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瑞印尼工厂投产,助力一带一路新能源产业发展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近日,全球电池材料行业领军企业比亚迪在印尼投资建设的年产16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正式投产,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等出席投产仪式。如此高水平的产业合作背后,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方面的成果。如今,深圳的锂电池等储能、新能源产业在新质量生产力的重要赛道上全速奔跑,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板”。

印尼工厂是深圳比亚迪首个海外建设项目。深圳比亚迪连续14年保持全球负极材料第一市场份额,主要产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基负极材料和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等。其印尼工厂产品将主要为全球电动汽车、消费电池、储能电池提供多种电池材料解决方案。尽管面临文化差异、市场环境差异等诸多挑战,比亚迪依然高效推进项目进度,使其成为行业内首个在海外正式投产并开始向客户供货的工厂。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将达到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70%。同时,基于海外​​市场渗透率较低、增长空间广阔,欧美市场成为不少电池企业、车企的市场拓展重点,企业本土化生产需求日益增强。

贝特瑞此次与印尼深耕储能产业合作,是一次原材料与产业链的双向之旅。贝特瑞董事长何学勤在投产仪式致辞中表示:“项目的建成投产,填补了印尼乃至整个东盟地区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空白,有力促进了印尼新能源锂电池行业全产业链的完善。”

据悉,该项目不仅有助于贝特瑞进一步拓展和服务公司海外客户,还将进一步抢占国际新能源市场发展机遇,加速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除印尼项目外,今年4月,贝特瑞摩洛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拥有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满足全球对高性能电池材料的需求。

从输出产品到输出产业链,比亚迪的国际化是中国锂电池企业向外成长的典型。据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会长陈寿介绍,目前深圳拥有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优秀企业4000多家,2022年产值超过6000亿元。“华为、比亚迪、科达利等深圳企业已经在匈牙利等欧洲国家开展投资合作,深耕细作。今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圳新能源产业代表和行业企业组团走出去,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企业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助力深圳提升新质量生产力质量效益,驱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相信随着我国储能、新能源产业进入“大海外时代”,一个全新的国际化新能源产业生态正在构建。

贝特瑞印尼工厂投产,助力一带一路新能源产业发展插图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