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改革在路上:深化改革举措筹划中,市场流动性等问题引关注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9月2日,北交所迎来成立三周年。据第一财经从北交所获得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数量已突破700万,累计上市公司251家,总市值约3000亿元。

“三年来,北交所对于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拓宽投资者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财新记者表示,北交所的成立,填补了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空白,增加了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北京证券交易所也迎来了“深改19条”实施一周年。去年9月1日,证监会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高质量建设19条措施,从投融资两端全方位采取措施,改善市场流动性。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选表示,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优化了市场制度供给,增强了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作为一家年轻的交易所,北交所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市场各方对改革抱有更多期待,包括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引入多元化投资机构等。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交所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相关举措正在酝酿之中。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云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北交所二级市场流动性还有待提升,希望“深改19条”能更快落地,提振市场信心,实现投融资活跃。新三板资深专家崔彦军认为,北交所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同时推进转板、发行审核常态化。

251家企业、700多万合格投资者

北交所改革在路上:深化改革举措筹划中,市场流动性等问题引关注插图

与服务“硬科技”的科创板、服务“三创四创新”的创业板不同,北交所自成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战场”。

从市场规模、投资者数量、企业融资状况等多项数据来看,经过三年的发展,北京证券交易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北交所数据显示,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今年9月2日,北交所共有251家公司上市,总市值约3000亿元;从投资者数量来看,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数量已超过700万,吸引了私募、公募、社保、保险等机构资金的参与;从企业融资来看,北交所公开发行股票累计募集资金530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2.06亿元,再融资13.5亿元。

相比之下,2021年11月,北交所开业时,合格投资者和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数量超过400万。如今合格投资者总数已增加约300万。北交所目前有251家上市公司,是开业时的3倍多。

机构投资者方面,记者了解到,以公募基金、券商等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正从多角度探索北交所的投资机会。

广发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北上资金的投资,在行业方面,重点关注受益政策、行业景气度高的细分行业;在公司质量方面,从两个方面考察公司的盈利能力:一是通过ROE、ROA指标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二是从营业收入、净利润、EPS等的复合增长率考察公司的成长能力。

北交所改革在路上:深化改革举措筹划中,市场流动性等问题引关注插图1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政策的支持,投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大成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吴证券表示,在参与北交所市场投资过程中,将瞄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直投和跟踪孵化力度,通过扩大母基金管理规模、设立新产业基金等方式,引导更多资源流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

对于北交所三年的发展,田宣认为,从“量”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涵盖行业广泛,公司类型更加多元;从“质”看,专业化、创新型企业技术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

进一步看数据,上述251家企业中,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90%,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80%;129家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名单。

盈利情况方面,今年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784.96亿元,平均每家3.13亿元。六成以上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14家公司营收增幅超过50%,四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30家公司增幅超过50%。

在制度建设上,北交所设计了四套上市标准,构建并不断完善涵盖上市准入、发行上市、持续监管、再融资、交易等各个环节的特色制度体系;在企业成长道路上,与新三板协同发展,并通过与区域股权市场的制度对接、上市公司转板机制等,匹配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需求。

记者了解到,区域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项板已有近80家公司利用绿色通道、公开披露审核等便捷机制在新三板上市;北交所已有3家公司转板至科创板、创业板,目前还有部分公司正在筹备转板。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