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基于PPC平台打造的奥迪Q5已进入第三代,从海外版官图来看,第三代奥迪Q5内外进行了全新设计,智能化方面也有所升级,进入国内市场时轴距将会加长,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
不过新款奥迪Q5进入国内市场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崛起,正在蚕食豪华燃油车的市场份额的背景下,新款奥迪Q5进入国内市场是否能够延续前代车型的出色表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面对新设计的挑战
奥迪Q5上市已久,是奥迪品牌产品家族中最重要的车型之一,2008年首次亮相,发布会地点选在北京车展,体现了奥迪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表明奥迪对Q5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寄予厚望。
奥迪Q5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没有让奥迪失望,自200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10年开始国产以来,奥迪Q5始终高居中型豪华SUV畅销榜首,这是奥迪Q5品牌力、服务力、产品力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
从产品力上看,奥迪Q5的纵置发动机设计天生就具备四驱属性,全系标配全时四驱系统,以及前四连杆独立悬架、后梯形连杆独立悬架以及大量铝合金部件的使用,让奥迪Q5的驾驶性能十分出众。在此基础上,奥迪在市场营销、店面布局、服务水平等方面也表现不俗,这对奥迪Q5的发展极为有利,并长期占据豪华SUV市场的主导地位。
如今,第二代奥迪Q5已经走到了换代的尾声,但是火力还是相当猛的,今年1-7月销量76997台,相当于平均每个月卖出近1.1万台,在新能源时代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错了。
但随着国产品牌在传统豪华车领域布局的高端新能源车型越来越多,加上奔驰GLC等老对手纷纷进行升级,奥迪Q5也不得不进行升级,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于是,第三代奥迪Q5应运而生。
新款奥迪Q5不再基于MLB evo平台打造,而是诞生在PPC平台上,外观和内饰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新车采用了奥迪最新的家族设计语言,大尺寸的网状格栅搭配细长的前大灯,看上去攻击性十足。车尾采用了全新的贯穿式尾灯,尾灯组支持8种图形样式变化和解锁/留空动态效果,运动氛围更加浓厚。
车内也换装了双联屏幕,包括11.9英寸液晶仪表和14.5英寸中控,同时还配备了10.9英寸副驾驶娱乐屏幕,支持HUD抬头显示,相比现款车型智能科技感提升很大。不过目前还不知道奥迪Q5L的车机系统是否会针对国内市场做出一些本地化的调整。动力方面,海外版将提供三种发动机版本,均搭载48伏轻度混动技术,预计国内版也将搭载2.0T高低功率版本,并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及四驱系统,而大家期待的插电式混动版本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上市。
从这点来看,新款奥迪Q5变得更加年轻有活力,更加具有科技感,整体设计也更加迎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新款奥迪Q5进入国内市场后,整体设计保持不变,车系进行国产化调整,那么相比其他豪华燃油SUV,新款奥迪Q5的优势明显。但相比自主高端新能源汽车,新款奥迪Q5必然会面临比前几年更大的压力。
本地化决定成败
如今已经进入了新能源汽车时代,虽然现款奥迪Q5L月销量依然过万台,但整体设计略显过时却是不争的事实,新款奥迪Q5的设计彰显了奥迪变革的决心,新车型拥有更加贴近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理念。
但奥迪Q5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完成从品牌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转型,购车人群以年轻人为主,对品牌沉淀不敏感,不追求品牌忠诚度,影响购买的首要因素是产品力。
年轻人买车追求的是新技术、新性能、新设计、新理念,关注车型的性价比。众所周知,性价比一直是自主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不仅拥有高端的用料,还拥有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甚至价格比传统豪华品牌车型还要实惠。这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购车需求,这也是理想、AITO等品牌的产品能在市场上持续热销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第三代奥迪Q5在国内量产后,能否延续第一、二代车型的优异表现,取决于新车的本土化设计是否合理,以及在未来智能驾驶逻辑和市场定价方面的表现。如果整体表现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期待,那么全新奥迪Q5的市场表现还是值得期待的。
要知道,奥迪在中国市场有着极强的品牌号召力,品质让人放心。更何况,中国的消费群体是多层次的,像奥迪这样的传统豪华品牌对于不少高收入群体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因此,如果新款奥迪Q5能够在中国市场多方面满足市场需求,未来它能够继续成为中国市场的热销车型。
虽然在新四化时代传统豪华品牌市场竞争力有所减弱,但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入华多年的奥迪在品牌美誉度、车型设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表现不俗。目前奥迪旗下车型相比国产品牌主要在电动化转型上进展缓慢,设计也不如国产高端新能源车激进。不过奥迪旗下车型硬件设计实力雄厚,旗下车型以高端质感、可靠品质著称,这些都可为全新奥迪Q5的发展背书。未来就看全新奥迪Q5会做出哪些调整来迎合中国市场的需求了。
奥迪终于为消费者带来了一款重量级车型——全新奥迪Q5。相比奥迪其他车型,Q5的更新速度确实比较慢,至今只推出了两代车型。不过在奥迪的产品家族中,Q5一直都是销量最好的车型之一,如今在马路上随处可见奥迪Q5的身影。
如今,基于PPC平台打造的奥迪Q5已进入第三代,从海外版官图来看,第三代奥迪Q5内外进行了全新设计,智能化方面也有所升级,进入国内市场时轴距将会加长,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
不过新款奥迪Q5进入国内市场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崛起,正在蚕食豪华燃油车的市场份额的背景下,新款奥迪Q5进入国内市场是否能够延续前代车型的出色表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面对新设计的挑战
奥迪Q5上市已久,是奥迪品牌产品家族中最重要的车型之一,2008年首次亮相,发布会地点选在北京车展,体现了奥迪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表明奥迪对Q5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寄予厚望。
奥迪Q5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没有让奥迪失望,自200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10年开始国产以来,奥迪Q5始终高居中型豪华SUV畅销榜首,这是奥迪Q5品牌力、服务力、产品力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
从产品力上看,奥迪Q5的纵置发动机设计天生就具备四驱属性,全系标配全时四驱系统,以及前四连杆独立悬架、后梯形连杆独立悬架以及大量铝合金部件的使用,让奥迪Q5的驾驶性能十分出众。在此基础上,奥迪在市场营销、店面布局、服务水平等方面也表现不俗,这对奥迪Q5的发展极为有利,并长期占据豪华SUV市场的主导地位。
如今,第二代奥迪Q5已经走到了换代的尾声,但是火力还是相当猛的,今年1-7月销量76997台,相当于平均每个月卖出近1.1万台,在新能源时代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错了。
但随着国产品牌在传统豪华车领域布局的高端新能源车型越来越多,加上奔驰GLC等老对手纷纷进行升级,奥迪Q5也不得不进行升级,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于是,第三代奥迪Q5应运而生。
新款奥迪Q5不再基于MLB evo平台打造,而是诞生在PPC平台上,外观和内饰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新车采用了奥迪最新的家族设计语言,大尺寸的网状格栅搭配细长的前大灯,看上去攻击性十足。车尾采用了全新的贯穿式尾灯,尾灯组支持8种图形样式变化和解锁/留空动态效果,运动氛围更加浓厚。
车内也换装了双联屏幕,包括11.9英寸液晶仪表和14.5英寸中控,同时还配备了10.9英寸副驾驶娱乐屏幕,支持HUD抬头显示,相比现款车型智能科技感提升很大。不过目前还不知道奥迪Q5L的车机系统是否会针对国内市场做出一些本地化的调整。动力方面,海外版将提供三种发动机版本,均搭载48伏轻度混动技术,预计国内版也将搭载2.0T高低功率版本,并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及四驱系统,而大家期待的插电式混动版本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上市。
从这点来看,新款奥迪Q5变得更加年轻有活力,更加具有科技感,整体设计也更加迎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新款奥迪Q5进入国内市场后,整体设计保持不变,车系进行国产化调整,那么相比其他豪华燃油SUV,新款奥迪Q5的优势明显。但相比自主高端新能源汽车,新款奥迪Q5必然会面临比前几年更大的压力。
本地化决定成败
如今已经进入了新能源汽车时代,虽然现款奥迪Q5L月销量依然过万台,但整体设计略显过时却是不争的事实,新款奥迪Q5的设计彰显了奥迪变革的决心,新车型拥有更加贴近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理念。
但奥迪Q5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完成从品牌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转型,购车人群以年轻人为主,对品牌沉淀不敏感,不追求品牌忠诚度,影响购买的首要因素是产品力。
年轻人买车追求的是新技术、新性能、新设计、新理念,关注车型的性价比。众所周知,性价比一直是自主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不仅拥有高端的用料,还拥有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甚至价格比传统豪华品牌车型还要实惠。这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购车需求,这也是理想、AITO等品牌的产品能在市场上持续热销的重要原因。
在笔者看来,第三代奥迪Q5在国内量产后,能否延续第一、二代车型的优异表现,还要看新车的本土化设计是否合理,以及在未来智能驾驶逻辑和市场定价方面的表现。如果整体表现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期待,那么全新奥迪Q5的市场表现还是值得期待的。
要知道,奥迪在中国市场有着极强的品牌号召力,品质让人放心。更何况,中国的消费群体是多层次的,像奥迪这样的传统豪华品牌对于不少高收入群体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因此,如果新款奥迪Q5能够在中国市场多方面满足市场需求,未来它能够继续成为中国市场的热销车型。
虽然在新四化时代传统豪华品牌市场竞争力有所减弱,但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入华多年的奥迪在品牌美誉度、车型设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均表现不俗。目前奥迪旗下车型相比国产品牌主要在电动化转型上进展缓慢,设计也不如国产高端新能源车激进。不过奥迪旗下车型硬件设计实力雄厚,旗下车型以高端质感、可靠品质著称,这些都可为全新奥迪Q5的发展背书。未来就看全新奥迪Q5会做出哪些调整来迎合中国市场的需求了。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