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加快经营主体信用建设,公示即监管理念深入人心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发布会上,蒲春介绍,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建立信用记录、实施信息公开、推进守信激励和违法违规处罚、开展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等方式,加快经营主体信用建设。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线以来,日均访问量突破1.31亿次,日均查询量突破1600万次,消费者和市场交易对象可以通过系统快速全面掌握经营主体相关信息和经营状况,自主判断经营主体信用状况,公示理念深入人心,这也是通过信用监管实现社会共治、赋能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加快经营主体信用建设,公示即监管理念深入人心插图

当前,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开始关注自身信用状况。市场监管总局一方面继续落实深化信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信用培育,推进信用承诺,通过夯实基础、强化主体、改善服务、增信等方式不断提升经营主体信用水平。另一方面逐步完善信用修复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信用修复结果信息共享和互认,着力解决“多点修复”“重复修复”等问题。

此外,总局不断丰富信用监管工具箱,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深入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分类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的常态化应用,双随机检查问题发现率平均提升51.9%。以多种方式向各部门共享企业信用信息,截至7月底直接提供数据113.31亿条,提供接口调用服务20.32亿次,服务协同监管。探索向平台公司开放共享信用监管数据,支持浙江、北京海淀区试点向互联网平台公司开放共享信用监管数据,在深圳、杭州等地开展个体工商户微信、支付宝信息核查试点,为加强与平台公司信用共治提供了更多有益探索。推动共建“信用京津冀”“信用长三角”,谋划“共建信用粤港澳大湾区”,赋能区域协同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加快经营主体信用建设,公示即监管理念深入人心插图1

下一步,信用总局将继续紧紧围绕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体系”的要求,以完善企业信用工作为主线,以信息归集公示为基础,以信用约束和惩戒为重点,以双随机监管为关键,以信用风险分类为支撑,不断发挥信用对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以信用环境的改善带动市场环境、营商环境、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