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居民发现,自己家附近的蔬菜价格上涨了。近期,全国多地都在讨论菜价上涨,不乏“吃菜如同吃肉”“钱包和肚子一起受苦”“盼菜价降”等笑料。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8月22日,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6.11元/公斤,而两个月前的平均价格仅为4.33元/公斤。
但随着产区高温多雨天气转好,形势有所转变。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北京不少农产品批发零售价格已普遍停止强势上涨,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小幅回落。业内人士预计,考虑到农作物播种、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预计9、10月份“涨得离谱”的不少农产品价格将出现明显回落。
买家和卖家都有自己的担忧
快下班了,北京市昌平区一家大型超市的果蔬区渐渐挤满了人,超市经理张先生站在菜筐边,一边整理质量较差的蔬菜,一边不时解答消费者的疑问。
“有的顾客不常做饭,到了超市就问为什么蔬菜价格突然涨了,其实已经涨了一个多月了。我们也会解释,不是我们随意涨价,而是批发价普遍上涨了。好在最近有些蔬菜价格有所回落,比如黄瓜早上卖5.9元一斤,下午就调整到5.5元一斤了,零售价是跟批发价挂钩的,当然这种黄瓜以前最便宜的价格是1.3元,也就是说还有降价的空间。”张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昌平区一家大型超市内,蔬菜零售价格较上月有明显上涨。马晨晨 摄
面对今夏不断涨价的现象,不少消费者也改变了消费策略。在朝阳区一家生鲜超市的一角,有一块被称为“折扣区”的货架。店内一名营业员告诉记者,每天晚上8点以后,超市就会把当天没卖完或者损坏的一些蔬菜收起来,打包打折出售。原本每斤五到十元的蔬菜,打折后只要一两元,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购买。
相比之前,销售人员明显感觉到“折扣区”的生意比以前红火了。“以前蔬菜价格没那么高,打折后到10点关门的时候,有些蔬菜还在。现在很多人觉得正价的蔬菜太贵了。8点左右来买菜的人明显多了,尤其是老人。到9点左右,当天的蔬菜基本都卖光了。”
虽然整体销量变化不大,但正价菜品的销售占比减少了,所以最近店里的营收有所下滑。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和商家对此颇为无奈,表示“正常的青菜、茄子都要八九块钱一斤,实在买不起。最近我家连续好几顿都是吃炒土豆丝,要不就买一些不那么新鲜的打折蔬菜。”
承受巨大压力的不仅仅是零售端,北京新发地市场是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这里的蔬菜经营户对菜价上涨最为敏感。
从事多年蔬菜批发的王先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以前超市采购一筐筐的货,都是10到20筐,但现在菜价上涨,采购的顾客数量急剧下降。经过这轮菜价上涨,他明显感觉到下级采购员对价格更加敏感,经常会跟3家供应商比价后再下单。
“我们挣的都是血汗钱,扣除运输、损耗等各种成本,一斤菜也就挣几分钱到一毛钱。我报价不能太高,不然人家不买,如果损耗太大,我可能还要赔钱。”王先生坦言,菜价上涨,大部分经销商很难有太大收益。
随着有关菜价上涨的讨论越来越多,一些市民也表达了不解:城里人说买不起,菜贩说不赚钱,这些利润都去哪儿了?
新发地市场宣传部负责人童伟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比如某菜农的土地预计亩产1万斤,但因为大雨导致减产,只收了2000斤菜。以前每斤菜卖1元钱,收入就有1万元,现在只能卖2000斤,就算每斤卖4元,也是亏本的。钱去哪了?都被洪水冲走了。”
蔬菜价格什么时候调整?
对于此次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多位专家表示,既有季节原因,也有特殊天气的影响。
卓创资讯果蔬分析师何坦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7月份以来,国内蔬菜价格上涨明显,主要体现在一些应季蔬菜上,比如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等品种,而土豆、洋葱等易储藏蔬菜价格还处于相对低位。
何坦表示,此轮蔬菜价格上涨要从两个角度看待。一方面,从往年价格运行规律来看,每年7月至8月蔬菜价格上涨概率较大,本轮上涨虽处于这一阶段之内,但整体涨幅大于往年。另一方面,受今年特殊天气影响,7月至8月,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南部等蔬菜产区供应逐步结束,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地区逐渐上市,产地发生变化,导致供应不稳定。同期,我国北方进入汛期,持续性降雨较多,对蔬菜生长、采摘、运输等一定影响,导致蔬菜供应紧张。
何坦认为,从8月下旬开始,预计降雨逐渐减少,蔬菜生长、采摘、运输等将逐步恢复,蔬菜供应量将逐渐增加,但供应总量仍将处于较低水平。预计蔬菜价格将逐渐呈现下降趋势,但降幅不会特别大。10月,随着山东、河北、河南等蔬菜产区秋菜大量上市,价格可能出现明显回落。
第一财经记者从北京新发地市场了解到,自8月16日连续25天上涨后,蔬菜加权均价开始回落。8月22日,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供应量2.4万吨,蔬菜加权均价为4元/公斤。近期则一直在3.99元/公斤、3.98元/公斤左右徘徊,呈现稳中缓慢下跌的走势。
“蔬菜不同于工业品,如果出现短期涨价,工业品可以立刻增产增加供给,但蔬菜遵循自然生长规律,需要一定的光照、降雨条件。比如黄瓜的生长周期可能只有一两个月,但还要考虑到休耕时间,所以可能至少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大批量供应。”童伟分析道。
值得注意的是,蔬菜价格的大幅波动往往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增加菜农的风险。保持蔬菜价格在合理区间相对稳定,既不暴涨,也不暴跌,是农产品行业的普遍期待,也是有关部门长期研究和规范的问题。
新发地市场作为大型蔬菜流通企业,连接着农田和百姓餐桌。童伟认为,在正常天气条件下,最重要的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时向菜农披露最新市场行情,引导蔬菜有序生产,避免盲目扩大特定品种蔬菜规模,打破“菜价年年有变化”的魔咒。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管,防止农户受短期利益诱惑,提前采摘劣质果蔬,透支消费者信心。
对于极端天气条件下供需失衡导致的菜价暴涨,童伟认为,除了流通企业引导一些受灾较小的蔬菜基地尽量采收、协调储运外,消费者也可以适当调整心态,短期内减少购买叶类蔬菜,多购买易储存、价格低廉的根类蔬菜。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