径。江苏商业银行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杜娟认为,私人银行规模相对较小,无法与大型综合银行直接竞争,这就需要私人银行在细分赛道实现业务突破,把握数字化业务发展模式,以智慧营销、数字化风控、智慧客户服务为抓手推动业务发展。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