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独立上涨,市场扰动因素退潮与降息预期升温成主因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相较于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上周央行购买4000亿特别国债一度引发市场猜测,央行进入是为了推高长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稳定人民币汇率,英国对冲基金SLJ负责人Jen表示,“美国降息导致中国企业抛售1万亿美元的资产(使得人民币汇率升值约 10%)“,这是人民币汇率从上周独立反弹中”摇摆“的主要驱动力。

毕竟,人民币兑美元在8月份从7.26跌至7.16附近,充分反映了金融市场对美联储今年将降息三次的预期。尽管一些华尔街投资者预期美联储将在 9 月降息 50 个基点,但他们可能没有信心推动人民币汇率成功收复 7.1 整数关口。

记者了解到,人民币汇率之所以从上周独立上涨中走出来,一度刷新年内高点7.0833,是因为人民币汇率获得了两个额外的上涨势头,一是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了4000亿国债,引发了市场对央行入市提高长期国债收益率、稳定人民币的猜测汇率,另一个是海外投资机构发布的“中国公司出售数万亿美元资产,使人民币汇率升值 10%”的观点。这进一步刺激了外汇市场买价人民币的情绪。

中银证券经济学家关涛指出,颇为巧合的是,在央行购买4000亿国债的当天,国内外人民币汇率突然大幅上涨并出现反弹。

不过,中国央行很快表示,购买4000亿元专项国债是滚动发行即将到期的专项国债的延续,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偿还当月到期的专项国债本金。

这让市场意识到,央行购买4000亿特别国债与央行进入“不挂钩”,以推高长期国债收益率,稳定人民币汇率。

相比之下,任教授认为“中国企业出售数万亿美元的资产,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10%”的观点是刺激人民币汇率独立上涨的“最强动力”。

当时,这一观点并未受到充分挑战,因为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降息将使资金重返新兴市场,从而导致标的非美国货币大幅升值。但到了上周末,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很快意识到,这种观点可能并不“可靠”,因为如果中国企业真的抛售了数万亿美元的资产,很可能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中银证券经济学家管涛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他不知道最近这家海外机构认为“美国降息可能促使中国公司出售 1 万亿美元资产”的数据从何而来。

周一人民币汇率的回调,不仅表明投资机构不再押注人民币汇率继续独立上涨,而是押注人民币汇率将回归与美元指数的“负相关”,也反映了他们对“市场扰动因素”的快速修正。

企业结汇的汇率提振作用有限

尽管这两大市场扰乱对人民币汇率的提振作用已迅速减弱,但金融市场仍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新的因素,以推动人民币今年再创新高。

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将目光投向了“企业结汇增加”。

根据

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份公布的外汇收支数据显示,不包括远期业绩的代客户收结汇汇率(反映市场结算外汇意愿)较6月份环比上升2.5个百分点,表明人民币汇率自7月底以来大幅反弹, 这正在推动被压抑的企业结汇“浮现”。

受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的影响,不少企业纷纷推迟结汇步伐,因为他们希望如果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贬值,能够兑换更多的人民币金额。如今,随着美联储降息步伐的临近,摆脱人民币汇率下跌的趋势,企业深感担忧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将导致结汇资金持续“缩水”,不得不紧急结汇以“止损”。

金融市场之所以关注企业结汇上调对人民币汇率的新提振作用,是因为许多投资机构发现,在 8 月底~9 月初,人民币即期汇率持续强于当日汇率平价中间价, 表明企业结汇的增加使得人民币即期汇率继续上涨。

不过,关于企业结汇数量是否真的增加,业内也存在争议。

记者了解到,企业结汇的增长很可能被“高估”。究其原因,许多中小外贸企业需要及时结汇资金来支付上游货物和员工工资,导致他们实际留存的美元资金很少。

数据显示,7月份,银行代客户付汇汇率比收结汇汇率高出16.0个百分点,处于2022年本轮人民币汇率调整周期以来的高位,该行远期(含期权)结售汇当月持续亏损, 规模由6月的478亿美元增至7月的653亿美元,显示当月人民币汇率徘徊于7.26附近低位期间,企业结汇意愿仍然较弱。

人民币汇率独立上涨,市场扰动因素退潮与降息预期升温成主因插图

现在,随着人民币汇率从7月底的7.26反弹至7.1附近,企业是会紧急结汇“止损”,还是等汇率回落后再结汇“多收费”,仍是个未知数。

银行金融市场部多位人士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加大外汇对冲业务,人民币汇率上涨对其结汇工作的影响一直在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人民币汇率回到“7.1”附近,部分企业更愿意结汇,这种行为也未必会引发人民币汇率出现大于预期的反弹。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