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返点现象抬头,上海、江苏等地已叫停,购房者需警惕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据媒体报道,不同地区、不同银行、不同时点的返利比例不尽相同,一般在季度末会有所增加。上海一位购房者称,自己申请了100万元的二手房按揭贷款,银行就返还了5克金条;部分银行还给出了0.9%的返利(即每贷款100万元,银行就返还9000元)。

一些不法中介甚至互相勾结,以帮助放贷人名义,伪造文件,骗取银行贷款,在此背景下,上海、江苏等地叫停了房贷“回扣”。

房贷返点现象抬头,上海、江苏等地已叫停,购房者需警惕插图

上海的某住宅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房贷“回扣”现象兴起

上海、江苏已停工

一位中介透露,近半年多来,最高的“返利”曾达到1%(商业贷款额),最近的比例是4‰,其中一半需要开具发票,从银行账户转入中介公司账户,需要中介公司和银行签订协议;另一半则由银行信贷员直接以现金支付。

目前,银行“返利”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甚至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购房者绕过中介,发帖寻找能提供“返利”的银行。

8月23日晚间,市场消息称,上海银行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银行业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自律、叫停住房贷款“回扣”业务、要求7日内整改现有业务的通知》。通知称,自8月16日起,各会员单位严禁向住房合作社支付佣金等。目前,已有部分银行确认收到该通知。

一位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称,“贷款返利在行业里很常见,不然那么多贷款公司怎么生存下来。在上海一般在0.5%左右,小银行返利比例高一些,大银行要求更严格。”

7月底,江苏银行业协会发布《关于严禁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回扣行为 共同维护银行业公平竞争秩序的倡议书》,倡议银行严格规范与房贷机构的合作,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房地产开发商、房产销售机构、房产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个人住房贷款客户等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第三方机构支付佣金或权益,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转账、现金支付、购物卡、储值卡、加油卡等各类行为。

江苏银行业一位人士证实了上述文件的真实性,江苏银行业协会除了发布倡议书外,还要求各会员单位签署承诺书,若违反承诺,协会可采取自律措施。

一些中介伪造文件骗取贷款

背后隐藏的风险

房贷“返利”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

有国有银行人士提醒,贷款中介比较混乱,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正常合规的商家越来越少,为了生存,可能打一些歪主意。最关键的是,一些不良中介对银行贷款审批流程非常熟悉,甚至会合伙伪造文件,以帮助借款人骗取银行贷款为名,常见的例子包括伪造收入证明、交易记录或工作单位信息等。

该人士称:“甚至有贷款公司员工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高利率诱导消费者借钱,这不仅给客户带来风险,一些客户被骗后还会向监管机构投诉,这也给银行带来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困扰。”

房地产商也认为,无论是二手房交易返利,还是新房返利,相对于整体购房金额而言都是小数目,购房者应避免因小失大。

房贷“返利”现象为何不断增多?

事实上,房贷“回扣”并非新鲜现象。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所谓房贷“返利”,是指银行为了争夺房贷业务市场份额,向提供房贷服务的中介机构提供的佣金,此前并不直接返还给客户,现在一些购房者绕过中介,直接与银行合作,并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返利”经历,引发关注。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解释,房贷“返利”现象的出现,本质上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房贷规模不断萎缩;第二,贷款利率不断下降,银行业净息差不断下降,贷款压力增大。

“一方面,部分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不合理地将‘返利’比例提高过高,这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潜在风险。同时,由于返利比例过高,会直接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导致净息差不断下降,不利于银行的长期经营。另一方面,不排除部分中介机构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比如协助客户提供虚假材料等,加大了银行的房贷风险。银行还可能忽视对贷款质量的把控,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从而加大金融风险。”张波说。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学指出,房贷返利可能是开发商、中介为吸引客户、提高销售业绩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尤其在市场竞争激烈或房地产市场低迷时,返利可以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或机构存在监管盲区或执法力度不够的情况下,这种行为可能还会持续下去。银行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合规执法不力等原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默许或参与返利行为。开发商、中介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增加销量,而银行的动机可能包括增加贷款业务量、促进特定产品的销售等。返利行为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市场交易,扰乱了市场秩序,引发“内卷化”恶性竞争。

编辑邓凌耀编译自界面新闻、中国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北京商报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