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平安银行召开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一如既往,平安银行率先发布业绩。继前一天晚上发布股份制银行首份2024年半年报后,也是股份制银行中首个召开业绩发布会的银行。任职满一年的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姬光恒再次携一众高管亮相,进行了长达2个小时的业绩分享及问答交流。
刘明拍摄的平安银行会议室照片
会上,与姬光恒一起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副总裁杨志群,总裁助理张朝晖,董事会秘书周强,总裁助理、首席风险官吴雷明。
这是姬光恒自去年6月上任以来第三次出席业绩发布会。与2023年的中期、年度业绩发布会相比,姬光恒这次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上任第一年的工作成绩,尤其是上任以来备受业界关注的战略改革。姬光恒说,“这一年过得很快,很辛苦”、“改革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臃肿的总行消失了,出现了团结支持分行的总行”。他表示,在结构性改革的论证和落实上,已经花了很多时间。目前,结构性调整基本到位,领导班子二季度的主要精力还是在业务层面。
至于改革何时见效,季光恒称,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未来两年是最艰难的,希望2026年能恢复像样的增长。对于今年营收下滑,季光恒称,零售转型阵痛很大,高风险信用贷款调整导致规模大幅下滑,冲击营收,但基本企稳,一季度营收下滑14%,上半年13%的降幅有所收窄,希望全年营收下滑能收窄到10%左右,甚至更低。对于息差,季光恒称,平安银行要保持股份制银行中的龙头地位。
平安银行立志做零售银行,也决心转型零售信贷业务,将零售贷款结构从高风险客户转向中风险客户。季光恒称,所有银行都是瞄准中风险客户,依靠综合服务能力取胜。对于结构转型,季光恒坦言,如果到明年下半年高风险信贷资产绝对量还没有见底,那将是新领导班子的“彻底失败”。
发布会前一晚,平安银行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71.32亿元,同比下降13.0%;实现净利润258.79亿元,同比增长1.9%。平安银行2024年中期计划利润分配,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46元(含税),派发现金红利47.74亿元(含税)。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年度分红比例由过去的12%左右大幅提升至30%后,平安银行首次推出中期分红,分红比例达18.4%。 姬光恒称,半年分红还有18%左右的空间,年底前会“量力而行,量力而行”。
平安银行披露半年报及分红预案后,8月16日股价上涨1%,收于10.13元,总市值达1966亿元。
1. 姬光恒谈过去一年改革: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效,希望今年收入降幅收窄至10%甚至更低,2026年恢复“像样”增长
上任一年,姬光恒表示,这一年确实过得很快,也很辛苦。对于一家银行来说,一年是很短的时间,尤其在外部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办好一家银行需要三五年,但一年就足以毁掉一家银行。
姬光恒说,今年最主要的工作是体制改革、班子变动、总分行联动、大规模干部精简调整等,这些工作基本都解决了。改革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需要时间,不会一蹴而就。姬光恒说,之前花了很多时间在体制调整上,从今年二季度开始,领导班子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营上。
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姬光恒说,“以前特别臃肿的总行基本上已经消失了,出现了一个非常团结、非常支持分行的总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减少了,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至于改革何时能有明显效果,姬光恒称,最困难的时期是今年和明年,特别是今年。希望到明年,零售信贷风险能基本化解,其他业务板块能有所回暖,希望2026年能恢复一个比较“像样”的增长。今年到明年年中,平安银行的营收表现可能不太理想,但利润还是基本稳定的,这得看风险损失的减少和成本的控制。
对于今年营收下滑幅度,姬光恒表示,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13%,较一季度的14%下滑幅度有所收窄,希望全年下滑幅度在10%左右甚至更低,这样明年才有更大的回旋空间。
2、坚定零售银行战略,转型零售贷款策略。如果高风险规模到明年年底还不能见底,将是新领导班子的“彻底失败”。
平安银行营收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风险零售信贷规模大幅缩减,规模结构需要调整,由高风险向中风险转型。而在这个过程中,平安银行的零售银行战略目标没有发生改变,用平安银行高管的话来说就是“坚定不移”。
平安银行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中国最优秀、世界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战略方针是“做强零售、做精对公、做专同业”,均体现了零售对于平安银行的战略重要性。
季光恒称,零售业务会做强,零售业务会立起来。如果平安银行最终变成批发银行,它的特色就没有了,也不会再被市场认可。季光恒称,平安银行的公司业务过去比较弱,但现在正在恢复增长,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有助于该业务渡过周期。
姬光恒称,高息金融业务主要指信用贷款,平安银行比重较大的信用贷款产品“信益贷”已由1500亿元缩减至400亿元左右,总体来看,高风险贷款资产绝对量有所下降,明年将基本触底。
姬光恒称,“如果到明年下半年,高风险信用贷款规模还没见底,或者新发放的贷款又出问题,那将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彻底失败。”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需要从高风险向中风险调整,姬光恒称,很多银行都会瞄准中风险客户这个目标市场,这将考验各家银行的综合服务能力。
张朝晖行长助理进一步表示,零售战略调整的突破口主要在于中风险、中高风险客群和产品的开拓,以及自营渠道的搭建,以及外部中介机构的加强管理和重新选择。在这方面,现在平安银行和平安集团的优势在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第一是渠道管理,改变过去中介渠道收购的方式,打造平安银行自营渠道和平安集团综合发展渠道,逐步加强中介渠道管理;第二是数字化风险驱动,有针对性的客群分析和风险策略;第三是客户群体管理。
在零售财富端,张朝晖表示,平安银行改变了过去“三高”的AUM(管理资产规模)增长战略模式,过去靠贷款端高价高风险产品、存款端高收益产品获客,这一模式目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高价资产的缺乏,第二,过去权益类产品较多,未来顺应形势发展,加大封闭、稳定的产品开发力度。
张朝晖称,到明年,平安银行整体存款利率水平会得到更好的体现,规模也还会继续增长。
3、谈分红比例:半年18%是“留有余地”,年底“量力而行,量力而行”
首次提出中期分红,分红比例引关注。姬光恒称,平安银行资本充足率稳定,目前净利润也能维持稳定,分红意愿也有,市场压力也很大,监管也鼓励分红。半年分红比例18%相对保守,年底前会“量力而行,量力而行”。
姬光恒称,在当前的困难时期,高股息资产对很多投资者,特别是投资经理来说非常重要。
副总裁、财务总监项有志也表示,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仍有“回旋余地”。董事会秘书周强补充道,分红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但中报的18%不代表年报就是18%;中报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也为年报分红留有一定的空间。
4、利差不能无限下降,平安银行的利差必须稳定在同业前列。
对于银行息差长期受关注及下行趋势,姬光恒称,利率肯定会下行,息差也要稳定在一定合理水平之上,不能无限下行。没有基础息差,对银行的系统性安全会有影响,因为利息收入是银行收入中很重要的一个比重。
对于平安银行的息差,姬光恒称,一两年能维持1.8%、1.9%就算不错了,三五年之后就很难回答了。但平安银行在股份制银行中一定能保持前列,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息差水平必须稳定在行业前列,未来总体会比较好。
五是房地产贷款质量优于同业,不良贷款有压力,但总体可控,我们一定会加大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
截至2024年6月末,平安银行企业房地产贷款余额2587.15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842.14亿元,经营性物业贷款、并购贷款及其他合计1745.01亿元。企业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1.26%,较上年末上升0.40个百分点。平安银行表示,主要受外部环境及部分房企资金面紧张影响,但整体不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平安银行助理行长、首席风险官吴雷鸣表示,受房地产行业低迷影响,不少房企资金链较为紧张,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总体仍较高,平安银行不良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吴雷明表示,平安银行开发类贷款约800亿元,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由于严格项目管理和现金流管控,整体资产质量表现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1700多亿元,主要是写字楼、商场等物业贷款。目前无论是入住率还是租金水平都受到较大影响,未来压力仍会存在。但与同业相比,平安银行的资产质量会更好一些。
对于房地产行业贷款,吴雷明表示,房地产一直是平安银行的主力板块,一定会加大对房地产的支持和投入。另外,平安银行积极参与国家多项政策,在对白名单房企的投资支持上,在银行中一直走在前列,将平等满足不同所有制结构的企业的合理需求。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