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特迪士尼大中华区2025消费品事业部启动发布会9月10日举行。华特迪士尼亚太区消费品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林嘉文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迪士尼消费品部去年就开始尝试发展跨境业务,目前亚太区已有近70家合作伙伴正式开启跨境业务,也有不少中国品牌进入东南亚市场。
据了解,华特迪士尼的商业模式是“内容为王”,打造一系列IP后,开发各类衍生产品,包括主题公园、游轮、服装、食品、生活用品、汽车、家电等,就连音乐剧也是IP经济的延续。
目前,华特迪士尼分为几大部门:迪士尼、皮克斯、漫威、星球大战、二十世纪福克斯和国家地理。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IP以及相关的衍生消费产品。华特迪士尼会根据每个IP的属性进行产品开发和产品渠道合作。
从去年开始,华特迪士尼启动了跨境经营战略,即依托迪士尼全球资源,帮助当地授权合作伙伴在海外发展。比如,当地零售企业在获得迪士尼的授权合作后,就可以通过迪士尼开辟海外销售渠道,布局海外市场。
谈及出海的原因和模式,林嘉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海外战略已经实施一年左右了,我们正在寻找合作伙伴,6月份就会开始销售。海外计划可以帮助合作伙伴拓展市场,获得更多的商机,当然也是迪士尼提升业绩、促进销售的机会。在合作模式上,我们迪士尼在海外市场有很多资源,我们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建立零售商和渠道,甚至协助合作伙伴选址、产品设计。很多当地商家有很好的产品,但这是他们第一次出海,对海外市场肯定不熟悉,通过对接我们的海外市场资源,可以增加商机。我相信通过海外战略,迪士尼大中华区消费品业务在下一财年有望有非常亮眼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零售市场整体销售压力不小。对此,林嘉文表示,市场压力确实有,但迪士尼消费品部门会做好五年战略,提前做好准备,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目前我们合作的授权商数量还在增长,比如泡泡玛特、名创优品的销量就不错,当然产品一定要有创新,保持年轻化。”
谈及未来的发展,林嘉文透露,“未来五年,我们希望帮助更多授权合作伙伴进入亚太乃至欧美市场,通过我们与当地授权合作伙伴共同创造的产品,接触到全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采取海外战略,比如咖啡茶饮、零售、文具、医疗设备甚至光伏能源等。
业内人士认为,出海尤其是东南亚市场,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商机,增加收益,而且东南亚市场的成本相对可控性更强。但出海也存在风险,比如客户偏好偏差、文化差异、定价、不同市场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出海东南亚是一个新的商机,但也要注意以上风险。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