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紧平衡下地方政府财政矛盾凸显,精兵简政或成必然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近日,国家财政与发展实验室发布报告指出,受产业转型、房地产市场等影响,不少地方进入长期财政紧平衡状态,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财政矛盾逐步凸显,财政可持续性逐步恶化。

具体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31个省市财政自给率较2015年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近半数地区下降幅度超过10%,半数地区财政自给率低于疫情前水平,三分之一地区财政自给率低于去年;今年上半年,仅上海实现收支盈余,17个地区财政自给率不足50%;在税收、土地财政下降、债务发行放缓的背景下,非税收入成为地方政府自主扩张的唯一途径,与转移支付收入一起弥补财政收支缺口。非税收入的增长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加大资源资产处置、查处大案要案、罚没收等力度。

非税收入持续增长、非税收入比重不断上升,可能损害当地营商环境,阻碍当地经济发展潜力的发挥,无论是资产处置还是罚没,都是不可持续的,增加了构建廉洁友善新型政商关系的难度。

财政紧平衡下地方政府财政矛盾凸显,精兵简政或成必然插图

因此,在省级各主要部门财政收支仍处于紧张状态的情况下,过紧日子应该成为各地区必须做的事。

为缓解各地财政收支平衡日趋紧张的局面,近年来中央着力重塑和重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匹配关系。要真正有效推进与政府财政事权相匹配的财税、财政体制改革,根本出路在于推动政府职能根本性转变。这也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真正让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破除政府角色混杂,更好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和经济社会秩序程序正义保障方面的作用,同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鉴于当前经济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居民缺乏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和有效购买力,社会保障等民生保障有待完善,有效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紧矛盾的关键是加快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加大对社会保障等民生服务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抵御未来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能力,提高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能力。

财政紧平衡下地方政府财政矛盾凸显,精兵简政或成必然插图1

通过加大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投入,民生领域边际投入的边际效益对经济总体表现的影响将更加明显,更有利于缓解经济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简政放权。通过政府公共服务转变,可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减少政府监管对微观主体活动的不必要干预。这不仅可以减少政府财政支出,还有利于为经济活动卸下包袱,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轻松前行。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财务会计监督,严禁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真正做到勤俭节约,把财政资金用到该用的地方、拿出实效。”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能省的省,不花一分钱,不该花的不花,坚决防止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的财力支持,用好有限的增量资金,下大力气盘活、调剂存量,把没有用好的资金腾出来,用于保障重点领域。”

因此,解决地方财政紧平衡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转变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简政放权等改革,让利于民。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回归,将为经济活动带来蓬勃的发展空间。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