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年以来广义财政收支双双下降?
多位专家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从收入端来看,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物价水平回落,加上前期减税降费政策等特殊因素,税收收入出现下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降,导致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降。在“量入为出”的原则下,收入下降势必导致支出增长有限。加之前7个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缓慢,总体广义财政支出出现下降。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5.4%。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今年前7个月,地方政府性基金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2.3%。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判断,未来几个月,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显现,经济回升态势不断巩固,特殊因素影响逐步消退,将对财政收入增长形成支撑。
此外,随着专项债发行加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持续发行也对后续财政支出的增长起到支撑作用。例如,广发证券研报分析称,8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明显超预期,共计7217亿元。这一边际变化或将带动广义支出增速进一步回升,对基建投资增速也是一种支撑。
中国银河证券研报分析,前7个月税收、政府性基金收入明显低于年初预期,预计全年财政收入缺口约1.55万亿元。往年财政收入缺口较大时,经济增长目标往往承压,尤其是名义经济增长率会明显低于预期。因此,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目标,年内加大财政政策力度仍是必要。
今年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尽早储备和推出一批增量政策措施。7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优化和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要抓紧落实、加快落实已出台的政策,研究推出一批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群众和企业可得的增量政策措施。
粤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建议,在财政增量政策方面,应研究增发赤字、增发国债,弥补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等因素造成的缓支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发国债资金可以再贷款给一些压力较大的地方政府,缓解流动性风险,或者用于补贴中低收入群体、失业大学生等,或者投入到“十五五”提前储备的重大项目上。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军认为,增量财政政策除了考虑发行更多普通国债弥补地方政府收支缺口、通过直接支出形成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外,还可以考虑通过降息重启PSL(房补贷款),对房地产、基建等板块给予相应支持;也可以提前发行更多超长期专项国债,对应“两新”“两重”政策加码。从目前的政策面来看,可以继续用于支持消费和用于中央主导的大型基建项目建设,比现在专项债的效率要好。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财政政策是否还有进一步加码的空间,比如推出专项再融资债、增加普通国债规模、推出与去年类似的增发国债等,这些政策加码的观察窗口主要集中在10月和11月。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