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53.9 万亿元,增长趋势与作用凸显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发布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7万亿元,增速进入相对稳定的区间。

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巩固。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达到 42.8%,比上年提高 1.3 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长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66.45%,有力支撑了经济稳定增长。

数字工业化比重提高

数字经济不仅包括能够将消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转化为生产要素,从而提供新服务和新应用的新行业,还包括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为改造传统行业带来的新价值。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进入加速发展周期,规模从 2012 年的 11.2 万亿元增加到 2023 年的 53.9 万亿元,11 年增长了 3.8 倍。其中,数字经济规模从 10 万亿元增加到 30 万亿元,用了大约 6 年时间,从 30 万亿元增加到 50 万亿元,只用了 4 年左右的时间。

发展数字经济,必须统筹推进数字工业化和工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根据该报告,数字工业化和工业数字化的比例已从 2012 年的约 3..7 增长到 2023 年的约 2..8。2023 年,数字工业化和工业数字化在数字经济中的比重分别达到 18.7% 和 81.3%,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和融合能力将进一步发挥。

具体而言,2023 年,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 10.09 万亿元,名义同比增长 9.57%,高于同期数字经济名义增速。这表明数字产业化为数字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强大的技术产业支撑能力。数字工业化占 GDP 的 8.01%,数字工业化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向“十四五”发展目标靠拢。2023 年,中国工业数字化规模为 43.84 万亿元,名义增长 6.9%,略低于同期数字经济名义增长率,工业数字化占 GDP 的比重超过 30%,达到 34.77%。

2023 年,数字经济在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以下简称“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 10.78%、25.03% 和 45.63%。数字经济在第一、二、三产业的渗透率同比分别上升 0.32、1.03 和 0.9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增长率首次超过第三产业。

2023年以来,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数字经济在经济基础较好、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实现了更快、更好、更有韧性的发展。

2023 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福建、北京、湖北、四川、河南、湖南、安徽、重庆、江西、辽宁、陕西、广西等 18 个省份的数字经济规模超过 1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1 个省份。从占比来看,2023 年,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浙江、广东等省份的数字经济占 GDP 的比重超过 50%,北京和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接近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增速来看,2023 年,经济基础良好、创新能力强的浙江、上海、北京、山东、江苏、广东等地数字经济增速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23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53.9 万亿元,增长趋势与作用凸显插图

数字资本的回报率已经上升

根据该报告,数字资本的回报率继续上升,而传统资本的回报率继续下降。

2019年以来,资本投资进一步调整为经济增长的37.8%,劳动投入的贡献下降到19%,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达到43.2%。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贡献了 22.5%。

从产业贡献度来看,数字投入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整体增长的贡献最大。近十年来,数字投入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22.4%,但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近年来(2021 年),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持续上升,并开始超过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近三年平均比第三产业高出 1.7 个百分点。

从输入源的角度来看,数字投入比传统投入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更大。近10年,数字投入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比传统投入高1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数字投入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比传统投入高5.9个百分点。需要注意的是,2019 年后,随着工业数字化的逐步发展,传统投入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开始稳步上升。

中国的数字资本回报率在 2004 年左右较低,但经过 2006~2009 年和 2013~2017 年的两轮快速增长,在 2015 年超过了传统资本回报率。2015~2023 年,数字资本的平均回报率将达到 14.6%,比传统资本的回报率高出 3.6 个百分点。

2023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53.9 万亿元,增长趋势与作用凸显插图1

工业发展政策的出台迫在眉睫

报告建议,未来需要持续创新发展数字科技产业,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持续畅通市场高效流通。

例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数据资源的处理能力,围绕数据资源、基础硬件、通用软件等建立大数据产业版图,围绕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分析需求,推动优质服务。

在 8 月 28 日举行的 2024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当前,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已经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离不开强大的数据产业支撑。国家数据局在前期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旨在抓住数据产业增长的战略机遇,培育数据企业,塑造产业生态,将中国规模市场优势和海量数据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提高中国数据产业的竞争力。主要政策考虑包括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多元化商业实体、加强政策保障等。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对数据的合规高效流通利用、数据经纪、数据托管、数据交易等新服务业态的快速崛起、数据安全可信流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市场、数据服务企业的增长趋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安全企业、数据基础设施企业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数据局将加强指导,支持公平竞争,加快各类数据企业发展。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