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瀚纳仕(ID:nfc-)
作为“国民果汁”的汇源果汁,正面临动荡时期。
7月31日,汇源果汁执行总裁鲜晓芳被免职。
要知道,十多天前,这位“90后”CEO曾与鸿星尔克董事长吴荣照共同出现在汇源果汁直播预告海报中。
公开资料显示,咸晓芳自出任执行总裁以来,制定了立足“果汁”赛道、力争三年实现百亿目标的市场战略。
虽然汇源果汁回应称,这是公司正常的人事变动,但外界猜测此次变动或与收购国众水务有关。
而就在此次人事变动前一周,7月22日,国中水务集团刚刚发布公告称,拟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上海永瑞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诸暨文盛汇股份。
7月22日,国众水务拟受让上海永瑞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诸暨文盛汇股权/来源:国众水务公告
本次拟收购完成后,国中水务“将累计持有诸暨市文盛汇注册资本不低于8.16亿元,占目标公司注册资本的比重不低于51%,从而成为目标公司的控股股东、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汇源”)的控股股东”。
北京汇源是中国汇源果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资产。据国中水务公告,北京汇源拥有“汇源果汁”品牌及商标、全部销售渠道、顺义工厂及15条自有生产线的所有权。
曾任汇源果汁集团创始人、山东“饮料大王”的朱新礼,2017年凭借北京汇源成功登陆港交所,创下港交所当年最大规模IPO纪录。
如今收购完成,国众水务将成为汇源果汁新的控股股东。
国众水务是谁?翻看股权,我们可以看到,国众水务的实际控制人是曾经的“江苏南通首富”江苏富豪蒋照柏。他旗下的鹏欣集团,目前旗下拥有鹏欣资源、国众水务、鹏都农牧等上市公司,也就是如今资本市场上赫赫有名的“鹏欣集团”。
姜照柏荣登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
有意思的是,国众水务的主营业务是污水处理。
那么,一家经营“废水”的公司,为何会对一家经营“果汁”的公司感兴趣呢?其实,两者早已紧密联系在一起。
2022年,负债累累的汇源果汁刚刚走过退市、破产重整阶段,开始重组投资者。在注入16亿元资金后,温盛资产向市场“承诺”:争取在3至5年内实现A股上市。
2022年底至2023年7月的半年期间,国中水务通过三次投资合计投入9.3亿元,“收购上海闻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参与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重组而设立的控股平台公司诸暨市闻盛汇自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36.49%的股权,收购后间接持有北京汇源21.89%的股份”。
也就是说,在2024年这笔收购消息传出之前,国众水务就已经是汇源果汁的第二大股东。
尽管遭遇挫折,汇源果汁依然能吸引无数投资者的追捧和市场的关注,原因看似简单——至少从2023年的经营业绩来看,国众水务对汇源果汁的“坚持”是一次不错的押注。
合作的甜蜜
尽管此次收购仍处于筹划阶段,尚未实施,但市场已然传递出“乐观”的情绪。
国众水务7月22日发布拟收购公告后,股价一度涨停。
此后,一则公告让国中水务连续“赢得”7个涨停,截至7月30日,其股价已由7月19日的1.55元/股上涨至3.04元/股,涨幅达96.13%。
7月22日至7月30日,国众水务股价连续七个交易日涨停,由1.55元/股涨至3.04元/股,七天累计涨幅达96.13%。
为此,国众水务集团多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多次提及“此次收购能否最终实施、实施的具体进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进入8月份以来,国众水务集团股价较“高峰期”略有回落。
市场和投资者对这笔交易的乐观是有根据的——曾“深陷经营泥潭”的国众水务与汇源果汁在2022年底强强联手后,实现了商业共赢。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国众水务营收同比下滑25.2%至约2.88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27.84%,亏损约1.2亿元。2021年国众水务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虽然营收同比增长1.42%至3.8亿元,但净利润依然处于亏损0.94亿元的状态。
2021年、2022年,国众水务营收分别为3.84亿元、2.88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亏损0.94亿元、1.2亿元。来源:Wind
2023年,国众水业转而尝到了汇源果汁的“甜头”。
这一年,国众水务实现盈利,虽然营收同比仍在下滑,但净利润同比增长123%至约2753万元,归母净利润达3003.9万元。
仅在汇源果汁项目中,国众水务就实现了约8300万的投资回报。换言之,汇源果汁是国众水务2023年盈利的关键。
另一方面,原本负债累累的汇源果汁在此次合作后也实现了财务状况的明显改善。据国众水务公告,北京汇源2023年实现扣除非营业外支出后的净利润(经审计)3.93亿元。
这一数字对于汇源果汁及其重组投资者稳盛资管而言,是令人振奋的。
毕竟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北京汇源的净利润率仍为-7.24%;即便回溯到2017年——停牌前最后一年业绩披露年份,汇源果汁的净利润也仍有1.35亿元,与2023年的数据仍有不小差距。
而且,国中水务2022年首次认购其股份时,曾与温盛资产签署对赌协议,其中温盛资产承诺北京汇源2023年至2025年累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经审计)不低于11.25亿元,即年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不低于3.73亿元。
也就是说,北京汇源2023年的业绩已经达成了协议中的数据目标。
正是因为押注成功,双方业绩都有所提升,市场对今年的合作才有浓厚兴趣。
汇源果汁的艰难岁月
问题是,胜利能够持续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弄清楚,汇源果汁为何会破产重组,又为何在资本注入之后,汇源果汁焕发出勃勃生机?
说到汇源果汁的破产,需要追溯到2008年对可口可乐的并购失败。
当时,刚刚在港交所上市的汇源果汁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旗下中高浓度果汁产品占据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可口可乐的关注,后者提出以每股12.2港元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总价达179.2亿港元。
为赢得可口可乐抛出的并购橄榄枝,汇源果汁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裁撤销售体系,仅留下千余名销售人员;立志成为产业链上游一员的创始人朱新礼投入资金,在全国范围内兴建多条生产线。
行业分析师肖竹青告诉燕财经,为了完成收购,汇源果汁当时裁掉了几乎所有的销售人员,“但没有给任何补偿,也没有人去管所有终端代理商的费用核销,也没有人去维护市场的问题,这得罪了很多终端店和经销商,失去了他们的信任。”
可惜,该收购最终被商务部以“反垄断”为由叫停。
一旦刹车踩下,问题就来了,无论是实体的销售体系,还是心理上的信任,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再重建。
虽然2009年汇源果汁紧急调整了结构,但显然已经受损严重,这在财报中也有所体现,2009年汇源果汁净亏损。
在随后几年的发展中,汇源果汁似乎保持着“想得太多”的“惯性”。
2011年,他收购了 Sun Tea;
2014年新建工厂48家;
同年,收购三得利中国旗下三得利食品,并向中国石化销售公司投资30亿元;
在不断延伸的上游产业链中,除了传统的种植、养殖,汇源还着力打造工业旅游项目。
若是处于快速发展期,开拓第二增长曲线或多元化营收渠道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此前收购的失败让汇源果汁背负了太多风险,再做新的尝试总是会很艰难。
征地对汇源果汁造成的后果是费用不断增加,但利润却无法平衡费用。
财报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汇源果汁的债务规模逐年增加,至停牌前一年的2017年,其债务规模已高达114亿元。
“以前汇源的野心很大,在全国投资了很多基地和项目,分散的投资很耗费精力和资源。”肖竹清对燕财经表示,“破产重组后,汇源调整了产品结构,聚焦核心产品,减少不必要的项目和产品投入。”
换言之,汇源在破产重组后能够实现盈利的关键原因,除了新资金的注入,还有其策略的重新调整。一个例子是,2022年3月,正在进行破产重组的汇源在经销商大会上宣布,将把原来的385个SKU(库存单位)缩减到78个。
这样,至少在产品方面,汇源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最有市场优势的100%果汁产品。
汇源在果汁市场还有机会吗?
长期以来,汇源果汁内部团队“亲属关系”问题广受诟病,汇源集团高管大多为创始人朱新礼的亲戚,团队成员也大多与他来自同一个老家。
在外界看来,2017年至2018年,汇源果汁能够在未经董事会披露或批准的情况下,向北京汇源累计借款42.82亿元,与汇源果汁的家族化经营管理密不可分,这笔借款最终将汇源果汁推向退市。
当然,汇源过去确实进行过“管理人员职业化”的尝试,但“效果”始终不尽人意。
例如2013年,李锦记前高管苏英福出任汇源果汁CEO,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前任高管上任一年后便匆匆离职,最终由汇源老员工接任,董事会提名朱新礼之女朱胜琴为接班人。
在肖竹青眼中,汇源果汁与国众水务的“合并”或许是一个机会。“汇源原有的管理体制寄生繁衍严重,高管基本都是山东人,新鲜血液很难进入。与上市公司合作后,可以完善其治理结构、人才结构,(塑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汇源虽然历经数次沉浮,但其品牌力和上游供应链能力仍不可小觑。
“汇源品牌在国内已经家喻户晓,现在想要培育出一个像汇源这样的品牌几乎不可能,因为渠道的积累和消费者的信任需要时间。而且汇源的全国生产基地布局已经完成,销售网络健全,为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肖竹青向燕财经分析道。
事实是,汇源在全国建立了50多家工厂,连接了1000多万亩种植基地。
快速扩张确实是把双刃剑,虽然其在上游产业链的大举投入和布局,造成了资金压力,拖慢了汇源当时的步伐,但现在却成为了优势。
“汇源是国内最早培育全产业链的饮料企业之一,其品牌效应、规模效应、供应链完整度几乎是同期最强的。整体来看,近两年优质果汁市场呈现回暖迹象,这也是不少投资机构看好汇源的一个核心原因。国中水务不缺钱,主要想通过多元化来提升利润。”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指出。
诚然,在当前的市场上,汇源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竞争也日趋激烈。
我们可以看到,现泡茶饮行业已经内卷到极致,9.9元补贴策略风靡全球;农夫山泉等竞争对手在汇源“混日子”的那几年,纷纷推出“NFC果汁”等大牌产品。
但对于已经是果汁行业巨头的汇源来说,仍有进步的空间。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3年果汁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当前市场消费者健康意识日渐增强,越来越青睐纯果汁产品。
汇源最强势的产品是100%果汁。
换言之,如果汇源能够摆脱经营惯性,依靠品牌效应和供应链,仍然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再次崛起。
虽然汇源试图挣脱家族管理的束缚屡屡失败,但成功精简重心,这或许是汇源摆脱“惯性”之路的开端。
南风创旗下唯一理财账户——燕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