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电力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受关注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广东、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省份,也是用电大省、用能大省。两省地处华东、华南地区(电网覆盖10个省),用电量合计超过全国的40%。“两地经济规模大,用电基数高,电力转型目标和节奏对全国电力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影响深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林说。

近日在“2024电力低碳转型年会暨电力圆桌年中会”上,张林带来了《以江苏、广东为龙头的华东、南方区域电力低碳转型路径研究》。报告指出,华东、南方两大区域电力碳排放合计占全国30%左右,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占全国1/3以上,加快提升区域内部非化石能源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可有效缓解全国电力碳达峰压力。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电力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受关注插图

报告封面。

近4年来,华东地区风电消纳率已达到饱和,南方地区消纳率也接近100%。

报告构建了区域电力低碳转型指标体系,分析了华东、华南地区电力低碳发展的共性与差异性,华东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区,华南区域包括广东、海南、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

报告指出,从电力发展的共同特征看,两地都表现出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水平相对较高、新能源利用水平较高、数字化赋能系统提质增效成效显著。

其中,两大区域电力消费基数较大,以电力为主要能源供应形式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布局,带动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进程领先全国。2022年,华东、华南地区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分别为32.0%、33.2%。同时,2020年至2023年,华东地区风电、光伏发电消纳率达到充分水平,华南地区风电、光伏发电消纳率达到99.7%以上,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电力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受关注插图1

2024电力低碳转型年会暨电力圆桌年中会议现场。

受西电东送影响,南方地区电力供需总体自我平衡

在电力低碳转型差异方面,报告指出,华东地区火电占比高,南方地区电源结构更加均衡。2022年华东、南方地区非化石能源电力消费占比分别为32.3%、52.5%,主要是因为华东地区煤电发电量占当地总发电量的比重超过60%,外送电力中约50%为可再生能源电力;南方地区水电、煤电发电量占当地总发电量的比重分别超过30%、40%。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电力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受关注插图2

另一个不同点是华东区域电力受端特征明显,南方区域内部清洁电力资源配置能力强。华东区域能源电力自给不足,需要从华北、华中、西北、西南等多个方向接收区外电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2022年华东区域电力对外依存度为15.9%。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自平衡,区域内电力流向以西向东为主,送电规模5800万千瓦。“十四五”以来,可再生能源在西电东送中占比超过80%。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电力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受关注插图3

发布会现场。

南方地区电力供应保障不均衡,2022年用户停电时间较华东地区偏高

电力可靠性方面,报告指出,华东区域处于较高水平,而华南地区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参差不齐。2022年,华东、华南地区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分别为2.91小时/户和9.33小时/户,华南地区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比华东地区高6.42小时。华东地区五省市电力可靠性水平较为均衡,华南地区仅广东地区电力可靠性水平较高。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电力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受关注插图4

对于2022年的停电事件,当年夏季,西南各省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四川、云南等地水电发电能力下降,多地一度停电。有专家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类似情况也起到警示作用,要充分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加强电网互助能力建设。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电力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受关注插图5

兰宇欣在南方电网广东云浮供电局220千伏里哨变电站巡检输电线。新一代无人机的应用,将进一步发展隐患智能识别和可视化管控,提升电网数字化水平。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和核能,以及引入藏东南电力,广东将比南方五省更早达到碳排放峰值

报告预测,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和良好的发展形势将带动电力需求平稳增长,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将成为电力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预计到2030年,两地合计用电量将占同期全国的40%,合计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达到68%。

报告指出,华东地区电力需求保持较快增长,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挥主导作用,电源结构不断优化。其中,江苏全社会用电量平稳增长,在华东地区占比保持在1/3左右。南方地区电力需求保持刚性增长,2030年之前电力对外依存度快速提升,2040年以后电力对外依存度逐步进入饱和阶段。其中,广东全社会用电量平稳增长,在南方地区占比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将从目前的54%下降到2060年的45%左右。

在电力低碳转型趋势方面,报告认为,华东地区作为主要受电区域,继续接受来自西南、西北、华北等地高比例清洁电力,加之地方核电、海上风电的大力发展,电力碳达峰时间将相对其他地区提前,预计早于全国。

同时,南方地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将与全国相近,但晚于东部地区。加快发展该区域海上风电、核电,引入西南、西北地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同步推进该区域配套火电建设。其中,广东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将早于南方地区。报告分析,广东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沿海核电,积极引入藏东南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形成对当地燃煤发电的有效替代。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电力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受关注插图6

这是海上风机施工现场。5月21日,记者来到广西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工地,参观正在快速建设的海上风电场。该项目将建设83台单机容量为8.5兆瓦的风机。目前,已安装29台风机,其中15台已并网发电。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发掘本地清洁能源潜力:粤东、粤西海上风电、粤北抽水蓄能

报告还分析了以广东为引领的南方区域电力低碳转型路径,认为低碳转型目标是培育区域电力互助新模式,打造电力系统数字化发展的样板,成为区域综合电力市场建设的标杆。

提出发展“区域多能互补+电力连续输送+余缺互助”新模式,结合南方五省区电力资源差异化特点,深度挖掘云南水电、贵州水电与煤电、广西水电与煤电、广东火电等主要电源的电力互助能力,进一步提升云贵互联通道电力互助能力,实现云贵粤间电力柔性输送,扩大云贵水电与火电互助规模,实现云贵电力直接互助互补,有力保障广东电力需求。

报告分析,受资源禀赋约束影响,广东在努力提升外引清洁电力水平的同时,需深挖本地清洁能源潜力,充分发挥核电、海上风电、抽水蓄能等省内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推动多能互补发展,加强本地非化石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大力度推进粤东、粤西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沿海核电等零碳电源建设,充分发挥粤北抽水蓄能、新能源储能等电网侧调节能力,创新应用综合控制技术,支持沿海核电集群捆绑周边新能源,打造风光核储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健全完善配套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大幅提高本地非化石能源电力消费比重。

报告预测,到2030年,广东非化石能源电力消费占比将超过55%,与南方地区非化石能源电力消费平均水平相比明显缩小。

报告还指出,广东要发挥终端能源消费向绿色低碳电气化转型引领作用,到2025年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40%以上。为此,要巩固广东电气化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全面提升社会电气化进程。包括重点围绕农业生产、农村工业、农村生活智慧用能等领域,加快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加快提升交通运输电气化水平,推动构建适度先进、布局科学、安全高效的充电网络体系,加快推广港口岸电和纯电动船舶技术应用;加快提升工业、建筑等领域终端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加热设备和高效储能技术应用水平;推动高温蒸汽热泵、高密度储热材料、“光储直柔”、高效电池、快速充电等先进前沿电能替代技术试点示范。

最后,报告提出了共同推进华东、南方电力低碳转型的四点行动建议。一是要坚持国家总体战略,优化区域电力生产力布局;二是要强化碳排放双控引导,促进电力经济协调发展;三是要大力开展区域特色新型电力体制关键技术创新;四是要完善区域一体化推进电力低碳转型的市场机制。

撰文/摄影:南都报记者陈秋媛北京报道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