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证报记者整理主要上市银行2024年半年报披露的信用卡业务数据,发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部分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上半年发卡量或客户规模继续减少;二是绝大多数大中型银行信用卡交易额进一步扩大;三是信用卡不良贷款率普遍面临压力,反映出客户逾期情况仍在增加。
近年来,信用卡消费持续下滑,随着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管趋严,上市银行越来越重视信用卡业务优化和风险防控。在半年业绩发布会上,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均回应了最新的信用卡业务优化策略,以应对中间收入表现不佳、资产质量下滑等多重压力。
多家主要银行信用卡总量持续减少
随着今年7月“信用卡新规”的正式全面实施,商业银行逐渐由简单追求发卡数量、客户规模、市场份额等单一考核指标,转向追求更优质的客户基础、更优的零售贷款结构、更精准的风控措施。
随着信用卡业务告别“抢地盘”式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存量资产“精耕细作”时代,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节奏和数量明显降温,甚至主动清理部分“蛰伏已久的卡”。
其明显影响是,银行信用卡总量受到压缩,其总规模自2022年第四季度起出现下行拐点,截至目前已连续至少6个季度呈现减少。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信用卡、借贷合一卡累计7.6亿张,比去年底再减少约700万张。2023年,这一指标总体下降3100万张,同比下降约3.89%。
证券时报记者整理的2024年上市银行半年报信用卡业务数据显示,多家信用卡发卡量排名靠前的中大型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出现明显下降,这一趋势更多体现在一些发卡量排名靠前的大型银行身上。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工行、建行信用卡总数分别为1.52亿张和1.31亿张,两行均比年初减少约100万张,建行信用卡客户数也减少了约100万张。同样是国有大型银行的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年内信用卡数量均出现明显减少。截至今年6月底,交通银行信用卡总数为6488.83万张,比年初减少近643.6万张;邮储银行信用卡总数为3957.7万张,比年初减少约282.3万张。
股份制银行也不甘示弱,平安银行6月末信用卡客户数较年初减少233.3万张,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分别较年初减少192万张、45万张,其中招商银行客户数减少约38.8万张,降幅较去年同期有所减缓。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信用卡大户”今年上半年的信用卡发卡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继续快速增长。如中信银行上半年新发卡量约411万张,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新发卡量分别约207万张、115万张,华夏银行上半年也净增136万张信用卡。
此外,基数较小的城商行上半年增速也明显高于其他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如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盛京银行的增速分别为10.19%、9.36%、6.03%。
事实上,“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各大银行财报中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在信用卡新规的严格监管下,加强休眠信用卡的动态监控管理、严格控制其比例成为监管重点之一。所谓休眠卡,是指连续18个月以上无活跃交易,当期透支余额和超额还款为零的信用卡。
逐步处置休眠卡后,信用卡活跃卡率得到一定提升。中国银行业协会2023年9月发布的《中国银行卡行业发展蓝皮书(2023年)》显示,2022年末信用卡累计活跃卡量6.5亿张,同比增长1.1%,活跃卡率为56.9%,较上年提升1.9个百分点。
信用卡交易总额正在加速萎缩
除了发卡数量增长乏力外,信用卡业务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客户使用信用卡的总交易金额也在持续减少。
中国证券报记者整理了信用卡交易金额最大的15家上市银行,其中14家该指标同比下降,8家降幅超过10%,仅农业银行交易金额同比增长,增幅为3.3%。多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总交易金额同比下降超过15%,甚至下降超过20%,与去年相比有一定增长。
总体来看,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总交易金额数据出现下滑的银行有14家,上半年信用卡交易金额合计减少约1.86万亿元;其中,五大国有银行合计减少约3800亿元,七家股份制银行合计减少约1.47万亿元。
纵观同比降幅超过15%的4家股份制银行,平安银行减少约3532亿元(-22.9%),光大银行减少约3488亿元(-28.0%),兴业银行减少约2187亿元(-18.2%),浦发银行减少约2006亿元(-17.2%)。此外,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分别减少约1622亿元、1145亿元、704亿元。
此外,交易金额排名靠前的银行中,招行上半年信用卡交易总额2.21万亿元,同比下降6.8%;建设银行1.38万亿元,同比下降3.5%;交通银行1.24万亿元,同比减少约1966亿元;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交易金额分别为1.24万亿元、1.19万亿元。
与交易总额的普遍缩水不同,部分主要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变化呈现明显分化:国有大型银行贷款余额普遍继续增长,部分股份制银行上半年出现较大幅度降幅,部分城商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长较快。
证券时报记者整理的20家银行数据,既包括大型国有银行,也包括部分股份制银行,还有具有代表性的城商行。
数据显示,信用卡贷款余额排名前五的银行中,有四家为国有银行,且均实现增长,仅招行上半年出现下滑。其中,建行成为首家信用卡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的银行,上半年略有增长;而农行上半年增长较快,增加约732亿元,工行、中行分别增长3.2%、5.4%。基数相对较低的银行中,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18.8%、16.2%。
跌幅较为明显的银行包括光大银行,跌幅约11.3%;上海银行,跌幅约9.2%;平安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跌幅约8.4%和8.2%。
信用卡业务作为零售金融的代表业务之一,与客户消费息息相关,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缩水客观上反映了宏观消费需求受到的冲击。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国一线城市消费数据出现下滑迹象。
具体来看,地方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9165.71亿元、6982.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0.3%;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601.55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深圳的数据同比增长1%至5072.03亿元。如果仅看6月份的表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分别下降9.4%、6.3%、9.3%和2.2%。
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多个口径的数据可以直观地显示,居民加杠杆的意愿和措施今年以来并未重新燃起。在央行存款公司概览中,住户存款从今年1月末的139.52万亿元上升至7月末的145.93万亿元。
此外,央行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报表数据显示,居民消费贷款中短期消费贷款余额由今年1月末的10.4万亿元,下降至7月末的9.9万亿元;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由7月末的47.91万亿元,下降至47.77万亿元。
信用卡贷款质量压力增大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披露信用卡业务资产质量的银行有12家,其中9家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有所增加,8家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超过2%。
具体来看,截至今年6月末,作为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过亿的银行,工行、建行、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均有所上升。其中,工行、建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03%、1.86%,较年初上升0.58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2.57%,较年初上升0.04个百分点。
此外,交通银行、上海银行、民生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也较年初大幅上升,分别上升了0.4、0.38和0.26个百分点。从不良贷款率绝对值来看,兴业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虽然较年初下降了0.05个百分点,但该行在该指标上仍位居各大银行之首,达3.88%。此外,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的不良率分别达3.24%、2.7%和2.57%。
如果看全国银行业信用卡业务,今年6月底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底,逾期半年的信用卡贷款总额已达1096.76亿元,较年初增加115.41亿元,增幅11.76%,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占信用卡全部应付贷款余额的1.29%,较年初上升0.26个百分点。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信用卡逾期率上升,与部分银行此前降低审核标准,大量发卡营销,盲目以发卡数量作为业绩要求有关。银行一方面通过分期付款等各类促销活动刺激持卡消费,提高贷款产生的利息;另一方面,没有从信贷安全角度对逾期风险对消费者的严重影响进行适当宣传。
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大宗个人经营性不良贷款转移额为321.5亿元,其中信用卡透支贷款约98.6亿元,占比约30.7%。今年以来,包括民生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均将信用卡透支个人不良贷款转移事项挂牌银保监会。
近日,多家上市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应信用卡贷款资产质量问题。其中,兴业银行高管表示,该行有序推进风险管理和转型发展,遏制不良贷款上升势头,该行新增不良金额已降至去年同期的75%,不良敞口趋势明显放缓。
在解释该行信用卡贷款质量下滑的原因时,招行管理层表示,一方面经济复苏乏力,影响了消费者还款能力;另一方面,招行严控风险,对部分客户资产进行仔细分类,识别逾期阶段,导致关注及逾期贷款规模有所上升。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若无重大变化,预计到今年年末,信用卡不良率可能与去年基本持平。
银行优化调整业务策略
信用卡竞争进入红海时代,银行开始调整经营策略,不再单纯以扩大用户规模和信贷余额为战略目标,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经营压力逐渐显现。
如何加大信用卡推广和服务创新,如何在消费场景中获得海量关注,提升信用卡交易量,保持优良的资产质量,成为银行主要努力方向。
在日前的上市银行业绩发布会上,一些银行高管还透露了信用卡业务最新的经营策略。
兴业银行管理层表示,该行对信用卡实施“控新增、降损”策略。一是新发卡客户群质量明显提升,年轻受教育程度客户、低风险客户占比较年初有所提升。二是持续优化贷控策略,构建多维度客户风险标签,优化贷控策略,及时清理高风险客户。三是扩大集中电催收队伍,组建与资产规模相匹配的自催收管理团队,建立独立催收体系。四是建立风险模型敏捷迭代机制,加快核心风控模型构建与迭代。
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管理层表示,信用卡方面,该行2019年以来持续优化客户准入,压减连带债等高风险客户,深化资产结构调整,持续提升优质客户占比。同时,还注重线下“吃、住、行、娱、购”创新场景转型,传统获客占比降至20%以内。该行还加强与头部互联网平台的深度合作,利用联合建模筛选优质客群,实现精准营销。上半年头部互联网联名卡获客量同比增长96%。
从近期披露的上市银行半年报来看,银行在深化信用卡客户管理、丰富信用卡产品体系等方面积极推动信用卡用卡生态和智慧场景建设,引入科技、萌宠、茶咖啡、视频、运动健身等概念或权益,满足年轻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全国性银行已对客户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信用额度实行统一管理,打通信用卡业务与其他零售业务条线的协同,通过线内、跨线客户转化挖掘存量客户潜在价值。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