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科技协同服务中心、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联合银行机构推出特色金融产品“仪器贷”,支持国内科学仪器研发,推动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最高可提供5000万元信用贷款。
在山东,“科融信”服务平台融合互联网、政府和行业大数据,以科技人才、项目、创新平台、知识产权等九类创新要素作为关键变量,构建新型信用模型,为企业提供科技增信评级服务,帮助企业获得“无抵押、无抵质押”融资。
…
近年来,一系列适应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特点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我国各地多措并举,聚焦瓶颈制约,提升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正在逐步构建。
记者分析,近5年来,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保持年均30%以上增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率由14%提升至47%;科技创新票据累计发行规模达8000亿元;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超过1700家。从政策工具看,2022年将建立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两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带动银行发放相关贷款近2万亿元。2024年将建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再贷款,科技创新金融政策工具将更加完善和精准。
“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科技等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加强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和全链条金融服务,取得积极成效。”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利锋在9月5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制定加大对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的方案,推动设立科技创新金融改革试验区,基本建立部门协调、中央地方联动的科技金融政策框架;同时,把科技创新领域作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的重点方向,累计设立支持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7000亿元,组织开展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专项行动。
对于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彭利峰表示,要努力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融资服务,建立金融政策与科技产业政策协调机制,丰富金融支持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完善对重大技术突破的风险分散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融资支持;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金融服务,更多关注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需求。
彭利峰认为,科技金融发展应着力提高三个“比重”,即增加社会融资中直接融资的比重,进一步丰富资本市场融资产品,打造科技创新专项金融债券;增加股权融资中早期、小额投资的比重,完善风险投资“募投管退”机制,提高外商投资和风险投资在华的便利性;增加科技创新贷款在各类贷款中的比重,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建立科技金融服务考核评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增强对科技型企业风险评估能力,丰富适应高新技术领域特点的金融产品等。
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活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金融资源支持;我国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识、意愿、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不断提高;此外,国内监管机构积极完善监管制度和服务标准,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
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发展科技金融需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更加动态、均衡、结构合理地促进科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努力为科技活动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