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辛炯官: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期待中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韩国人申亨宽从事金融行业32年,其中近一半时间在上海度过。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是一座富有契约精神、充满温度的城市。”多年来,辛炯官亲眼见证了上海的变化,也见证了上海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作为一名长期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辛炯官十分关注中国发生的大事。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辛炯官第一时间关注到全会公报中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表述。“里面明确提到要‘制定金融法’。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我比较关注这些内容。”

辛炯官认为,这将填补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系的空白,确保各项金融活动在法制框架内有序开展。特别是“支持长期资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和退市制度”等举措,将从投融资端入手,用改革的手段解决制约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2000年,辛炯官第一次来到上海,那时陆家嘴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2008年,他因工作调动再次来到上海,陆家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上海做到了。”辛炯官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上海开公司、做生意,很多朋友都来咨询。他会坚定地告诉他们,浦东陆家嘴是资源和人才的聚集地,是上海发展金融投资业的最佳选择。“因为金融业是一个人和纸的行业,而纸就是合同、协议,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工具。上海是一个契约精神很强的城市。”辛炯官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不到40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已成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国家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很多国家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陷入停滞,没有成功跨入现代化的门槛。”辛炯官认为,这些国家之所以陷入各种困境,很大程度上与法治缺失有关。

在辛炯官看来,良好的营商环境,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制度、法律上落实一视同仁的要求,为投资者创造获得投资收益的投资渠道,增强投资功能,还能吸引社会资本入市,促进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消费,也有利于实体经济获得金融支持,让民营企业敢于承担风险,让外资企业敢于投资。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辛炯官期待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中国经济不断释放新的制度红利。

韩国人辛炯官: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期待中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插图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