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发布离职人员监管规定,整治政商旋转门,10 月 8 日正式实施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记者了解到,《离任人员监管规定》意在严管政商之间的“旋转门”,严防离任人员利用任职期间的公权力和离任后的影响获取不当、非法利益。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严把准入门槛,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协作,坚决将违法违纪线索移送相关部门处理,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发行监管秩序。

离职员工入股监管要求更加严格

《离职人员监管规定》共12条,对离职人员可能不当持股的情形、中介机构的核查要求、工作流程安排、离职人员监管范围、持股禁限期界定等作出具体规定。

根据规定,对于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并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或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中介机构须对离职员工持股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判断是否属于不当持股并出具明确意见。新规在《监管规则应用指引—发行分类2号》(以下简称《指引2号》)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一是延长离职人员股票禁入期。在进一步延长离职人员股票禁入期的基础上,突出要求离职人员离职前五年内曾担任发行监管岗位,或与离职前受协会监管的离职人员有关联关系。

证监会发布离职人员监管规定,整治政商旋转门,10 月 8 日正式实施插图

二是扩大对离职人员严监管范围,中介机构核查范围由离职人员本人扩大到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

三是对中介机构的核查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中介机构应当对相关人员的投资背景、价格公允性、资金来源、退出真实性等进行核查并给出明确意见。证监会将对相关工作进行核查和审核。

可以通过前雇员数据库验证信息

记者从证监会相关人士处了解到,为保障该制度的落实,证监会建立完善了离职人员数据库,数据库中记录了相关离职人员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的信息。为方便中介机构核查工作,该数据库在证监会各派出机构均设立了查询端口,中介机构可根据需要向派出机构申请调取相关信息。

中介机构核查方面,新规在核查范围和内容上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监管要求,如有离职人员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持股,中介机构须对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第一,相关投资背景,获得投资机会的途径和方法,是否与原有持股影响相关;第二,价格的公允性,与同期可比价格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定价依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显着不公平或利益输送的情形;第三,资金来源,是否为自有资金,与个人收入、家庭背景相匹配,是否存在持股行为等;第四,退出的真实性,如相关持股是否已清退,清退股份的路径和方式,受让方的资金来源,价格的公允性,支付对价的情况等。

证监会发布离职人员监管规定,整治政商旋转门,10 月 8 日正式实施插图1

根据中介机构的核查要求,若存在离职员工在禁售期内买入股票、利用原有职务之便获取投资机会等不当持股情况,发行人需对相关持股情况进行清理;若不存在不当持股情况,离职员工需作出相关承诺。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对相关问题充分核查、发表意见后,出具并提交专项说明。在此基础上,证券交易所将依规推动相关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审核工作正常有序进行。证监会将根据需要对离职员工持股情况进行核查,对审核、注册流程进行审核,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线索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严格规范离职人员管理

证监会一直加强对离职员工的监管要求,高度重视离职员工投资拟上市公司问题。现行《指引2号》于2021年5月实施,明确要求中介机构对证监会系统内离职员工股东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规定存在不当持股情况的,要严格清理。

三年来,在监管部门的严监管下,上市公司离职员工持股问题得到有效监管,新获批的离职员工持股公司数量大幅下降;现有在审公司中,存在相关情况的公司数量和占比都很少,涉及离职员工的公司审核周期普遍长于一般公司,市场普遍感觉离职员工不仅不会得到“特殊照顾”,反而会受到更严厉的约束。

“规则很明确,发行人、中介机构以及相关离职员工都可以参照《离职员工监管规定》的要求,检查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纠正。”市场人士指出,过去几年,一些拟上市涉及离职员工股权投资的公司,经过中介机构核实符合规则要求,通过审核备案后陆续上市。总体来看,离职员工股权投资监管制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严监管、强约束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符合规则要求的公司上市提供了支持。

市场人士表示,《离职人员监管规定》的颁布实施,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从严从紧改进离职人员管理”有关要求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于提高监管工作公信力,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维护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稳健运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