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特大城镇迎来了其发展的转折点。
日前,《中国社会报》刊登了民政部地名司相关负责人的文章,提出要“研究特大城镇立城新路径、新模式,打造县级经济增长点”。
不久前,两份最高文件提出“深化赋予与人口和经济规模相称的特大城镇经济和社会管理权的改革”。
这意味着这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小镇再次迎来了扩张的时刻。
一些强镇可能被赋予县级甚至更高的管理权限,一些有望完成“退镇定市”的转变,一些镇可能成为新的“镇级市”。
强镇的权力扩张影响有多大?
01
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中国拥有 330 多个地级市、2,800 多个县和区以及 38,500 个乡镇和街道。
虽然都是乡镇,但各地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其中,常住居民10万余人200余人,20万人以上50余人,GDP总量100亿以上100余人。
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乡镇,GDP超过1000亿元,人口达数十万甚至百万,超过一些县城。(参见 “2024年全国前100名市县排名”)
根据2024年全国百强镇榜单,苏州共有23个镇入围,东莞17个镇,佛山9个镇,宁波、南通、泉州等多个镇也上榜,该镇经济遥遥领先全国。
排名前100的乡镇基本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湖南有2个乡镇入围,贵州、内蒙古、河南只有1个乡镇入围,东北地区很少出现零个。
要知道,中国GDP超过1000亿元的县不到60个,GDP超过500亿元的县也只有几百个,所以无论是500亿的强镇还是1000亿的强镇,都不能简单地看作是传统的乡镇。
这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城镇要么位于大都市区,以制造业为主,如北滘、狮山和玉山镇;要么它有自己独特的特色产业,茅台镇可谓独树一帜。
经济媲美一个县城,工业占主导地位,人口不断聚集,甚至达到一些中小城市的规模,“小马小车”问题日益突出,乡镇级体制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作为一个乡镇,无论经济多么发达,都只是一个基层行政单位。
没有独立的规划审批和房地产管理,土地供应有限,财政配置受县级政府制约。
小财力、小国务、小地、小权,这是经济强镇面临的四大困境。
因此,加强城镇扩大权力或撤镇建城,成为未来区划改革的重要方向。
02
撤出城镇并建立城市会卷土重来吗?
从乡镇到市,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也不仅仅是行政层面的提升,更是从“乡”到“市”的巨大飞跃。
早在2019年,我国打响了“超镇向城”的第一枪,将隶属于浙江温州苍南县的龙岗镇改为“县级龙岗市”,由浙江省管辖,由温州管理。
建市前,龙岗镇在全国百强乡镇中排名第17位,GDP超过300亿元,常住人口近40万,超过多个县域的体量。
建市后,短短几年时间,龙岗市县级GDP总量飙升至410亿元,经济增长速度领先浙江各大县,人口持续涌入,体现了行政区划改革的强劲势头。
然而,近两年来,要求“行政区划整体稳定”的厦门,暂时搁浅了撤镇设市的需要,或者更普遍地说,是更多省会城市所渴望的县区迁、县市的设立,甚至是“市并”。
所以,到目前为止,龙岗仍然是全国唯一一个由镇升为县级市的超大型城镇,而且“超镇转城”已经很多年没有扩大了。
要知道,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口规模,比浙江龙岗更好的地方不在少数。
目前,中国已诞生广东佛山北滘镇、佛山狮山镇、江苏昆山玉山镇、贵州遵义茅台镇、苏州张家港杨舍镇、东莞长安镇五个GDP达千亿的强镇,距离千亿仅一步之遥。
遵义市茅台镇,江湖之势无比,GDP已突破1000亿大关,但从行政上讲,它仍是县级仁怀市辖下的镇。
东莞长安镇是中国手机制造中心,2023 年 GDP 接近 1000 亿元,全球排名前 5 的手机厂商 OPPO 和 vivo 都落户于此,但在行政体制上仍然只是一个小镇。
但是,从乡镇到县级市,全身都受到一个触发因素的影响,而且涉及到行政体制的巨大调整,相当于又增加了一批中小城市,其影响远比县区市的退出复杂得多。
毕竟,巨型城镇是县城里最有价值的存在,一旦城市被切成块,如何处理与原县的关系,原县将如何发展,都是问题。
同样,中国的行政区划也比较复杂,各级单位数不胜数,新增一些县级市会不会偏离简军化的大方向,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退镇立城”多年没有进展,决策部门也持谨慎态度,这次能否延续,还有待观察。
03
撤镇设城并不容易,那么特大城镇的改革应该走向何方呢?
目前,特大城镇改革已形成三个改革方向:一是撤乡建城,二是设乡镇级城市,三是强乡扩力。
这
将特大镇改造成城市,可能是升级为县级市,即所谓的“撤镇立市”,也可能是设立“镇级市”,部分地区已经探索过。
去年初,河南省南阳市出台了培育“乡级小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13个县市中选取了11个乡镇作为“乡镇级市”进行探索试点。
虽然大陆的行政体制中没有“镇级市”这回事,但台湾省内却有乡镇级市,比如彰化县的彰化市和新竹县的竹北市,都是名副其实的“县级市”。
河南此次探索的“乡级市”并不涉及行政级别的提升,仍是县域管辖的乡级单位,而只是作为小城市建设而已。
也就是说,即使成为乡级市,行政级还是乡镇级,顶多是给副县级,而不是县级,这与“迁镇建县级市”是不同的。
但是,小城镇级城市将被视为城市,预计它们不仅会被赋予大量的县级管理权,而且还能根据城市的大小调整人口和土地规划,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但是,名不理之词,又又是乡镇又是市的乡镇级市,不仅没有上级法律依据,而且名城管理混乱复杂,能否提升的不确定性较大。
事实上,目前以强镇扩权是主攻方向,强调“赋予特大城镇与人口和经济规模相称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也是本轮改革文件的重点。
早在10多年前,广东、江苏等地就在探索强镇扩张,比如东莞,它没有任何区县,素有“直城”之称,20多个镇基本享有县级管理权,相关领导大多在县、厅级。
当然,无论是选择成为“乡镇级市”,还是“撤镇立市”升级为县级市,做强镇、扩权都是第一步。
无论如何,特大城镇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机遇,这是重塑城市格局的新洗牌机会。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