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1日举行的“2024临港新片区高层次人才发展大会”上,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吴晓华表示,未来,临港新片区将通过制度创新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新机遇,通过产业培育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新平台,通过科技创新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新场景,通过新城建设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新服务,通过精准优化人才政策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多新优势。
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吸引和落户人才超过9.7万名,年均增长率达97%。引进和培养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05名,较2019年增长3倍,其中外籍人士或有海外背景的占比超过50%。累计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110张,新设留学人员创业企业270家。
与此同时,一系列人才政策在临港新片区取得突破,包括上海首个区级人才企业年金计划成立、全国首个通过国内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外国人才、全国首个持电子口岸签证入境的外国人才均落地临港。
人才落户条件更加宽松
此次发布的人才新政策将加大对重点用人单位吸引人才落户的支持力度,并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
“我们将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赋予重点企业更大人才落户自主权。”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杨武说。
在户籍转换方面,人才新政提出,在持居住证办理永久居留“7年压缩至5年”、重点单位“7年压缩至3年”政策基础上,对新片区持证人员工作年限要求再压缩1年。具体为:若户籍转换期限由7年压缩至5年,在新片区工作年限由不少于3年压缩为不少于2年;若户籍转换期限由7年压缩至3年,在新片区工作年限由不少于2年压缩为不少于1年。
同时,新政策还取消了居住证特别加分计入总积分的年限要求。临港新片区将对在新片区工作生活的上海居住证持有者给予特别加分,即每满一年可获得2分,最高可获得20分。新政策规定,居住证特别加分将从原定满3年后起至当年计入总积分。
临港还将设立校园招才工作站,定期在校园发布新片区人才政策、招聘需求等信息,扩大新片区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对临港新片区校园招才工作站给予10万元补贴,对招才成效显著、符合激励条件的,再给予10万元补贴。
临港还推出新一轮大学生实习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可分别获得每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实习补贴,来自外省市和海外高校的非本市在册大学生还将获得每月最高1000元的交通、住宿补贴。
此外,临港新片区支持科技创新平台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从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对就业人才可享受全方位的奖励和支持,包括购房补贴、租房补贴、住房保障、医疗服务等。
推出上海首个区域人才企业年金计划
发布会上,临港新片区首批人才企业年金计划签约,包括新盛半导体、真格生物等20家企业以统一委托人和受托人代表的方式签约,这也是上海首个以区为单位的人才企业年金计划。
2021年11月24日,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本市企业年金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区内试点开展人才企业年金”,明确提出临港新片区可统一启动设立人才企业年金。
临港新片区人才企业年金针对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工商注册地、实际经营地、税务户籍管理地均在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范围内的企业,以人才为重点,根据企业和个人贡献大小,新片区管委会将匹配并提供额外的奖励资金。
根据临港新片区人才企业年金计划,符合条件的人才每年最高可获得1万元激励补贴,随着参加者在区内企业工作年限延长,该激励补贴将逐步转化为个人收益,5年后将达到100%持股。从中长期看,人才企业年金计划还将引导年金投资临港优质项目,让人才从临港企业的“打工者”转变为临港事业的“合伙人”,共享临港长期发展红利。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临港人才年金计划受托人,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林表示,临港人才年金是对现有企业年金政策和流程的突破和优化,将有效助力新片区吸引、留住、培养人才。一方面助力临港打造人才核心竞争力,在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另一方面通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临港新优质生产力发展。
“人才年金摆脱了传统企业年金全民化制度的束缚,节省了企业人力成本,让企业将更多资源集中在核心人才身上,发挥了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多重效应。可以预见,它将成为各地吸引人才、构建人才生态和核心竞争力的有力竞争手段和必要配置。”陈林说。
陈林还表示,临港人才年金政策与片区重点产业发展紧密挂钩,一方面,激励补贴政策聚焦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域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专业年金管理机构进行投资管理和产品发行,为片区新优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全周期、多层次的金融支持。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