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一聊起保险来,首当其冲的第一印象是与意外相关的“不好的”事情。稍微多一些保险知识的朋友,则会把保险看做是一种理财方式:要么出事儿了保人身安全,不出事儿的话交的钱也不受损失。甚至随着很多“理财型”保险的问世,大家对于保险的理财属性认知似乎更加的“根深蒂固”了。
诚然,上述这些观念呢,虽然各自有片面的点,但似乎总也有一些道理。无论如何,“理财”的观念总比“意外”的观念要进步许多。只不过,我们还是要灵魂发问:
保险之于我们,究竟是什么?它真的只是一种简单的理财工具吗?
今天,我们不过分谈专业,只单纯聊一聊理念,说一说,保险可以与我们生活碰撞出的“火花”。
首先,我们来说说理财。一说起“理财”这个词,你的第一印象会是什么呢?
是不是首先进入脑海里的,是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呢?
没错,理财其实是一种家庭/个人财务管理的手段。
众所周知,理财有着一个“不可能三角”——即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无法兼得。
所以我们经常说,如果你期望安全性与流动性,银行存款和货币型基金是不错的选择,但你要牺牲收益性;如果你期望高收益性,股票、基金、期权、期货,甚至包括虚拟货币等等都可以是你的某一个选项,但势必要妥协安全性,你的本金有可能血本无归;如果你追求安全性为第一位,那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保险了,而与此同时,至少中短期时间内的流动性与收益性是要对等地打折扣的……
这些呢,都是理财的方式。可是,我们理财的目的是什么呢?
理财的对象是我们的存量资产,我们运用各种理财手段的核心目标,是期望这些已积累的财富能够通过投资不断增值。当然,在这个角度上而言,保险的确可以是其中的一项手段。
那我们再往深了问一步,当我们的财富不断增值与积累,又是为了什么呢?
可能,很多朋友会给出类似这样的答案:往大了讲,期望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往细处说,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之上可以一直拥有品质生活。当然,对于品质生活的定义,因人而异,但我们每个人,一定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比如说我,我期望我自己未来的生活,首先能够拥有稳定的现金收入来源;每年能够有时间、有预算去至少2-3个地方开始至少半个月的旅行;能够有足量的医疗费用储备,能够有足够的医疗资源可以使用;可以成为一名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自由职业者;可以有稳定的社交圈层;可以提前退休并且养老无忧……
当你一步步明晰自己或者自己家庭想要过的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美好愿景的背后,都可以量化成一个又一个的数字,这些数字,表面上是钱,其实本质上是美好生活的“地基”。
当你清晰地对未来每个阶段的生活做到足够的预期,结合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行动能力,逐渐拆解成不同阶段内的小目标,再一步步践行;同时对于突发的不确定性事件做好“应对方案”的准备,你所搭建的这个美好生活的愿景,是不是就逐渐有了成立的可能性呢?
而这一切,是“理财”这个理念所不可能完成的,想要完成这一步步的人生目标,我们要引入的理念,是“人生规划”,而“财务规划”是“人生规划”当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环。
财务规划的目标里,为了能对我们所期盼的美好生活有所支持,有两点很重要,一个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要留有充足的“风险备用金”,另一个是要逐步建立起一个可以获得持续性被动收入的工作和财务系统,能够随时间不断提供满足自己生活所需的「现金流」。
当我们从这两个角度,再去复盘我们可以使用的金融理财工具的时候,便会发现,所有的理财手段都可以被赋予不同的价值,而不同的理财方式,在完成不同阶段的人生规划目标的时候,所承载的责任与承担的角色,变得明晰了起来,且彼此并不相同。
而保险在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财务系统中的双重属性,恰恰暗合了财务规划过程当中所需的确定性“风险备用金”与“被动收入现金流”。所以,保险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理财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确定的可能性,即相对缓慢但且持久地助你的人生一路顺畅前行。
也因此,我们并不建议你只是把保险当做一种理财,这不免显得“大材小用”了些。保险是入门门槛最低的一种财务规划工具,它所承载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你保住了多少本金,达到了多少的收益,而是在你逐步搭建风险“防火墙”和“被动收入体系”的过程中,为你创造更多功能性上的价值。
这是保险从规划的维度上,有别于其他金融工具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