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兴泉趋势投资基金经理董成飞:今年的波动不会小
董成飞在季报中表示,今年第一季度,A股市场开局非常强劲,各界资金也纷纷入市。基金行业也出现了久违的白昼现象。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节奏,中国和海外都陷入了停顿。本基金基本维持相对适度的持仓水平,坚持均衡配置,避免净值大幅波动。
展望今年,基本上是“流动性充足”+“基本面较弱”的组合。因此,可以预见,今年市场的波动性不会减少。该基金以基本面为导向,旨在为投资者创造中长期价值。
兴泉趋势投资基金一季度末十大重股
2. 富国银行天汇精选成长基金经理朱绍兴:恐慌引发的估值折让是选股的好时机
朱绍兴表示,一季度沪深300指数下跌10.02%,创业板指数上涨4.10%,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市场剧烈波动。影响市场的主要宏因素是国内外疫情的发展演变,以及相应的政策对冲措施,一季度流动性保持宽松。
朱绍兴认为,疫情的爆发是黑天鹅事件,我们还没能提前做出明智的预测。同样,我们缺乏与普通公众不同的关于疫情短期发展的推论。不过,从长期来看,疫情的影响大概率会逐渐消退。恐慌导致的估值折扣是挑选股票的好时机。在目前的估值条件下,我们正集中精力筛选优质股票。
我们没有可靠的能力来准确预测短期市场趋势,而是专注于耐心地收集具有巨大前景的伟大公司的股票,等待公司自身的价值创造实现,以及市场情绪在未来某个时候周期性地回归。
在个股选择方面,该基金更倾向于投资于具有良好“企业基因”、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及卓越管理的公司。我们认为,这样的公司未来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可能性更大。分享公司自身成长带来的资本市场回报,是成长型基金获得回报的最佳方式。
富国银行天汇精选成长基金 第一季度末十大重股
3. 兴泉和益基金经理 谢志宇:减持部分大幅上涨的科技股
谢志宇在季报中分析,A股一季度波动剧烈,上证综指跌9.83%,创业板指数上涨4.10%,收于1871.92点,期间高点触及2293.46点,随后快速回落。最终,农林牧渔业、医药和计算机上涨较好,非银行、家用电器和石油石化下降幅度更大。
报告期内,该基金的股票状况相对稳定,继续坚持自下而上选择个股的经营理念,其配置思路并未跟随股市的剧烈变化。结构性上,前期持有的优质制造业龙头和医药消费股继续稳持,部分涨幅较大的科技股被减持,继续寻找长期价值和性价比合适的标的。整体配置以中长期价值品种为主,具有中长期逻辑支持和适当的估值,整体结构均衡。
兴泉和颐一第一季度末十大重仓
4. 东方红瑞丰基金经理 林鹏:市场估值反映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林鹏在季报中表示,2020年第一季度,市场出现了巨大的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爆发。疫情的爆发对国内外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仍难以预测其下一步将如何演变。在此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经历了巨大的波动,以美股为代表的海外股市大幅下跌。
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A股表现相对稳定,创业板指数甚至在节后开市后创下近几年新高,相对而言,上证综指和沪深300的表现相对较弱,蓝筹高表现股群普遍出现明显回调。
东方红瑞丰一季度末十大重仓
林鹏表示,本季度,我们的投资组合整体保持稳定,主要业务包括:1、减少部分收益较大、估值明显偏离合理波动区间的投资组合品种;2. 适度提高房地产、工程机械等低估值品种的持仓;我们认为,目前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较低,这已经充分反映了疫情可能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然而,市场的整体估值体系存在巨大的结构性差异,一些行业的估值明显更高,而大多数传统的制造业和金融房地产行业
5. 中欧前瞻基金经理 周英波:企业盈利增长创造长期投资回报
周英波表示,回顾一季度的A股市场,市场波动较大,整体跌幅较大,结构相对分化。第一季度的市场表现主要受到中国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这是多年来相对罕见的意外事件。另一方面,持续时间较长,且第二季度的影响仍然很大,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仍需观察。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一季度下跌16.27%,受海外流动性影响,波动性大于A股。一方面,从估值水平来看,港股估值处于10年低位,具有配置价值,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港股提供了比A股更多元化的优质资产,如教育、新兴服务消费等,这些都是投资组合差异化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 而急剧下跌为优质资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买入点。
一季度,按照“稀释宏观、稀释行业、选择增长”的总思路,一是在合理的市场估值水平上仍未出现大规模时机,我们继续保持持仓稳定;二是向医疗健康方向寻找优质股票的投资机会, 科技、新能源等;三是在一些新研究的行业继续实行“以管理为主的高质量成长型股票投资”。
第一季度,净值大幅下跌,我们的抗回撤经验和能力不足,导致在市场上较高位置买入的投资者出现短期亏损。同时,在投研方面,我们决定对主要投资领域进行一些调整,更多地关注我们选股能力较强的领域。此外,我们将继续加强对企业价值增长来源和管理可靠性的定量描述探索,并努力在未来几个季度将其中一些应用于投资组合管理。
就整体表现而言,该基金第一季度下跌 2.96%,跑赢基准。经过 4 年多的基金管理,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从长远来看,为股票投资者创造投资回报的主要因素是公司的盈利增长,而从长远来看,正是公司可靠和卓越的管理才能创造企业的利润增长。如何从财务指标、行业空间、产品特性等定量角度,以及企业管理综合情况等定性角度提升选股,是我们未来需要做好的一大课题。
6. 景顺长城鼎益基金经理刘燕春:没必要过于悲观
刘艳春表示,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和地缘政治冲突引发油价大幅下跌,全球主要资产类别价格在第一季度下跌。欧美股市跌得惊人,短时间内四次熔断,下跌的幅度和速度已经超过了以往的经济危机。中国股市在 3 月份也进行了修正,但由于及时应对疫情和加速复工,跌幅远小于海外。
疫情防控进展仍将是短期内主导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变量。各国对疫情的重视程度明显更高,随着前所未有的紧急货币政策和经济救助计划,资本市场最严重的恐慌时期已经过去。
经济复苏需要时间。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衰退是大概率事件,中国的外向型企业至少在未来 1-2 个季度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制造业投资也将受到牵连。观察国内高频数据,电厂日均用煤量、高炉开工、水泥企业开工、商品房成交面积均环比快速上升,表明国内经济已趋于稳定。逆周期货币和财政政策不断加大,各行业纾困政策也在不断加大。尽管未来经济发展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不必过于悲观。
在事件的影响下,资本市场存在很大的机会。疫情的发展和政策对冲都可能分阶段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我们相信人类将能够战胜病毒,经济最终将重回正轨。专注于国内市场且需求相对刚性的行业和公司,将受到资金的阶段性追捧。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新消费习惯的形成,比如加速商品和服务线上转型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每一次危机中,都隐藏着机会,危机越大,机会就越大。
景顺长城鼎益一季度末十大重股
7. 鹏华精选回归基金经理王宗和:回归个股选择核心
王宗和表示,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市场波动较大。从结构性的角度来看,分化也比较明显,一些小市值公司的股价涨跌非常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一些短期的因素被放大了很多,而一些长期的因素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出来。
在第一季度,我们继续专注于自下而上的选股,然后在我们的投资组合中牢牢持有我们认为具有明显长期价值增长的股票。我们在个股和行业的挖掘方面做了大量扩张,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目前,疫情的发展对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我们仍将坚持选择个股进行价值成长,以个股自下而上挖掘的方向为基础,寻找成长空间比较大的个股为核心。在这种动荡的市场中,我们努力不受短期市场情绪的影响,以确保投资组合的长期平稳运行。目前,市场受政策和疫情影响较大,我们不对短期市场做出偏颇判断。
鹏华精选回归基金一季度末十大重股
8. 融通领先成长基金经理邹习:增持四类行业
邹习在季报中表示,该产品的投资组合仍然基于我们的时间价值策略,即通过有限的贝塔和多元化的阿尔法,我们可以持续超过市场平均收益水平,长期来看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绝对收益。
第一季度,我们基于行业趋势理论,继续根据我们的行业趋势理论选择具有长期行业趋势、行业结构持续变化、估值中心显著向上改善的子行业,我们还将基于短期周期性波动关注并配置一些表现可能超出预期的行业。
融通领跑第一季度末前 10 大重仓
邹习认为,第一季度,市场经历了极端波动,由于疫情的意外发酵,境内外股市均出现大幅下跌,尤其是海外股市。由于A股持仓较低,且国内疫情现在比海外更早得到控制,因此相对于海外股市,A股具有显著的超额回报。然而,由于欧美疫情恶化,全球经济陷入极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应对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可以预见各国的支持政策即将出炉。由于中国复工持续,经济生活继续正常化,部分消费行业数据也已明显触底。与此同时,由于匆忙和财政刺激,一些基础设施相关行业的繁荣度有望继续改善。
因此,在一季度,我们选择增持建材、工程机械、食品、医药和云计算行业,同时减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和旅游行业。整体来看,我们基于中长期选股思路和稳健投资组合构建原则,努力持续获得超额收益,通过时间的积累享受复利效应。
9. 博时主题产业基金经理 王军:A股估值变得非常诱人
王军表示,报告期内,投资组合减持了部分受外需影响较大的行业,加大了对房地产和环保行业的配置。
这
由于大流行的影响,第一季度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的严重挑战。尽管主要国家都出台了针对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但我们认为疫情仍将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外部需求将成为今年国内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利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目前 A 股的估值已经极具吸引力。
我们深入分析疫情对经济和行业的中长期影响,寻找疫情后有所改善的行业和竞争力有所提升的企业。
博时主题行业一季度末十大重磅股
10. Mö Mixed Fund 经理张锦涛:市场对悲观前景定价过高
张锦涛在季报中表示,疫情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在目前的立场上,中国在官方疫情数据不断完善的支持下,已经开始逐步复工复产,态势正在向好。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关注到以下事实:很多人已经将近一个季度没有工作了,未来就业的压力相当大,他们的收入和购买力将受到很大影响;在一些地区,曾经开放的餐饮和娱乐行业已经停工,说明第二次复工的压力仍然存在。
这
海外疫情进展仍不可预测,从供给端和消费端都给中国许多行业带来了不确定性。一方面,大多数欧美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很大,居民的消费大多依赖工资收入,各国采取的防疫措施势必会对其消费能力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长期深度参与全球分工,一些国家供应链停滞也会影响中国企业的需求。
从股市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港股整体已经处于低位。自去年香港社会事件以来,市场一直在下跌,在“冠状病毒”疫情和国际股市暴跌的双重打击下,恒生指数跌破 1 倍净值。从历史上看,这个水平一直接近这个水平,除了 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香港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我们认为,尽管危机的严重性仍在演变,并且可能会再次发生,但市场和大多数股票都高估了悲观的前景,从长期来看,估值已跌至谷底。一旦基本面出现有利变化,香港市场可能会大幅反弹。
基金运作方面,我们仍维持较高的持仓操作,前期配置的药品、必需消费品等个股受疫情影响较小,表现平稳,但部分电子产品、可选消费品、外需企业受到一定影响。市场的高波动性给了我们再平衡的有利机会,我们长期追踪的一些优质股票已经能够开仓买入。我们增持了跌幅较大但对悲观预期做出充分反应且有更多长期回报空间的股票。基于估值,并考虑到第二季度外需疲软仍遗留的经济压力,我们主要增持港股,主要在优质消费、制药和科技等与内需关系较强的方向。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