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金融投资似乎已成为一场危险的游戏。普通人、中产阶级和富人等不同阶层的人,似乎都逃脱不了被收割的命运。
下面是一个流传多年的笑话,生动地描绘了近年来国内老百姓投资理财被收割的困境:
“普通人沦落到P2P,中产阶级沦落到炒股,富人沦落到雷霆托拉斯......”上面列出的各种死亡方式各不相同,但下跌的原因是一些常见的投资和金融禁忌。
请跟随我了解以下三个方面。
10 多年前,我带领银行高端财富管理团队走访国内客户拓展业务,其中浙商在温州、宁波的投资理财业务尤为困难。为什么?我们总是向客户传达这样一个理念:投资理财的不可能三角,即低投资风险、高投资回报、良好的投资流动性,这三者是不能同时实现的。而我们能提供的理财产品,最多只能做到这三者中的两种。
不过,也有浙商轻松拿出拳品反驳:你看,我们私贷,年化收益率20%以上,随时可以收放,......很安全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种在一些创业者圈子里很流行,以互保互信为基础的民间借贷,已经成为近年来民间金融违约受打击最严重的领域,很多参与其中的创业者都损失惨重。
过去,我一直在与国内高净值投资者打交道,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能提供的“最高回报”理财产品是什么?
我总是坦率地告诉你,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世界上没有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您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意愿为您配置合适的投资组合,从而获得与所承担风险相匹配的合理回报。至于基本无风险的收益率,也就是国债、货币市场基金,或者银行提供的“活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目前每年都在 2% 左右。
以上是合乎逻辑的常识,但是,投资者往往不愿意根据此做出投资决策。一些业内专业人士开玩笑说:我们客户对投资回报、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只有骗子才能满足!
于是,当时的各个互联网理财平台,为了迎合客户的主观需求,推出了一些“条款灵活、收益高、非常安全”的产品,真的像是天上掉馅饼。事实上?这些是投资者的陷阱!
我们来看看 P2P 鼻祖之一“某租宝”的“创新模式”:这被称为“类似余额宝的理财产品,收益远高于余额宝”;声称采用 A2P 模式,以融资租赁债权转让的形式为客户带来利益;年化收益率高达9%~14.6%。
问题是,当时融资租赁资产的一般资金成本只有 7% 左右,如何将 9%~14.6% 的收入带给投资者呢?难道这样的平台具有“化水为油”的能力吗?最终,我们看到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结束了,参与其中的投资者损失了很多钱。
显然,低投资风险、高投资回报和良好的投资流动性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对投资理财的期望需要尊重客观规律和现实。
40多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充满机遇的“百花齐放的时代”,使社会各阶层都能不同程度地实现梦想。在这个时代,国内经济增长率继续领先世界,中产阶级以上的人们的财富像滚雪球一样滚雪球。
在这样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人们感觉良好,积极工作,富有创业精神,积极投资。这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无疑对社会发展非常积极,但用于投资和财务管理时,却是“愁钱”。
这
普通人最大的麻烦就是害羞,没办法发财,而这些普通人的问题就是不耐烦,喜欢赚快钱,所以最好当天看到收入,当天就能退房拿到现金。P2P大佬们正在抓住普通人的这个弱点,承诺无风险、高回报,利用所谓的“金融科技”,让普通人每天登录后台就能看到好处,每月或每周返利一次。大量普通人将毕生积蓄投入到P2P中,有的甚至借钱涌入,最后分批涌入P2P。
活跃在股市投资的中产阶级投资者,大多还是靠打听新闻、炒作短期趋势再做投资操作决策,真正长期研究和发现优秀公司并与之共同成长的投资者相对稀少,这也是大多数人长期在股市亏损的根本原因。
此外,国内财富群体普遍是超配()房地产,随着房价的上涨,中国人的房地产配置比例越来越高。
过去几年,中国住宅房地产的租金长期普遍低于 2%,流动性差,经济漫长的调整周期所承担的风险与实际风险不匹配。直到两年前,国内房价的拐点才真正来了。
记得著名作家莫言说过,能让人信服的是南墙;能唤醒一个人的是苦难。
事实上,投资者经常被“与时俱进、抓住机会”的宏大叙事所迷惑,忽视了大类型资产周期性趋势的识别,结果,当周期的转折点来临时,他们成为了时代的羔羊。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各阶层多年来都拥抱房地产泡沫及其衍生的信托产品,因此,难免会在过去两年内普遍收割。
我们无法与周期的力量抗衡,应对它的唯一方法就是与周期高峰期的泡沫资产保持距离,并通过资产的多元化和全球配置来分散风险。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未来所有阶层财富收割的命运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加强对老百姓的逻辑教育,将有助于老百姓在评价投理财计划时,进一步养成讲逻辑、讲常识、讲理性的习惯,也有助于在财富管理的实践中尊重逻辑、敬畏常识,从而避免一些明显违背逻辑和常识的财务陷阱。
加强国民财商培育,有利于普及各界人士投财管理基本知识和风险收益匹配的基本原则,使其免于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宏大叙事”引入歧途。
在过去的几年里,监管机构在传播投资和金融知识、警醒投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个人认为,监管机构在意识到各种理财平台的系统性风险时,应该更及时地进行干预,以防止这些平台继续扩大“庞氏骗局”的滚雪球。因为大多数“三方理财”平台经不起监管检查,所以并不夸张。
未来各行各业的人如何避免在财富管理实践中被轻易收割?我认为在支付了这一轮昂贵的学费后,学会坚持这些实用原则很重要:
1. 高收益率(目前为 5% 或更高)必然意味着高风险。
未来 GDP 的年增长率估计在 5% 左右或更低,而 A 股上市公司的平均股本回报率低于 5%,这些公司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回报率超过 5% 的投资机会肯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风险。
2. 作为普通投资者,尤其是好事轮不到你。
如何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比他人更高的回报?一旦你能得到像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样好的东西,你一定要想想,这很可能是一个陷阱。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都没有只上涨不下跌的投资。无论是房屋还是其他投资资产。
3. 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各种投资理财产品推广短信、微信、电话。我们要牢记,各种主动找你推荐“必升股票”、承诺“高回报”、传授投资“致富秘诀”、推销“精品”等的人,一定不是想把钱塞进你口袋的活雷锋,他们只有一个目的, 从你的口袋里拿钱。
乐观地说,目前的泡沫破裂不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但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但我们都知道,泡沫破裂后,不同的经济体可以再次复苏,再次扩张,然后在调整不同的时间长度后达到新的高度。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的美国和日本已经从分别于 2008 年和 1990 年开始的下调周期中走出来。
资本经济(市场经济)的周期性特征是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潮,然后进入危机和低迷的循环,并在一个又一个的循环中螺旋式上升和进步。在这方面,我们绝不能例外。
同时,我也相信,未来我们各阶层人民的财商认知和总财富也会在同一周期中增长。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