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2024 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公布:销售收入 4175 亿,同比增长 34.3%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去年同期,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109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率15.0%。

对于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总体经营状况符合预期。”

华为 2024 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公布:销售收入 4175 亿,同比增长 34.3%插图

不过与去年相比,华为并未披露各部门营收情况。

随着华为手机业务全面重启,以及汽车业务的拓展,市场对这家公司的关注度不断攀升。一年前的今天,华为启动“先锋计划”,时隔一年,手机业务奋力摆脱“老大”头衔,重新进入国内前五。至于汽车业务,华为汽车BU载体“银网”最新估值已达千亿,未来分拆、独立话题将成为关注焦点。

华为上半年利润551亿

对于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华为表示,整体经营业绩符合预期。

按照13.2%的净利润率计算,华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达551亿元,高于去年的466亿元,创2019年以来第二高。

此外,记者发现,2019年至2023年,华为半年报中公布的净利润率分别为8.7%、9.2%、9.8%、5.0%、15%。相比过往数据,华为净利润率也处于近年来的高点,仅低于去年。

从财报展现出的趋势来看,华为正从制裁常态化走向正常经营阶段,华为用了五年的时间才真正“活下来”。

在本次半年报中,华为并未披露各业务部门的情况,但从机构及合作伙伴公布的数据来看,消费者业务、智能汽车、华为云等部门是支撑华为业绩复苏的关键。

最新数据分析提到,上半年华为智能手机在华出货量达2220万台,同比增长55.2%,这是华为自去年下半年回归以来,第三次进入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榜单前五。

在此前华为发布的年报中,华为终端业务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2515亿元,同比增长17.3%。这也意味着,终端业务在经历了两年的下滑之后,重回增长轨道。

汽车业务方面,此前赛力斯发布的多份公告披露了华为汽车业务的财务数据。根据深圳银网2022年、2023年财务报表及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2024年上半年模拟财务报表,深圳银网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87亿元、-55.97亿元、22.31亿元,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33.51亿元。

作为华为汽车BU的承载者,银网最新估值已达千亿元,截至发稿时相关业务整合仍在进行中。

此外,作为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载体之一,华为也在盘古的引领下寻找行业机会。华为云CEO张平安在前不久举行的B2B企业节上表示,华为云已在贵州部署了全球最大数据中心,正通过系统架构创新,打造业界领先的云数据中心和AI计算中心。

但我们也看到,每个业务部门都面临着各自的挑战。

高管发声:增强发展韧性

对于华为来说,2023年是从生存状态复苏的一年,2024年伊始,华为高管的公开讲话将今年定调为“从生存到发展再到质量取胜”的一年。

在评价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时,徐直军只用了简短的一句话:华为将把“高质量”的企业战略贯穿于整个过程,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发展韧性,构建繁荣的产业生态。

华为内部人士表示:“华为仍然面临复杂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从生存到发展,公司如何打造更具韧性的供应链能力,保证业务连续性和产品竞争力,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他认为,“发展韧性”既带来整个产业链重构的机遇,也带来挑战和危机。

以鸿蒙系统为例,目前正处于“纯血鸿蒙”商用的冲刺阶段。

今年4月的一次闭门分析师会议上,徐直军表示,打造原生的鸿蒙应用生态,将是华为2024年最关键的事情。“生态系统对华为的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华为决定在2024年以及未来5年对生态系统的发展进行强有力的战略投入。”

可以看到,“纯血统鸿蒙”已经正式面向开发者和先行用户开放Beta(测试),并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投入商用。这也意味着,距离鸿蒙生态全面构建,最好的时间窗口只剩下三个月左右。这期间,鸿蒙的调试速度需要更快,也需要尽可能覆盖头部应用。

此外,华为手机业务还面临包括苹果在内的竞争对手的“反攻”。近日有产业链人士称,苹果押注下一代搭载AI功能的手机将大受欢迎,要求供应商准备约8800万至9000万部智能手机的零部件,超过了去年约8000万部新机的初始订单。

一些零部件制造商表示,他们已收到超过 9000 万台的订单,但他们补充说,制造商通常最初会下较大的订单,然后在产品实际上市后调整订单数量。

除了终端业务,作为华为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华为多年来一直围绕昇腾处理器、CANN等构建昇腾生态。同时,虽然目前国内超过75%的应用软件可以在鲲鹏处理器上运行,但也可以看到,仍有大量应用无法同时兼容X86处理器和鲲鹏处理器。

昇腾和鲲鹏能否在全球计算领域取得成功,也将决定华为在未来ICT领域能否走得更远。

而近半年来最受关注的汽车业务,也成为华为韧性发展的关键一环。

半年多来,银网的成立始终受到整个汽车行业的关注,其估值、合作伙伴、合作方式在博弈中逐渐明朗,但合作成效如何仍需时间观察。

业内人士评论称,中国不缺新车品牌,而是缺世界级的全球智能产品与服务供应链领军者。华为能否成功带领合作伙伴打造中国电动汽车时代的领先产业链,带动中国汽车供应链整体发展,也是摆在华为面前无法回避的课题。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