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财通 2.0 扩容,首批入围券商名单揭晓,展业即将落地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黄子晓深圳报道

证券公司即将能够参与跨境理财通2.0。

8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独家获悉,跨境理财通2.0拓展后首批入围的券商已达10家,主要是注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券商,部分机构已完成系统测试阶段,基本具备开展业务的条件。

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监管部门近日已为部分意向参与的券商分配了系统代码,券商也将通过该系统报送业务数据。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意味着券商即将开展业务。此前,接入该系统的机构主要为商业银行。

此前,2月26日,“跨境理财通2.0”规则修订版正式实施,将证券公司纳入试点范围,扩大可投资产品范围;3月1日,广东证监局发布《证券公司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问答》,进一步披露申请流程、网上开户等细节。

监管机构已为经纪商分配代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8月中旬,监管部门已向部分拟参与跨境财富管理系统的证券公司分配了该系统的机构代码,此前,接入该系统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商业银行。

据悉,该系统是2009年建立的跨境人民币支付收款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归集跨境人民币支付收款及相关业务信息。依法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金融机构通过接入该系统报送业务信息。2020年,继《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门金融管理局关于开展“跨境理财通”试点的公告》发布后,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发布了《人民币跨境支付收款信息管理系统接口报文规范V1.0(第二代)》,随后在2021年6月将第二代V1.0再次升级为V1.1。

据悉,在第二代V1.1中,增加了4条新报文,其中包括跨境财富管理业务登记信息。

回顾监管文件,跨境理财通1.0阶段仅限于商业银行,该阶段实施细则显示,内地代理银行及内地合作银行应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向人民币跨境支付收款信息管理系统()报送“跨境理财通”业务的注册信息、账户信息、账户余额信息、跨境收支信息、境内支付结算信息及头寸信息。

在跨境理财通2.0实施细则中,上述“代理银行”和“合作银行”的表述更新为“销售机构”和“合作机构”,并明确包括“银行”和“证券公司”,意味着证券公司也将接入该系统。

据悉,目前多家证券公司的系统建设及采购工作已取得正式进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多个招标平台发现,今年7月,一项名为《人民银行跨境理财业务报送项目-采购结果》的项目被公布,该项目的招标公司为中信证券,采购内容为签名服务器及软件(信创版)和人民银行跨境理财业务报送软件及实现。

十家券商入围首批跨境财富管理试点

今年2月26日,修改后的“跨境理财通2.0”规则正式实施,将证券公司纳入试点范围,扩大了可投资产品范围。3月1日,广东证监局、深圳证监局发布《证券公司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问答》,进一步披露了申请流程、监管原则、网上开户等细节。

首批试点券商名单、具体业务开始时间等屡屡引发市场关注与猜测。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得的一份文件显示,首批入围的券商共有10家。根据上述名单,记者统计发现,这10家券商中,超过半数注册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部分券商是典型的“双总部”。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证券公司名单,截至2024年7月,148家证券公司中,注册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证券公司已有29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等机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目前,被业内认为前期投入较大的券商有4家,已经基本完成系统测试阶段,基本具备开展业务的条件;也有多家券商尚处于系统建设阶段或系统建设准备阶段;此外,还有多家券商尚未入围首批试点名单,仍在准备申请资质。

某券商营业部市场总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近期该公司系统测试已经完成,开始进行内部业务培训。

另有券商业内人士称,其所属券商已完成上架产品的筛选,主要关注港股通下的海外基金和理财产品。“前期主要以IT投入为主,不需要在产品选择上投入更多人力,我们有储备和投顾经验,很快就会启动。”该业内人士说。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入选券商在分支机构数量、粤港澳大湾区覆盖程度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两三家在上述方面基础较好的券商或将率先入选。

基于存款的结构可能会被改写

此前,“南向通”资金约98.4%流向境外存款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分行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买入的投资产品市值为164.41亿元。其中,北向通下,港澳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投资产品市值为2.01亿元,包括理财产品1.22亿元、基金产品0.79亿元;南向通下,港澳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投资产品市值为162.4亿元,包括投资基金2.24亿元、债券0.25亿元、存款159.91亿元。

自此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在月度业务报告中披露其投资持有情况。

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银行与券商的客户群体存在较大差异,前者风险偏好较低,因此热衷于购买境外高息存款;而券商客户中股票型投资者较多,对境外权益类产品的配置需求较大。不过,他也直言,目前理财代销业务压力较大,新业务的推出能否改变基本局面还有待观察。

此前,在销售机构仅限于银行的情况下,境外存款产品存在额度不足的问题。

此前,一位港股通投资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了一家股份制银行发给客户的通知,称该行已初步商定了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申请开通港股通的客户,该期间总额为5亿元,为三个月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年利率5%,单个客户预计申购额度为50万元。上述投资者称,从他申请开户到收到这份通知,已过去4个多月,50万元的金额低于300万元的保单额度。

当额度不足时,部分银行就提高南向通的申购门槛,将其打造成“私人银行专属”产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这一现象或与地方监管有关。

一家股份制银行分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行香港分行属于“楼上银行”,没有网点,零售业务受到的政策限制较多,因此要遵循更高的要求,比如允许私人银行客户参与“跨境理财通”等。

相较于银行,券商销售的基金权益成分较高,资本市场投研能力较强,且开户方式为线上化,客户群体风险偏好较高,券商进入或将优化以存款类产品为主的“港股通”投资结构。

但银行仍然拥有先发优势,拥有多年的跨境金融业务经验,在获客渠道和规模方面有更强的基础。

跨境理财通 2.0 扩容,首批入围券商名单揭晓,展业即将落地插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