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顾晓白 编辑丨白瑾
来源:正经社(ID:)
(本文约3700字)
【郑经社“银行升级战”观察第5期】
8月15日晚,邯郸市公安局丛台区分局发布的一份警情通报并未引起太多关注,通报称:“2024年8月15日上午11时左右,我市丛台区某商场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一名男子被捅刺致死,送医院救治后死亡。犯罪嫌疑人宋某(男,54岁)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但当第二天确认死者身份为邯郸银行董事长郑志英(61岁,邯郸市界泽县人),行凶者为邯郸银行保定支行白沟支行原行长宋洪涛(54岁)后,迅速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据邯郸银行消息,该案的起因是,即将退休的宋洪涛被超期任职十年董事长的郑智英解职,案发后,宋洪涛并没有潜逃,而是选择了自首。
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董事长开除分行行长,确实不常见。即便工作上出现失误,国企的标准做法也是安排中层管理人员下岗直至退休。宋洪涛董事长到底犯了什么错误,让郑志英董事长不得不破例开除他?宋洪涛为何选择以杀人灭口的方式了结两人的恩怨,为何在杀人之后不逃跑,而是选择自首?
虽然邯郸警方还未公布最终的侦查结果,但媒体披露的一些信息可以大致解释上述两个疑问,即宋洪涛涉嫌参与民间借贷,且涉案人员不止一人。
此次事件的背后,是邯郸银行更为严重的风险控制和内控问题。
系列典型案例
郑志英遇刺后的第二天,新浪网转发了“稷下探津”的帖子,为了解整个事件的经过提供了线索。
贴文称:“董事长是个很好的人,曾提过要减轻基层负担,体谅基层,在内部口碑很好。肇事者将在2022年被免职。网上流传的‘肇事者对别人的经历不满’的说法,并非事实,一个分行行长能有什么责任?他被处理的原因,就是涉足民间借贷领域,趁董事长泼冷水时,在背后捅他刀子。”
还透露,当地是民间借贷的重灾区,银行工作人员参与民间借贷的现象屡见不鲜。
从帖文的语气和透露的细节来看,发帖人应该是与邯郸银行关系密切的人士。
该帖提供了了解整个案件的三个重要线索:
(1)邯郸是民间借贷乱象的严重地区。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研究员叶丽娟在《河北金融》杂志2014年3月号发表的一篇文章《民间融资无序扩张隐忧——以邯郸市为例》揭露了邯郸市民间借贷乱象,文章被刊登在封面上。
随着越来越多媒体介入调查,邯郸民间借贷的更多细节被揭露:房地产开发商被确定为主角,主城区141家房地产企业中,有32家被确定参与,金额超过93亿元。
据新华社发布的消息,除了房地产,民间借贷涉及的其他行业还包括制造业、新能源、屠宰养殖等,而据叶丽娟估计,当时邯郸民间融资规模约有500亿至600亿元。
由于涉案人数众多,投资者反应强烈,邯郸市专门成立了打击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处理相关事宜。然而,集中打击处置之后,暗流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个幌子而已。时至今日,邯郸市各级政府、司法机关每年也会出台各类文件,防范和打击非法民间借贷。金融机构也会举办各类防范宣传活动,时不时曝光一两起典型案例。
(2)地方银行工作人员参与民间借贷现象普遍。
2020年7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河北多家银行高管疑似“倒借贷”事件的调查文章,揭露涉嫌民间借贷的银行工作人员的操作套路:企业需要短期资金,由于不良贷款率的限制,银行无法继续给企业放贷,于是资金所有者把钱借给银行,银行再把钱借给需要钱的企业,银行工作人员代为操作。
案件主人公、被称为“华北第一造钞人”的郝文清,2015年开始在邯郸市从事银行“倒贷款”业务,起初,他把钱贷给缺钱的企业,企业在获得银行承诺续贷后,就把借来的钱存入银行,银行再按照约定把钱还给郝文清。
后来郝文清发现,直接把钱借给银行,再让银行转借给企业,更简单,也更赚钱。于是运作模式就变成了:银行工作人员以银行的名义向郝文清借钱,再转借给企业。起初郝文清和银行里的人配合得很顺利,但后来银行不愿意还钱,郝文清就想到走法律程序把借出去的钱要回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2015年至2020年,郝文清及其同伙及公司在河南安阳、河北省 ...
凶手多次现身
(3)犯罪嫌疑人宋洪涛涉嫌参与民间借贷乱象犯罪。
郝文清的案件当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
2022年7月,一封债权人实名投诉信,指向邯郸银行邯郸市渚河路支行原行长顾苏敏。投诉信称,顾苏敏2011年至2019年担任该支行副行长、行长期间,以企业名义作担保,为自己及亲属提供贷款,并用丈夫、女儿的银行账户吸收亲属、同事资金,高息搞民间借贷。
随后,有消息透露,顾苏敏担任该支行副行长、行长期间,其个人账户月流水过千万,年流水过亿,她的“储户”中,还有一家罪恶的企业。
更诡异的是,2014年8月,顾苏民因与邯郸市成商典当有限公司民间借贷纠纷,被强制查封200万元资产。但这起案件并未影响顾苏民的职业发展,9月,他从渚河路支行副行长升任支行行长。2017年,顾苏民被停职,但4个月后复职,直到2019年4月,他才离开邯郸银行。
根据平安邯郸官方微博2021年2月份发布的通告,顾苏民此次辞职,极有可能是因其因涉嫌在银行内部协助伪造证据,被邯郸市公安局邯东派出所刑事拘留。
郑经社分析人员在梳理顾苏民案时,多次看到刺杀郑智英案嫌疑人宋洪涛的身影,例如中国文书裁判文书网的信息显示,宋洪涛曾多次担任顾苏民案的诉讼代理人,并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至少7次担任邯郸银行合同纠纷案件的诉讼代理人。
从天眼查中我们可以看到,2019年1月,邯郸银行成立白沟支行,宋洪涛担任支行行长,直至2022年6月如网传被免职,次月,顾苏民被债权人实名举报。
2014年至2024年,郑智英担任邯郸银行董事长。
风险控制漏洞亟待修补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案暴露出的邯郸银行风险控制和内控问题。
邯郸银行前身为邯郸市城市信用社,2007年10月,经批准改组为邯郸市商业银行,2010年11月,经批准更名为邯郸银行。
2011年至2021年,邯郸银行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增长:资产总额由317亿元飙升至2224亿元;贷款业务规模年均增长23.8%,超过同期全国银行业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
不过,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从2019年左右开始,邯郸银行的业绩开始出现明显波动。
据邯郸银行公布的数据,2019年至2023年,邯郸银行分别实现营收30.25亿元、26.20亿元、35.91亿元、35.32亿元、34.03亿元,整体呈上升趋势,但2022年、2023年略有下滑;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43亿元、8.44亿元、10.3亿元、15.19亿元、6.21亿元,2020年、2023年下滑幅度较大,尤其是2023年,同比下降58.51%。
在净利润大幅波动的同时,邯郸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企,2019年至2023年,邯郸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18%、1.90%、1.96%、1.90%、2.24%。大公国际信用评级发布的《2023年邯郸银行实体及相关债务跟踪评级报告》披露,截至2022年末,邯郸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关注贷款规模大幅增加,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加大。
邯郸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与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产能过剩、企业债务压力上升,导致邯郸企业还款能力下降有直接关系;监管部门要求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银行被迫提高拨备覆盖率,也会导致短期内不良贷款率上升。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邯郸银行尚未完成由城市信用社向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风控内控能力建设,比如贷款审批流程过于宽松,未能严格筛选客户资质、贷款去向风险评估不足、贷后管理不严等等。
2023年11月,邯郸银行因“虚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数据”被罚款50万元,时任信贷审批部副总经理、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史晓东因“虚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数据”被罚款50万元,给予警告、罚款5万元。
此前的2020年12月,邯郸银行因“未按规定报送统计数据”,被国家外汇管理局罚款4万元人民币。
几位高管任职时间过长
邯郸银行另一个被诟病的现象是高管任期过长。
公开资料显示,遇刺身亡的董事长方正志英(原名“郑志英”)2005年起担任邯郸市信用社总经理,2007年该行改制成立邯郸市商业银行后,任行长。他继续担任邯郸银行行长,2014年接替原董事长李少波出任邯郸银行董事长。
总计起来,郑之英执掌邯郸银行及其前身约有20年之久。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邯郸银行行长刘刚身上,刘刚2016年12月30日获批行长,2024年2月被免职,任职已7年多。
根据银保监会2019年12月发布的《银行保险机构从业人员职务回避指导意见》,对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具有决策权和重大影响的关键人员轮换期限原则上不超过7年。
根据上述意见,青岛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等银行高管均因任职超期被调整。2022年1月,山西临汾乡宁农商银行也因“行长超期履职”被处罚。2018年5月,四平辽河交银农商银行也因“高管人员超期履职”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60万元。
郑植英突然遇刺,暴露出邯郸银行诸多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与传统做法相比,郑植英留下的职位很可能在2024年4月被新任董事长取代,曾担任中国银行行长的张海洪将接任。外界更关注继任者将如何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你对此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郑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家庆·责任编辑|唐伟平·编辑|杜海·白锦·编务|安安·校对|冉冉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精社,我们会持续发现价值,警示风险。
转载正精社任何原创文章必须取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章首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