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丰巢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这也是顺丰创始人王卫继顺丰控股、顺丰地产信托、嘉里物流、顺丰速递后实现的第五次IPO。
长期以来,丰巢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不赚钱、一直在亏损。
智能快递柜的主战场是一二线城市,而想要进入一二线城市的住宅区、写字楼、工业园区,需要付出高昂的租金。同时,为了形成规模经济,需要快速抢占住宅区的位置,在收益回暖之前,又要抢占下一个住宅区。
没想到,今年前五个月丰巢已开始赚钱,净利润0.7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19亿元。
虽然已经开始扭亏为盈,但丰巢的流动性并不乐观,截至2024年6月底,丰巢流动净负债增至36.8亿元。
丰巢此时选择通过IPO融资,不能说是水到渠成,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化解这些“前因”,最终种下“IPO之果”。
1.“最后一英里”业务
智能快递柜最初是为了提供最后一英里的快递服务而设计的。
按照丰巢招股说明书中的描述,这是“四位一体”的做法:快递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快递公司可以降低每票成本;消费者的隐私得到保护;社区物业管理减轻了访客管理压力,可以更好地维护社区秩序。
因此,快递服务是丰巢业务中占比最大的业务,但数据显示,这项业务将从2021年的57.6%降至2023年的48.2%。消费者智能配送服务业务正在快速增长,这意味着更多的消费者将在丰巢取件或寄件。
此外,丰巢还开发了快递柜当广告牌、清洁服务、家居生活服务等增值服务。
2021年至2023年,丰巢营收分别为25.26亿元、28.91亿元、38.12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0.71亿元、11.66亿元、5.41亿元。
不过今年前5个月,丰巢开始赚钱,净利润7160万元。
丰巢赚钱的主要原因是覆盖率高,使用频率高。
丰巢的毛利率在2023年才转正,达到10.6%,2024年前五个月更是上升至26.1%。
毛利率上升的原因一是会计政策的调整,原来快递柜的折旧年限是5年,后来发现很多快递柜过了5年还能用,所以今年将部分快递柜的折旧年限改为10年。
第二个原因,丰巢柜的使用频率更高。
因为社区里更多的消费者用丰巢储物柜寄快递,这和直播电商退货率的贡献分不开;更多的人用丰巢储物柜洗衣服、洗鞋子。
同样的租金,同样的柜子,但是你用得更频繁,自然就赚钱了。
除了频率高之外,覆盖率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覆盖面广,有足够的规模效应。截至2024年5月31日,丰巢智能快递柜网络由33万台智能柜组成,总柜位约2990万个。服务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份约20.9万个社区。
华东地区是丰巢最大的战场,智能储物柜保有量达14万套,占所有智能储物柜的43.9%。保有量超过3万套的省份有三个:广东、江苏、浙江。
这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富有的三个省份。
智能快递柜业务不仅与人口密度有关,还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关。更富有的人购物更频繁,这意味着将存储更多的包裹。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还提到,丰巢早已“出海”,在泰国拥有200万个智能储物柜。
虽然丰巢的火爆对于快递公司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丰巢的招股说明书披露,丰巢的客户仍然以快递员自己为主,而非快递公司,每存一个包裹,快递员需要支付2毛钱到4毛钱的费用。
2. 巨人游戏的产物
尽管丰巢在营收和快递柜数量上位居国内第一,尽管丰巢在招股说明书中声称已为3.68亿消费者提供了服务,但丰巢的市场份额并不高。
仅6.1%。
竞争对手紧随其后。
排名第二的菜鸟和排名第三的京东物流,分别只使用了18万个和8万个快件站和2.3万个快件柜,但市场份额却分别只有4%和2.5%。
丰巢成立于2015年,由顺丰速递发起并孵化。
随后,申通快递、中通快递和韵达快递,以及物流仓储巨头普洛斯等纷纷成为创始股东,毕竟丰巢模式的出现,就是为了提高通达快递的配送效率。
顺丰需要通过送货上门的方式,维持其优质快递和高单均价的形象,但四大快递电商包裹数量过多,毛利率过低,如果每件商品都送货上门,按照目前的快递费水平,顺丰只能是亏损的。
电商优惠券、快递优惠券、快递券会助推电商优惠券。
丰巢、菜鸟驿站等电商领域竞争加剧。
虽然顺丰速递是丰巢最大的客户,但这并不意味着顺丰速递使用丰巢的频率高于申通速递,而是因为申通速递的快递员在派送包裹时主要向丰巢支付仓储费。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的五个月,丰巢来自顺丰速递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180万元、人民币7,260万元、人民币1.53亿元和人民币7,000万元,占同期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2.5%、4.0%和3.7%。
所占比例并不大。
目前,招股说明书中已不再出现申通、中通、韵达,但添加了中国邮政。
前者是因为丰巢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菜鸟,后者是因为丰巢收购了中邮快递。
2023年,通过丰巢投递的包裹数量为64亿件,通过丰巢寄出的包裹数量为2.33亿件。
招股说明书显示,通过终端物流解决方案处理的快运包裹占比将从2019年的45.4%迅速上升至2023年的65.4%。
“最后一公里”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丰巢可以独享这场变化带来的所有好处,因为快递站也是快递员的选择。
菜鸟背后是阿里巴巴,京东物流背后是京东,丰巢背后是顺丰。
快递员愿意把包裹给你,你才能赚钱,因为一个社区里很可能既有快递柜,又有邮政站。
消费者选择哪个智能快递柜品牌并不重要,消费者选择在哪里取包裹只取决于快递员把包裹放在哪里。
最后一英里配送仍是巨头们争夺的战场。
3. 它有多“不专业”?
凭借33万个智能储物柜的基础设施,丰巢还拓展了其他增值服务。
丰巢的增值服务并非杯水车薪,它们在2023年为丰巢贡献了9.6亿元,2024年前五个月贡献了4.4亿元。
当然,这项服务的开展不仅仅归功于智能储物柜,还因为丰巢在进驻小区的过程中,与物业建立了相对友好的关系。
毕竟,全国20.9万个社区租金稳定,想不和物业搞好关系都难。
目前已有三种成熟的增值业务。
第一是广告,智能柜的屏幕上可以播放广告,类似分众传媒深入到居民区的做法。
截至2024年5月31日,丰巢已为35个行业约6000家广告主提供服务。
2023年,丰巢营收达3亿元,跻身营收前五的社区营销服务商。
第二个增值服务是清洁服务。
丰巢清洁服务订单数量由2022年的约6.9万份增至2023年的约54.8万份,并于2024年前五个月达到约96.2万份。
增长速度较快,但绝对值仍然较小。
假设平均订单价值为100元(在丰巢APP上,洗一件衣服要花费49元),这笔业务半年营收也才1亿元,考虑到2024年上半年丰巢总增值服务营收才4.35亿元,我们的估算在合理范围内。
第三个增值服务是送货上门服务。
2023年丰巢家庭生活服务的订单量是2022年的5.68倍,截止2024年前五个月已经达到了7.14万单左右,是2023年的70%,增长也是非常快的。
宅急送和智能快递柜没有直接关系,丰巢提供的宅急送服务包括保洁、家电清洗、上门维修等,虽然这个市场很大,但丰巢的壁垒和差异化还不够强,其他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还有自如、美团、京东、盒马、小天鹅宅急送,甚至盒马鲜生等。
早在2022年,京东到家服务的总服务订单量就已达到18万单,相比之下,丰巢并没有足够高的流量和优质的用户心智。
这项增值服务更像是一种网络流量变现手段,而不是智能快递柜衍生的服务。
4. 电商退换货助力丰巢未来增长
电商内部竞争激烈的原因是,整体蛋糕没有做大。
快递依赖电商,随着越来越多的包裹进入邮局、快递柜,快递柜的普及率也趋近饱和。
如今,任何一个有足够人口的社区,都会有快递柜摆放。那么丰巢还有增长空间吗?
丰巢本身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就是“智能地交付给消费者”。
所谓消费者智能配送,是由一群非快递员的个人,将包裹放入丰巢快递柜并寄出的服务。
这背后的原因,一是电商退换货,二是个人订单的配送。
不需要快递员到家取包裹,寄件人可以自己把包裹放入快递柜,然后由快递员取出,送到目的地。
在丰巢的招股说明书中,丰巢使用了一套术语:电商正向物品和电商负向物品。所谓电商负向物品,就是消费者向商家寄送的退货、换货的快递物品。
电商平台竞争越激烈,退货率就越高,退货率高了,快递员也会花更多的预算去购买丰巢的服务,毕竟人工取件的效率远低于在丰巢完成派送。
电商退换货是丰巢未来营收增长的希望。
数据也印证了丰巢的说法,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的五个月,丰巢消费者智能配送服务收入分别为1.49亿元、3.095亿元、10.2亿元和6.92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5.9%、10.7%、26.8%和36.3%。
不仅绝对增幅较高,而且占比也不断提高。
5. 上市不是一种选择
丰巢已提交招股说明书,顺丰速递创始人王卫即将迎来个人第五次IPO。
不过,招股书也披露了丰巢的流动性风险,并暗示其对资金的渴求。
招股书显示,顺丰速递的净流动负债将从2022年的近4亿元人民币增至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36.8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存在大量贸易及其他应付款,尤其是与拥有赎回权的B-4类普通股股东相关的拥有赎回权的股东应付款。
这不得不说,疫情期间,快递习惯发生改变,快递柜争夺战异常激烈。丰巢在2021年初融资4亿美元,以提升市场份额。此次交易完成后,丰巢的估值也达到了34亿美元。
那轮融资给丰巢注入了资金,但也有代价,比如每年需要支付利息,到期赎回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只有在上市之后才能得到释放。
6. 结论
丰巢在招股书中宣称,其愿景是“让生活更简单”。对某些人来说,或许确实如此。对于很多i族、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来说,退换货时不愿意接触人,也不愿意去门店上门清扫。有这样一种可以减少与陌生人接触的替代解决方案,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但对一些人来说,这让生活变得更加复杂:他们希望货物能送到家门口。当快递员未经允许就直接把货物放在丰巢里时,他们不仅会抓狂,还得反复沟通。
无论如何,当配送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丰巢和宜章被迫撤单成为了现实。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