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岁 CEO 姚颂:从深鉴科技到东方空间,商业思维的华丽转身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商业思维

4 月 20 日,当 Elon ·马斯克的“星际飞船”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点火并发射,身在中国的姚松全程观看了直播,这也是这位 30 岁的 CEO 此刻最关心的。

2021 年 10 月,姚松有了新的身份——东方空间的联合创始人兼联合 CEO。这是一家民营火箭公司,已获得红杉中国、经纬中国、三一重工、米哈游等多家机构的投资。

2011 年,姚松被派往清华大学,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学习电子工程,并在大学期间访问了斯坦福大学。本科毕业后,姚松于 2016 年创立了德健科技,专注于 AI 芯片,该公司于 2018 年被赛灵思以 3 亿美元收购,成为中国 AI 领域第一家实现退出的初创公司。

在那个创业过程中,姚松几乎拿下了市面上所有的创业者奖项,公司被收购后,他也获得了一定的财务回报。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自信和安全感,知道自己随时可以做任何事情。

收购迪维真科技后,姚松成为经纬中国的兼职风险合伙人。2021 年,姚松还作为创始合伙人发起了 SEE Fund,专注于集成电路、智能工业、新材料与新能源等领域,助力清华大学成果转化。

一路走来,姚松时常有一种时间紧迫感:“我才20多岁,绝对不能退居二线投资。这是姚松的自我鼓励。多年来,他在自己的朋友圈上写道:“今天是我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

因此,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的同时,姚松为自己画了一个抽象的人类生存空间模型。他觉得自己创业时必须站在人类、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航空航天就是让他兴奋的伟大事业。

姚松从小就是航空航天和军事的粉丝,在他很小的时候,爸爸给他买了一套12卷的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姚松最喜欢的是《宇宙科学》卷,甚至把那本书变成了碎片。当时,他也喜欢逛《铁血军团》论坛,在论坛里假扮成人当版主。

这几年,民营航天成为新兴的创业机会,尤其是 2019 年,星际荣耀的双曲线-1 耀-1 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气球卫星和 BP-1B 卫星送入预定的 300 公里圆形轨道,实现了中国民用运载火箭的突破,也让大家看到了民营航天的可能性。

30 岁 CEO 姚颂:从深鉴科技到东方空间,商业思维的华丽转身插图

作为一个不安分的湖南人,姚松的创业 DNA 正在重新动起来

1. 做点酷事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正式打开了国内民营火箭市场。

2020 年,姚松还在中国经纬市场兼职投资。无独有偶,当时,经纬中国是商业航天项目投入最多的 VC,这让姚松对民营航天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后来,一位来自航空航天世家的同学,准备开始商业航天事业,找到了姚松。其实,这位同学找到姚松的初衷是想请教创业和融资,但聊了聊之后,对方决定邀请他一起创业。

这一切让姚松着迷,再加上难得的相遇,强大的技术团队,于是姚松于2021年10月正式加入东方空间。

东方航天的技术团队大部分来自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团队,另一位联席CEO卜祥伟是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整体设计师,首席运营官魏凯是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项目办公室主任。

此外,首席财务官石胜庆还是无人机公司零点智能控制和元度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财务官。核心技术团队平均拥有20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曾在长征五号和多型重要战略装备模型的开发中担任重要的研发带头人。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系统长征系列火箭中主要用于商业发射的火箭。火箭很早就发射了天一研究院的第一颗卫星,以及中国最大的民营航天公司长光卫星的三分之二早期卫星。因此,东方空间团队在积累技术的同时,也有良好的商业客户积累和商业意识。

很快,东方空间获得 4 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经纬中国、阿拉善SEE基金和图灵创投,以及三一集团、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等公司和创业者。

目前,东方航天已在北京总部设立了研发中心,在陕西习安设立了火箭发动机研发中心,在山东烟台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中心设立了固体火箭装配车间。

二、民营航天的机遇

尽管制造火箭很酷,但私营火箭公司有哪些机会?

根据《2022 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2022 年中国发射的商业卫星数量为 100 颗,比上一年增加了 59 颗,相比之下,马斯克在 2022 年总共送入轨道的卫星约为 2000 颗。

不过,在 2019 年底,国家出台了卫星互联网计划,姚松判断中国将发射大量卫星,第一阶段可能还是在几百颗左右,未来可能在几千颗左右,现在正处于指数函数最早的拐点, 而且机会非常大。

姚松告诉《中国企业家》:“之所以存在巨大的机会,主要是因为产能、发射能力、发射价格还有巨大的空间。目前,我国火箭运力与卫星发射需求是典型的错配,产能严重不足。”

同时,相较于国家航天系统保障国家安全、代表国家形象等功能,纯粹做商业卫星发射的民营火箭公司,可以毫无包袱,除了传承国家队的所有优秀技术外,还可以推动行业做更大的创新, 尤其是企业想要做大规模上线时,就需要考虑成本问题,优化整个产业链的时间周期等等。

例如,在技术创新方面,东方航天是全球首款全固态捆绑式中型运载火箭。其火箭重力一号采用芯级+助推器的三级半配置,配备4个助推器,芯级和助推器级均采用固体发动机,灵活的摆动喷嘴,芯级也可改为液氧煤油发动机,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

2021年初,东方航天完成了-1固体捆绑式中型运载火箭的示范,并于2021年11月至12月通过了子系统和重力方案的审核,进入初期样品阶段,正式转入初期样品开发阶段。这是中国商业航天公司的第一枚捆绑火箭,之前只被马斯克的猎鹰重型使用过,其他所有商业航天公司都不敢触碰这项技术。

在具体商业落地方面,东方航天率先在山东烟台市东方航天港航天发射海上发射中心建立发射能力,并逐步建设配套实验厂、试验厂、生产厂等基础保障设施。此前,航天港已陆续实现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海上发射。

姚松认为,与酒泉等基地的陆上发射不同,海发射的优点是发射灵活、测控方便、节省土地、火箭大小不限、无着陆区问题、火箭回收容易。

3. 技术与业务之间的平衡

在过去的 9 年发展中,民营商业航天呈现出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和长周期的特点,这对很多初创企业来说并不友好。

“东方航天的核心战略思路是,火箭虽然是前沿的科技探索,但本质是尖端的制造,最终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商业模式,明确你的客户在哪里,产品需求是什么样子,实现技术与商业的平衡,尽快实现大规模的营收利润。” 并减少对资本市场的需求。

第二次创业,姚松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对个人的追求较少。姚松说,刚开始创业,第一次拿到融资的时候,他总是忍不住计算自己的股份有多少,估值是多少,但现在他的心态很稳定。

另一方面,经过初次创业的磨练,姚松也更加踏实,懂得如何打造企业文化,懂得经营客户,懂得如何与政府打交道等等。

姚松回忆说,刚开始创业时,他做过集成电路仿真软件、硬件安全、编译器以及人工智能相关的架构和算法。

但当时,作为清华大学的学生,姚松还保留着浓厚的学术气质,也非常高尚,极度坚持一定的价值观。即使是现在,他仍然致力于某些价值观。

然而,现在,姚松对体验不同人的工作方式有了更多的共鸣,他意识到每个人以前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工作风格不可能一样,更何况身处不同的岗位,而这些观点的转变,也让他更有利于理解客户的需求。

同时,第二次创业也让姚松在业务估值方面更有经验,他让东方空间维持了同行业估值的一半左右。2022年,即使在宏观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东方空间仍将逆势完成两轮融资,融资金额近7亿元。姚松透露,东方空间将在近期完成新一轮融资。

30 岁 CEO 姚颂:从深鉴科技到东方空间,商业思维的华丽转身插图1

“企业的估值越高越好,你的高估值其实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因为如果以后不能跟进业务,跟进就非常困难了,一旦估值下降,对公司的损害就会成倍增加。”保持在合理的估值范围内将在未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姚松告诉《中国企业家》。

此外,在开始第二项业务的过程中,姚松对于如何保持技术创新和商业利益之间的平衡,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加入东方空间后,姚松一直抱着“需要靠自己的造血生活”的心态创业。

例如,火箭燃料有四种主要路线:固体、液氧煤油、液氧甲烷以及液氧和液氢。虽然液氧甲烷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但东方空间还是选择了液氧煤油,姚松认为液氧煤油已经可以很好地满足需求,而且技术更成熟,成本更低。

因为卫星发射需求和容量不匹配,对可以联网的火箭需求很大,即使 -1 在第四季度发射,其容量也已经被预订一空。据姚松介绍,目前,已经签订了数百颗卫星的发射合同,金额达数十亿元。

第四,赶上马斯克

回顾过去九年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姚松将其归结为三个阶段:

第一,从 2014 年底到 2019 年底的五年探索期是“复制到中国”阶段,第一,中国没有太多的商用卫星公司,因此没有商用发射的需求;第二,中国没有可以学习的榜样;此外,在那个时候,肯定是美元基金愿意投资这项尖端技术。这三点促使中国公司学习。

其次,2019 年至 2022 年 8 月是为期三年的商业启蒙期。2019年底,中国卫星网络筹备组成立,这意味着中国要发射自己的卫星互联网,也有卫星发射任务,打算创业的人都在猜测自己火箭的可靠性、成功率和成本,能不能找到一个组建的团队。

第三,在 2022 年 8 月开始的商业落地期内,商业订单已经落地:2022 年 8 月,银河航天中标中国卫星网络项目 9 颗卫星的制造;随后,当地一家卫星互联网开始竞标火箭,东方航天中标了部分发射任务;去年 10 月,中国最大的民营卫星公司长光卫星与东方航天正式签署发射合同。

目前,姚松的目标是让 -1 成为中国最便宜的商用火箭,而且毛利是有的;-2 的目标是实现与一次性火箭相同的价格,并且具有毛利率;-3 的成本必须是可收回的。

为此,姚松还为东方空间设定了三级目标:短期内实现中国最好的商业发射价格和能力,中期实现全球最佳的发射成本表现,以及长期实现近地行星探测的商业化。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