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在计算退休养老金时除以的月份数,就叫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缴纳月份数。
根据养老金计算公式,养老金待遇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保障基础,主要与个人退休前一年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社会平均工资有关。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等于退休时个人养老保险账户余额÷按退休年龄确定的缴费月数。
根据2005年国务院38号文件《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家颁布了统一的缴费月表,在全国统一执行,就连2014年10月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沿用了这个缴费月表。
缴费月数计算表涵盖40岁至70岁,并不限于常见的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等。
付款月数如何计算?
缴费月数的计算采用了非常复杂的指数计算公式,但其目的却非常简单,就是为了让每个人可以在不同年龄退休,并在75岁时从个人账户中全部领取养老保险,前提是个人账户的投资收益率或者记账率为4%。
你可以算一下,如果我们个人账户余额每年增加4%的利息,退休时每个月能拿到账户余额的1/139或者1/195,是不是正好是15年或者25年的养老金呢?下面就是计算需要发放月数的计算公式和具体计算过程。
完善缴费月份计算制度。
现在快到2025年了,相关的计缴月表也已经实行了近20年,这里面有很多客观因素,已经变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考虑改进。所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修改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缴月数制度。
首先,75岁其实是指2000年城镇人口预期寿命的四舍五入值,原值应该是75.21岁。近年来,随着我国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75岁已经不再合适,2020年,中国女性预期寿命已经达到80.88岁。
第二,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利率早已超过4%。从2016年开始,人社部、财政部统一公布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利率,所以各地利率摆脱了各地利率不一样的问题。2016年到2022年,利率一直在6%到8%以上。2023年稍微低一点,但也高达3.97%,远超银行存款利率。
第三,养老金不断增长。在计算养老金时,根本没有考虑养老金的快速增长。从2005年到现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了“20连涨”。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支出要和养老金的增长同步增长,这样一来,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结余撑不到75岁。
一般来说,139和195不是缴费月数,而是计算月数。而这两个数字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历史。#养老金缴费计算月数将变,139个月将成为历史?#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