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打造安全有趣盈利新模式,实现多赢局面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故宫能开到晚上9点吗?”“夜幕下爬长城需要勇气吗?”“月色下的黄鹤楼如何拍出美照?”暑期档旅游市场火爆,热门博物馆、景点能否开夜场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

本该安静而神秘的夜晚,一旦遇到熙熙攘攘的游客,便催生出以深夜餐厅、干线市场为代表的夜经济的繁荣。然而,在暑假、国庆等旅游旺季,远道而来的游客,比起吃夜宵、逛夜市,更愿意去打卡知名博物馆、景点。

现实情况是,全国多地博物馆“人满为患”,实行预约制的往往预约不到,不预约的则要排队等到“怀疑人生”的地步。目前,大部分博物馆和部分景区开放至下午5点半,这个时限往往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夏季旅游旺季,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晚上气温更为适宜。热门博物馆、景点若开设夜间场次,不仅能适当分流白天游客,还能丰富游客夜间体验,让他们不必长途跋涉,晚上还得呆在酒店刷手机。

夜游:打造安全有趣盈利新模式,实现多赢局面插图

当夜经济与热门景点、弦音琴声​​、舞月光相融合,自带烟火气息的夜经济就成为更浪漫、更有商业价值的“月光经济”。体验夜市意味着游客至少要住一晚、吃两顿饭,这大大提升了旅游收入。比如北京八达岭景区,今年已有40万游客夜间登长城,不仅可以比白天更悠闲地看长城,还可以欣赏灯光秀和表演,附近的民宿村也因此繁荣起来。

北海公园、正定古城、南京夫子庙……知名景区纷纷延长开放时间,开设夜场,增加了游客游玩时间的灵活性,也助推了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繁荣。来者皆是客,不仅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财力。哪个城市不欢迎“月下夜行人”呢?

为响应游客迫切需求,国家文物局7月初发布通知,提出暑期重点、热门场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开放时间。近日,第三批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公布,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数量已达345个,解锁一系列夜间旅游特色项目。

从不少博物馆、景区的实践来看,夜间活动搭建了开拓想象力、大显身手的新舞台。除了让游客参观延长开放时间的展厅,还可以通过讲座、电影、话剧、演唱会、无人机表演等形式,带来诸如“博物馆奇妙夜”、公园灯笼夜游、动物园过夜、知名科普作家夜间朗读等活动。光是听这些活动的名字,就觉得很有意思。目前游客更喜欢体验式、沉浸式的游览,这种夜游活动如果搞得好,或许会成为吸引新一波流量到景区的“种草机”。

对于博物馆和景区来说,夜间开放不仅仅是延长服务时间,更意味着运营升级、服务拓展。博物馆大多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机构,延长开放时间增加工作量,需要综合考虑员工激励、运营成本、管理难度等因素。针对暑假学生集中出行,需加强展品安全管理,做好分流疏导,制定应急预案。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如何维护夜市秩序,及时处理游客投诉举报,也是新问题。

诸多成功案例表明,在充分考虑、精心策划的前提下,夜游可以成为一种安全、有趣、有利可图的新模式,用市场化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游客、景区、从业人员、城市的共赢。在旅游旺季、重大节假日,有条件的热门博物馆不妨开启“超长待机模式”,为城市月光经济增添一抹亮色,也为自身发展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的新路子。(来源:经济日报)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