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银行股“急刹车”,还能买吗?这里是最新解读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曹文静 张玲
近期A股银行板块在连续大涨后突然“踩刹车”,此前累计涨幅颇大、屡创历史新高的国有银行股跌幅最大,Wind数据显示,申万银行指数累计跌幅达5.75%,位居申万一级行业指数跌幅榜首位。
银行板块为何“急刹车”?如何看待银行股整体估值?银行股高位震荡,后市将如何表现?
就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鹏华基金股权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吴宣,南方银行ETF基金经理孙炜,天弘中证银行ETF基金经理陈耀,中信保诚深度价值基金经理吴逸菁,民生嘉银基金经理邓凯程等。
吴宣:银行业牌照门槛高,监管要求高,从基本面和估值水平来看,仍然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孙炜:建议投资者不要过于关注短期交易因素的影响,在目前低利率环境下,投资高分红、低估值的银行股的大逻辑并没有改变。
陈耀:从股息来看,经过较大的调整后,银行的股息收益率会有所提高,这将增加其对股息投资者的吸引力。
吴一静:从长期来看,银行板块历史估值水平较低,盈利较为稳定,仍值得关注,但今年以来银行股累计涨幅较大,投资者应谨慎追高,等待股价调整至安全边际位置。
庄腾飞:今年银行股可能会出现震荡,展望未来3-5年,我们仍将重点关注大型国有银行中收益中低的稳健投资机会。
邓开程:虽然银行板块是今年以来涨幅最高的板块,但目前股息率还在5%左右,在“资产荒”的市场环境下,银行股回调后可能更划算。
一,
多重因素推动今年银行股表现
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银行板块股价不断创下历史新高,A股银行板块指数今年以来一度上涨近30%。然而,在连续大涨之后,本周银行板块突然出现大幅下跌。您如何看待今年以来银行股的表现?
吴宣:此前资本市场对银行股周期性因素过度关注,导致行业估值处于极低水平,行业利差收窄、资产质量、政策变化等负面因素已经充分体现。随着今年市场重新青睐估值低、分红高的稳健经营资产,银行股反而提供了更好的投资机会。
孙伟:今年以来,在大盘指数全线下跌的情况下,银行股的强劲表现主要是受到多重因素推动。
首先,银行股凭借较高的股息收益率和在市场波动中的避险属性,受到投资者青睐,成为资金的避风港。银行板块的低估值、高股息收益率,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对安全的避风港。性价比高。
其次,银行股的上涨也与资金配置有关,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ETF基金出现明显资金流入,尤其是中长期资金,如保险资金、中央汇金等“国家队”基金加大对银行股的配置,推动银行板块走高。
第三,银行基本面也支撑股价上涨,尽管面临利差收窄的挑战,但银行盈利状况总体保持稳定,部分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长支撑业绩,此外金融支持和经济复苏预期为银行业长期发展提供了利好。
陈耀:今年投资者的防守性更强。银行基本面比较稳健,属于后周期板块,在市场风格偏向防守时,银行相对抗跌性更强。另外,投资者在股市中往往寻求相对确定性的资产。从资金面来看,银行占沪深300指数权重的13%,国家资金积极参与沪深300指数的投资;险资也是参与分红投资的重要增量资金。银行是典型的分红板块,历史上看,银行股息收益率高,分红稳定,成为分红方向比较认可的板块。多方资金的共鸣,让资金关注银行。
庄腾飞:第一,银行属于后周期宏观范畴,基本面表现滞后于总基本面的变化,目前银行业整体基本面财务表现相较于整个市场还是比较稳健的;第二,在2024年年初,国内银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城商行,在年初的股息收益率水平、年度利润增长率等方面,相较于较低的长期利率,都具有一定的投资成本效益。
邓凯程:银行股主要受益于高分红和防御性板块投资逻辑,以及部分银行的业绩韧性。从股息收益率来看,2023年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为26%,较2022年增加1个百分点;虽然板块涨幅最大,但目前股息率仍在5%左右,相比无风险利率仍有较高溢价;从业绩来看,多数上市银行能够实现利润正增长,部分银行仍保持了较高的营收和利润增速,在不确定环境下表现出一定的业绩韧性。
吴毅静:虽然经营层面有一定的压力,但银行或通过降低负债成本等手段,在业绩上有一定的韧性,相应的分红率一般在5%以上,吸引了险资等配置资金。另外从资金面来看,被动型指数基金不断流入市场,银行作为指数中的权重行业,也受益于资金面的改善。
二,
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基金报:近期A股银行板块在连续大涨后突然“刹车”,您如何看待银行股整体估值水平?
吴宣:虽然银行股今年以来表现不错,积累了不少超额收益,但板块整体仍处于净亏损严重的阶段,本期现金分红的股息收益率仍然具有吸引力,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孙伟:我们用市净率来衡量银行的估值水平。首先纵向看,也就是与历史对比,截至8月29日,中证银行指数的市净率估值水平仅为0.6,仍然比近五年来的估值中枢便宜55%左右。然后横向看,与其他行业相比,虽然不同行业有所不同,不能简单直接地进行比较,但ROE和股息收益率正成为投资选择越来越重要的参考指标。从这两个指标来看,银行10%以上的ROE和5%以上的股息率在主要行业中仍然名列前茅,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陈耀:目前中证银行指数的PB估值在0.6倍左右。这个估值水平无论是银行历史比较,还是各国银行业的估值横向比较,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估值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对其资产质量的担忧,但0.6倍PB隐含的不良率已经远高于银行的实际不良率,明显低估了银行的风险应对能力。要提高估值,市场需要对银行资产质量改善的预期有更强的共识。
庄腾飞:目前银行股估值比较中性,较2023年有一定修复。目前国有银行估值为0.6倍PB,优质零售银行PB为0.9倍,优质城商行PB为0.8倍,股份制银行PB为0.6倍。我们认为长期来看,大型国有银行与优质零售银行的估值会进一步趋同。
邓开程:银行股整体市净率仅为0.6倍左右,仍处于2014年以来的底部。其中,国有银行作为银行业的中流砥柱,受益于稳定的资产增长率和良好的风险管理水平,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市净率在0.6至0.7倍之间,处于相对合理位置。
吴毅静:银行板块整体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截至目前,行业2024年平均动态PE为6倍,PB为0.58倍。
三,
银行业半年报总体符合预期
盈利能力展现韧性
中国基金报:A股中报披露已正式落下帷幕,请问银行板块整体盈利情况如何?业绩方面有哪些亮点?
孙炜:2024年上半年,银行业整体虽然收入增长承压,但利润保持正增长,资产质量保持总体平稳。具体到银行内部,利润呈现一定分化。银行净利润有所下降,主要受净息差继续收窄、非利息收入业务下滑、信用减值损失拨备计提增加等因素影响。
业绩亮点方面,2024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在资产质量、负债成本控制、净利润增速、分红政策等方面均有亮点,尽管面临利差收窄、收入压力等不利因素,银行通过结构优化、风险管理等手段,持续提升业绩,业务韧性得到体现。
陈耀:从目前已披露的数据看,二季度银行盈利状况好于一季度,在人工贴息政策推动下,息差压力较一季度有所减轻;债券市场表现支撑非利息收入;资产质量较好,不良贷款率、拨备率保持稳定。
庄腾飞:从半年报来看,多数银行的不良情况基本保持稳定。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大型国有银行2024年二季度息差回升好于预期,为其业绩基本面提供了稳定性。目前我们更关注2025年整个银行业净息差和不良贷款的趋势变化。
吴毅静:银行业半年报总体符合预期,盈利能力韧性较强,一是利差压力略有改善,受益于负债成本明显改善;二是资产质量指标总体平稳;三是部分银行计划实施中期分红。
邓开程:从披露的业绩来看,该行整体收入、利润增速略有下降,符合预期。
亮点方面,一是负债成本持续下降,在负债的支撑下,利差下行压力有所缓解,负债端的降准支撑理论上慢于资产端的降息影响;下一阶段,存款利率受前几轮下调影响,有望继续对银行息差形成支撑。
二是上半年债市行情下,银行理财规模快速扩张,对手续费提供了一定补充,其他非利息收入仍具备一定的韧性。
三是资产质量保持稳健,防御性边际保持较高水平。预计行业整体不良率保持稳定,拨备覆盖率保持较高水平。在当前经济预期向好,以及房地产等政策支持下,公共部门不良率有望保持稳定,有望继续优化。零售坏账率虽然小幅上升,但绝对风险水平仍将保持在较低水平。
四、
短期回调后还值得投资吗?
《中国基金报》:银行股近期在创出历史新高后出现大幅回调,现在是投资的好时机吗?银行股未来的投资价值如何?
吴宣:短期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比如市场情绪、流动性、行业或公司短期变化等,考虑到银行业较高的牌照门槛和监管要求、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韧性,以及基本面、估值水平等因素,银行股依然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有望实现长期稳定的资金回报。
陈耀:如果市场风格出现明显转变,那么在经历了大幅调整之后,在大盘普遍上涨的情况下,银行继续下跌的空间比较有限,但上涨动能可能会低于成长等风格。目前市场风格没有出现明显转变,如果市场继续采取防御性策略,那么从分红角度看,在经历了大幅调整之后,银行的股息收益率会有所提升,这将增加其对分红投资者的吸引力。
邓开程:第一,从估值来看,银行股整体市净率仅为0.6倍左右,仍处于2014年以来的底部。
其次,从股息率来看,2023年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为26%,虽然银行板块涨幅最大,但目前股息率仍能达到5%左右,在“资产荒”背景下,回调后的银行股或将或更具有性价比。从国际上看,从核心高股息品种股息收益率与长期国债收益率对比来看,股息资产仍有长期重估空间。
第三,从审慎的角度,建议优中选优,在行业beta面前选择业绩可持续性强、资产质量扎实的alpha。
孙巍:近期银行股大幅下跌,主要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银行股的回调与前期获利回吐的压力有关,部分基金在银行股连续上涨后选择套利,导致资金流出。其次,银行股中期业绩与市场预期的关系也影响股价,虽然多数银行业绩继续增长,但部分银行业绩未达到市场预期,引发投资者担忧。此外,已有的房贷利率下调传言也对银行业绩预期产生影响。
我们建议投资者不要过多关注短期交易因素的影响,而应关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投资高股息、低估值的银行股的总体逻辑没有改变,短期内可能对银行利息收入产生负面影响,但长期内有利于银行稳定房贷业务,减轻提前还款压力,同时可能通过促进消费和投资来提振贷款需求,从而一定程度上抵消短期的负面影响。
吴毅静:长期来看,银行板块历史估值水平较低,盈利较为稳定,仍值得关注,但今年以来银行股累计涨幅较大,投资者应谨慎追高,等待股价调整至安全边际位置。
庄腾飞:银行股年初至今涨幅已超过20%,远超市场其他行业表现。考虑到行业基本面也会受到整体经济表现的影响,年内进一步超越同业的概率不大,或将呈现震荡格局。未来3-5年,我们仍重点关注大型国有银行中收益中低的稳健投资机会。
五,
建议通过多种策略追求长期回报
不要盲目追逐涨跌
中国基金报:目前银行股浮盈较多,投资于银行等大盘股的主题基金、以银行为代表的分红策略也积累了一定的投资收益。从投资者角度,面对银行股高位震荡较大,投资者该如何应对、操作好投资?
陈耀:银行板块在经历了大幅上涨之后,市场波动性会加大,如果担心波动,有较大浮盈的可以考虑分阶段逐步止盈,在市场低位时逐步参与进来。
邓开程:第一,要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不盲目追涨杀跌。特别是银行股作为分红资产,其分红和估值特征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第二,还是要看基本面,从头开始,优中选优,选择业绩可持续性强、资产质量扎实、防御性边际高、资本充足的标的,对应其可持续的利润增长和高分红。
庄腾飞:对于投资红利策略、银行股等大盘主题基金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采取长期小额定投的方式,减少波动性冲击,平滑持有成本,调节合理预期,共享长期稳定的低收益。
吴毅静:银行上半年整体呈现上涨趋势,下半年投资银行股更应注重对银行基本面的认定,包括盈利能力稳定、资产质量扎实、股息收益率水平等。
吴宣:短期股价波动可能为部分优质银行股带来投资机会,目前上市商业银行有40多家,在当前复杂的经营环境下,投资者应关注各银行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发展路径。在行业高速增长结束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找准自身特色和差异化,依靠强大的战略定力和战术执行能力脱颖而出。
六,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