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份数据。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榴莲贸易概览》报告,全球榴莲贸易的95%销往中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爱吃榴莲的国家。
排名第二的是新加坡,但其仅消费了世界榴莲产量的3%。
具体来看,仅去年一年,中国共进口榴莲约142.6万吨,进口额达67.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480亿元。
去年中国水果进口额仅为168.5亿美元,其中榴莲占比近40%。
粮农组织报告截图
中国人为何突然喜欢这种“臭”水果呢?
这背后有一场巨大的财富游戏。
长期以来,榴莲在最适合水果生长的东南亚地区却被忽视。
原因很简单:它很臭。
榴莲中含有几十种硫化物,如二硫化物、三硫化物、四硫化物……
二烯丙基二硫化物、S-三聚体甲硫醇...
最臭名昭著的是硫化氢。
它有剧毒,而且有臭鸡蛋的味道。
对于一些经历过天然气泄漏的人来说,榴莲的味道可能会勾起不愉快的回忆。
由于榴莲气味难闻,因此在原产地并不受欢迎。
在泰国,出租车有权拒载携带榴莲者,酒店一经发现还会处以罚款。
因此泰国大部分商贩在街上行走时都会主动帮游客打开榴莲,并请游客吃。
如果你真想把整个榴莲带走,酒店会让你蹲在门口吃掉。
在新加坡,携带榴莲上公交车将被罚款500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2700多元。
最受不了榴莲的人就是欧洲人了。
他们觉得榴莲的形状很像中世纪的刽子手。
而且它的气味有着一种“死亡的气息”。
榴莲不仅气味难闻,而且非常娇嫩,让水果小贩们很不喜欢。
成熟度达到70%至80%的果实采摘后一周内就会开裂并变软。
保质期最多18天,熟过头就没人要了。
如果出口的榴莲在入柜前就被雨淋湿了,那就更加危险了。
榴莲皮如果不吹干,特别容易烂掉;如果吹得太干,整柜就会熟得太快,一柜100万的榴莲,最后可能只能产生30万的销量。
所以对于早期进入市场的商家来说,他们的生意更像是开盲盒,或者是价值数百万的大型盲盒。
为了保证品质,果商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加快运输,二是将水果在零下18摄氏度的环境下冷冻。
但这两种方式的成本都极高,大多数企业无法承受。
中国凭祥海关工作人员介绍,2022年后越南榴莲获准通关凭祥,但长期以来,凭祥几乎没人卖榴莲。
因为没有生意可做。
他做了这样的计算:
一公斤榴莲的平均进口价格在10美元左右,每个榴莲重约1.5至2公斤。
如果一个水果商每天进货50颗榴莲,进货成本就在7000元左右。
综合核算下来,每个月要拿出30万元左右用于购买榴莲。
但即使很有钱,很多人还是吃不起榴莲。
在泰国榴莲主产区,资本超过2000万的榴莲企业,十家里面有八九家都会亏损。
相对于其他水果来说,卖榴莲绝对是一个技术活,而且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为了吃上价格实惠的榴莲,中国人也尝试了自行引种和种植。
但就连科学家也忍受不了榴莲的脆弱,多次放弃。
早在1958年,我国就曾尝试引种金枕头榴莲的几个实生苗。
不幸的是,它们无法适应当地的气候。
广东东莞、海南万宁两个基地引进的榴莲树均未能稳定结果。
看似雄伟的榴莲树,只有在22度以上的环境中才能结果,如果气温降到10度以下,它就可能停止生长,甚至被冻死。
为了结出稳定的果实,必须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至少4至8年。
由于等待已久而无果,榴莲的种植被搁置了数十年。
与现在的受欢迎程度相比,榴莲的过去确实难以回顾。
可喜的是,目前,三亚、保亭、乐东等地榴莲种植面积已超过3万亩,去年产量已达50吨。
虽然数量还很少,但相信在中国人的努力努力下,未来榴莲的国产化一定会成为现实。
其实,东南亚地区种植榴莲的历史并不短。
榴莲除了作为水果食用外,果皮可用来做汤、炖肉,果核也可烤着吃,味道与中国的芋头相似。
所以榴莲是典型的“家乡水果”。
很多人一辈子都离不开它独特的味道,但是他们的上限也很低。
如果没有人帮助的话,我可能这辈子都无法离开我的生身之地了。
2003年,泰国获得中国的进口许可,中国人开始有机会吃到榴莲。
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作家蔡澜,曾担任《舌尖上的中国》节目首席顾问,也是一名榴莲的狂热粉丝。
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榴莲的味道:“它的味道就像发霉的陈年奶酪,像七天没洗的球鞋、袜子,更像在厕所里吃奶油蛋糕。”
不过,他在《死前必吃的食物清单》一文中,却把榴莲写进文章,称“榴莲是水果之王”。
蔡兰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他几乎吃过世界上所有品种的榴莲:“我吃一个星期都没问题。”
如果连著名作家都卖不出去商品,还有谁能卖出去呢?
2009年,榴莲终于找到了能让它出名的人:澳门赌王何鸿燊。
2009年,澳门的一则大新闻,让猫山王榴莲一夜爆红。
赌王何鸿燊派私人飞机到马来西亚彭亨,购买了88颗猫山王榴莲。
限制性收购往往最能体现某种事物的吸引力。
后来,又有消息透露,赌王的榴莲中有10颗送给了李嘉诚,另外10颗则送给了时任香港特首曾荫权。
香港媒体对此事进行了大肆报道,榴莲也从此与富人联系在一起。
独具一格的富贵气质,让晒榴莲照片成为明星们的必看话题。
其中演员有李冰冰、熊黛林,歌手有吴克群、光良、张杰,人气艺人有易烊千玺,体育明星还有田亮。
高水平的爱好者们互相竞赛,看谁能服用的剂量最大,杀伤力更大。
《天龙八部》中饰演阿紫的刘玉翠,就经常用碗吃饭。
利用明星的知名度,忽悠了中国消费者,榴莲的销量和价格连年上涨。
据中国水果品牌宏久水果统计,2015年至2016年,中国水果市场销量增幅在9%左右,而榴莲的增幅则在20%至30%之间。
甚至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榴莲被包装成权力的象征,或者日常温暖的象征。
2018年周润发、郭富城等人主演的电影《无双》中,周润发饰演的假币贩子“画家”邀请团伙成员一起吃榴莲。
电影宣传时,周润发还买榴莲给鲁豫。
很多人对榴莲想出了奇思妙想,并制造了热搜。
去年4月,中国部分地区榴莲售价已不足20元每公斤,引发网络“榴莲自由”热议。
然而没过几天,榴莲的价格就涨到了40多元每斤,它又成了“榴莲杀手”。
舆论风波此起彼伏,最热的莫过于“榴莲盲盒”。
普通百姓按照博主教的方法,买一整颗榴莲回家打开,肥美的就是“感恩榴莲”,瘪瘪的就是“复仇榴莲”。
为了提前验证自己买的榴莲好不好,有些人会把榴莲带到地铁上接受安检。
《榴莲来袭》还需攻克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处理不吃榴莲本身的人。
但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制作各种糕点,例如榴莲糕点和榴莲披萨。
经过加工去除异味后,榴莲的甜度和性价比被无限放大,成为特别受欢迎的产品。
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Joey Wat)透露,2023年前9个月,必胜客销售了1亿份披萨,其中2000万份是榴莲披萨。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鲜榴莲进口量仅为22.44万吨,进口额为37.6亿元人民币。
但从2017年左右开始,中国的榴莲进口量激增,截至去年年底增长了近七倍。
中国新鲜榴莲进口贸易量价走势,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一生都被人鄙视的榴莲,终于成了“大器晚成者”。
有人说,榴莲的风靡与郑和下西洋的“严选”有关。
如果当时郑和的船员不是营养不良,没有捏着鼻子尝榴莲的话,中国人可能还不知道榴莲是什么味道。
但事实上,仅凭郑和之手还不足以让榴莲征服中国人的胃。
因为郑和只证明了榴莲的存在,却没有把榴莲带回来。
关键就在一个“带”字上。
看似和榴莲本身没什么关系,但其实解决了最大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只能吃到通过海运从泰国进口的榴莲。
但由于季节性干旱,泰国榴莲每年只在四月、五月和九月、十月结果。
在淡季,大多数中国人只能吃冷冻榴莲。
因为东南亚其他几个榴莲产区,如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直到2022年之后才获准向中国出口榴莲。
泰国长期掌控着榴莲产业链的上游,也主导着榴莲的价格。
中国采取主动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进入泰国,从上游影响榴莲园的生产,就像日本人重塑泰国的汽车产业一样。
二是从产业链中游入手,开辟海运以外的运输通道,降低运输成本,降低价格,利用需求增长带动生产规模。
两者比较,虽然第一个是一次性解决方案,但我们选择了第二个。
我们不触及产地的生产过程,而是从运输条件入手。
2021年,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中老铁路将通车。
不仅仅是榴莲,很多东南亚水果都可以更快进入中国。
例如,马来西亚的山竹、越南的火龙果、菲律宾的香蕉,最快三天就可以通过铁路经老挝运抵中国。
今年7月11日,一批榴莲从泰国经中老铁路运抵昆明。
这批108吨榴莲从老挝首都万象南站到达昆明装卸点仅用了29个小时。
中国先进成熟的冷链技术也帮助这些水果更好地进入终端市场。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月28日发布的《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24版)》显示,2023年全球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约为2928亿美元。
其中中国约7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59.64亿元),占比高达25%。
冷链技术的发展始终与市场需求同步。
比如,在猕猴桃销量暴涨的时候,中国的冷链运输从普通的温控发展到温度传感器+物联网的模式,以防止猕猴桃失水、果皮起皱。
随着黄鱼、三文鱼等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大,我国冷链运输已划分恒温、冷藏、超低温、冷冻等多个温度区域,精准提供不同的温度环境。
而对于载有进口榴莲的冷链班列,由于运输时间较长、中途需换车,中国的冷链系统在通关时采用智能冰箱将整个柜体连成一体,从而缩短了通关时间。
在中国港口,榴莲卡车通过智能边检系统,最快15秒即可顺利通关。
采用这种方法,榴莲的破损率就降低到最低限度。
由于产品质量能够得到保证,东南亚国家自然会放心向中国出口高价值的榴莲。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口新鲜榴莲92.9万吨来自泰国,49.3万吨来自越南。
中国人对榴莲的喜爱,甚至《经济学人》也刊登文章分析榴莲。
自2023年1月起,海关总署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菲律宾新鲜榴莲进口到中国。
目前,我国榴莲均价已逐渐稳定在40元每斤左右,偶尔能达到19.9元每斤。
中国榴莲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令一些国家妒忌。
日本权威媒体《日经新闻网》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阴阳》:
“咖啡豆价格上涨是因为中国人爱吃榴莲吗?”
文章提到,中国人对榴莲的喜爱,导致榴莲价格飙升5倍,农民把咖啡树换成榴莲树,又导致咖啡价格飙升,连锁反应甚至影响到鸡蛋价格。
罪魁祸首是中国人。
看似没什么问题,但却存在巨大的逻辑断层:榴莲价格上涨5倍,钱谁赚了?
当然是越南语。
近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些国家的产业结构。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变得更穷,买不起“蛋咖啡(越南的一种特色咖啡饮品)”。
而是让他们更加富裕、更加受益。
据越通社发布的越南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越南榴莲出口额达13.2亿美元,其中92.4%销往中国。
据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统计,2024年上半年越南果蔬出口额达34亿美元。
经测算,中国榴莲进口可能为越南带来21.8亿美元的出口收入,占越南果蔬出口总额的64.1%。
砍伐咖啡树,代之以榴莲树,是越南人自己的理性选择。
不仅越南人看到了商机,在马来西亚,在距离首都吉隆坡90分钟车程的劳勿地区,果农们砍伐森林,把山地变成适合榴莲树生长的梯田,种植榴莲。
一位15年前曾担任程序员的果园主,在转种榴莲之后,亲眼目睹了劳勿地区的变化。
他说:“劳勿以前很穷,但现在很多人把小木屋改造成大别墅,还送孩子出国留学。”
当产业链打通之后,富人不仅可以享受好生活,还可以将财富传承下去。
穷人同样也可以拥有向上流动的道路。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东南亚国家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