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9 月 6 日起停牌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具体而言,国泰君安拟向海通证券全体A股流通股东发行A股股票,向海通证券全体H股流通股东发行H股股票,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公告称,停牌期间,两家公司将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本次重组及正式交易文件尚需提交双方各自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经主管监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正式实施,能否实施尚存在不确定性。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9 月 6 日起停牌插图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9 月 6 日起停牌插图1

合并后总资产、净资产将跃居行业第一,打造证券公司“超级航母”,加速证券公司并购重组

据《中国证券报》等媒体分析,以2023年年报数据计算,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后新机构的总资产、归母净资产将分别达到1.68万亿元、3300亿元,均将超越中信证券,位居行业第一,堪称证券业的“超级航母”。如果将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2024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简单相加,合计为259.3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9.69亿元,均将仅次于中信,位居行业第二,各项指标与中信的差距均在40亿元以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两大巨头的合并,预示着1.68万亿证券业的“超级航母”即将诞生。这是新“国九条”实施以来,首例头部券商并购重组,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案和上市券商规模最大的A+H整合案,涉及多个业务牌照和多家境内外上市子公司,是史无前例的重大创新。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国泰君安宣布启动与海通证券的合并程序,标志着在传言数月之后,“鞋子”正式落地,未来新公司的资产规模将超越中信证券,成为国内最大券商。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均由上海国资控股,这一关键因素让两家公司的合并成为现实。

据金融时报报道,除了已公布的中小券商合并案外,近期头部券商合并传闻频频出现,涉及合并传闻的券商包括中金公司与银河证券、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证券等。其中,银河证券与中金公司的传闻更为受关注。2023年10月,中金公司与银河证券进行人事变动时,市场便传言双方有整合趋势。

除了国泰君安证券与海通证券的合并,在监管的引导下,今年已有6起券商并购案披露计划,这意味着“券商并购加速”。最新的例子是国信证券本周早些时候宣布拟发行股份收购同为深圳国企的万和证券,瞄准跨境业务。这一收购计划距离万和证券首次宣布收购仅隔了14天。此前,还有“浙商+国都”、“国联+民生”、“西部+国融”、“平安+方正”、“太平洋+华创”等组合相继涌现。

“强强联合”的考虑:优势互补,优化上海金融国资布局,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据上海证券报援引业内人士介绍,国泰君安证券和海通证券均为大型综合类券商,在业务架构、数字化科技、合规风控、科技创新金融、国际化布局等方面各有特色。

本次合并符合两家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有利于双方共享专业能力和客户资源,增强客户服务能力,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有利于促进优势互补,完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布局,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履行责任使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中国证券报》也称,国泰君安证券与海通证券合并背后有三大考量,除了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提升核心功能外,还能优化上海金融国资布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上海急需打造一家国际一流投行,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龙头券商并购重组将成为一条有效途径。”

去年底通过的《上海市贯彻落实深化升级国有企业改革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支持龙头证券公司加强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打造一流投行”。上海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深化深化升级国有企业改革行动计划”、“围绕‘五个中心’建设,加大改革开放突破力度”。

公开资料显示,国泰君安证券成立于1999年8月,由成立于1992年的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合并,增资扩股而成。近年来,其核心财务指标始终保持在行业第一梯队,连续17年荣获证监会最高监管评级AA类。目前其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由交通银行发起设立,总部也设在上海,是国内成立最早、业务最全的证券公司之一,拥有综合业务平台、庞大营销网络和强大的客户基础,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目前最大股东为上海国资旗下的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

新“国九条”及密集政策支撑证券行业第五次整合浪潮,证券板块有望出现边际改善。

从行业背景来看,今年堪称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证券行业第五次整合浪潮,并受到4月份新“国九条”以及一系列监管扶持政策的强力推动。

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方超表示,随着证券并购重组加速推进,以及由此带来的供给侧改革、降本增效等利好,证券板块有望出现边际改善,建议关注头部券商和符合并购主题的券商:

从行业案例来看,近年来证券行业进入并购重组高发期,不少中小券商或被地方国资或头部券商联合起来,或被收购。

早在2019年11月,证监会就首次提出鼓励证券公司间并购重组,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2020年7月,证监会向各派出机构下发通知,鼓励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开展市场化并购重组。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培育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的任务目标,证监会随后在当年11月表示,支持龙头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做优做强,打造一流投行。

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建设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明确提出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龙头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持龙头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做强做优,并首次发布明确的一流投行和一流投资机构建设路线图,提出“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领先地位的投行和投资机构”。

2024年4月,新“国九条”发布,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向证券基金机构提出“支持龙头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券商之间的并购往往能够实现经营领域、业务类型的互补,为券商带来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近十年来,就有中金公司收购中信证券、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等典型案例,它们通过并购抓住机遇,补齐自身短板,不断提升实力。

国盛证券分析师马婷婷、陈慧琴指出,券商合并有利于行业降低风险、提升业绩,本土龙头券商或将受益最大;对于行业整体而言,加速券商间合并,有利于加快优胜劣汰,尽快清理出一些竞争力不足、风控较弱的券商,从而提升行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平安证券认为,未来券商间有价值的市场化整合将朝四个方向走:第一是强强联合,大券商整合成大券商,打造航母级券商;第二是补齐传统业务的短板,通过并购等方式弥补个别业务的短板;第三是客户资源整合,区域客户资源整合,或者整合不同类型的客户资源,比如高净值客户与长尾客户的互补,零售客户与机构客户的互补;第四是加强海外布局和技术布局的对外拓展,通过收购海外机构加速国际化进程,通过收购数字化平台加大技术赋能,或者整合互联网公司的线上流量资源。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