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闪崩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业绩不及预期,公司第二季度营收达971亿元,同比增长86%,预计的999.9亿元低于预期;经调整营业利润349.87亿元,同比增长139%;经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344.32亿元,同比增长125%。
当然,如果业绩不如预期,也不会暴跌30%,尤其是对于一家巨头互联网公司来说。因此,拼多多暴跌的背后一定还有其他明显的负面因素。这个负面因素来自于公司管理层,就像管理层自己做空自己的股票一样。
第二,管理层在自我做空。管理层称,随着新挑战接踵而至,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牺牲短期利润。管理层已经达成共识,愿意为长期健康付出巨大的当前代价。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可能会波动回升,但长期利润减少的趋势不可避免。
牺牲当期利润,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就会波动,长期的利润减少趋势是必然的,这肯定是管理层在做空自己的股票,那么管理层为什么要做空自己的股票呢?
该公司董事会联席主席陈磊表示,“我们将大力投资平台的信任和安全,支持优质商家,不断完善商家生态系统。我们准备好在短期内做出牺牲,可能会面临利润的下滑。”
陈磊的言论让《金石杂谈》想起了7月底关于拼多多的一件事。当时拼多多的海外平台Temu引发商家公愤,自7月份开始,商家纷纷来到Temu总部维权,7月29日更是有传言称800名勇士进驻Temu总部大楼。
背后的原因在于TEMU对商家的罚款金额过高,今年1月TEMU将上述5倍罚款调整为“按照商品质量评分划分罚款金额”。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近期特木平台开出的巨额罚单,商家纷纷表示罚单不合理,影响了他们的生意。据公开社区信息显示,不少商家收到了该平台的巨额罚单,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据被罚商家统计,特木仅罚金就高达数十亿元。
而新的问题是,不仅质量分值的判定混乱、没有具体的规则,而且针对这些特定的退货订单,TEMU不会向卖家提供商品实物照片等证据信息,商家无从得知质量到底差在了哪里。
此举引发了特木商家的抱怨。管理层在这次财报会议上的言论和举措很可能是对此前问题的回应。换言之,与此前滥用罚款相比,拼多多希望为商家提供优质的平台,加强优质的生态发展,促进集团的长期健康发展。
管理层表示:1)拼多多投入100亿元资源,加大对创新新商家的支持,大幅降低商家费用,加强正向激励;
2)拼多多近期推出对商家退还资源技术服务费和推广软件服务费的权利。活动期间用户取消订单,商家不再需要亏损做宣传,也不用面临巨额罚款。商家还可享受退还服务费的权利。
3)拼多多也将加大技术投入,在鼓励优质商家的同时,严厉打击违规、作弊商家,打造良好生态。
其实还有第三点,就是机构投资者踩踏风险。拼多多的持股中,黄峥是第一大股东,持股超过25%;腾讯是最大单一机构股东,持股超过14%。除了这两大股东,拼多多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顶级投资者。
今日大跌期间,雪球知名博主陈达发文:高瓴和景林同时喊话:天呐;原因是高瓴和景林都大举入股拼多多。但2024年二季报显示,高瓴和景林均大举增持,稳住两家机构最大持仓,而高瓴则开始减持。
而另一边,另有博主称,徐新在今日资本的持仓比例有89%都在拼多多。此前金石杂谈报道,2023年三季度,徐新进入二级市场疯狂买入拼多多,持仓量直接占到其长青基金的76.3%。
金石统计发现,徐新当时持有245.37万股ADS,价值2.41亿美元,每股成本98.07美元,一度跌破盘中水平。不过徐新在一季度将其抛售,套现1.16亿美元。目前其持有581万股,价值1.45亿美元,整体并未赚多少钱。
再看拼多多的持股情况,高瓴资本一季度减持1159万股,剩下3557万股。持股最多的不是景林和高瓴资本,而是贝莱德、先锋、富达、海纳等美资,它们都在二季度增持,成为大韭菜。最惨的是红杉资本,二季度增持5958万股,踩到了地雷……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