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年仅44岁的黄峥身家已达4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87亿元),成功超越连续三年蝉联中国首富的浙江老乡钟睒睒,首次成为中国首富,全球排名也升至第25位。
黄峥是谁?他是拼多多的老板,是你让他砍价他就砍价的人,是让你加好友你还达不到要求的幕后黑手。
黄峥的出轨人生
黄峥在《我的中学和大学》一文中透露,自己出生于1980年,小学时获得奥数冠军,12岁考入杭州外国语学校,高考后保送浙江大学,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读硕士。在谷歌担任软件工程师,后自主创业,办过电商代理,后来又办过游戏公司,但似乎并没有什么成绩。2015年,他创办了品好货。
拼多多是由两个项目合并而成的,一个是社交电商“拼好货”,一个是游戏孵化项目“拼多多”,所以社交和游戏是拼多多的根基。
拼多多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创阶段:2015-2018年前后,主打C2B社交团购、游戏模式,依托微信裂变实现爆发式增长,很快年活跃用户数突破4亿,但也带来负面标签——很多人指责拼多多卖假货。
巩固阶段。2018年至2019年,拼多多加大产品质量管控,建立消费者保障基金和“假货十倍赔偿”赔偿制度,首创“百亿补贴”品牌营销,实现高端用户渗透,开拓新优势品类,试图改变人们“拼多多商品都是假”的认知。
跃进阶段:2020年至今,拼多多从获客转向深度运营,在巩固用户基础的同时,提升用户粘性,扩大用户消费频次,千亿补贴的持续发力,进一步冲刺品牌市场,实现“低价爆品、快速突破”。
拼多多通过不断优化品牌资源、供应链和服务能力,在效率上取得领先,并围绕“高性价比”实现了“全域用户”“全品类”的正循环。①
由此,拼多多超越主要竞争对手京东和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第一大电商品牌。
2023年三季报显示,拼多多人均营收达到1222万元,是同期阿里巴巴的4倍、京东的7倍,拼多多的商业效率几乎已经达到了极致。 ②
此外,2022年9月,拼多多上线了Temu的海外版本。谁也没有想到,不到两年时间,Temu就迅速登顶美国App Store。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Temu的销售额达到200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占比接近45%。这一惊人表现无疑成为推动黄峥财富暴涨的重要因素。
个人层面,黄峥2020年突然宣布辞去CEO一职,2021年直接辞去董事长一职,将自己持有的3.37%的公司股份全部捐赠给慈善基金会。
按照当时的市值,这些股票价值1000亿人民币。市场统计显示,2020年,黄峥的控股权已经从43.3%降至29.4%。如果黄峥没有向员工出售那么多股份,当拼多多股票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时,他就已经是中国首富了。
黄峥没有像马云那样说自己不爱钱。但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确实不把钱当回事,否则他早就成为首富了。
利用阿里巴巴的战略失误
这些关键因素无疑来自于拼多多股价的上涨。拼多多股价为什么上涨?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业绩。
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是流量,现在运营的主要重点是用户规模。到2020年,拼多多的活跃买家数为7.884亿,而阿里巴巴的活跃买家数为7.79亿,京东的活跃买家数为4.72亿。这也意味着拼多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
长城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借助微信活跃用户,拼多多活跃买家规模有望突破10亿,突破阿里巴巴淘宝体系的天花板,将电商平台用户规模推向新高度。目前,微信活跃用户规模已超过11亿。
有用户流量的支持,生意自然就红火起来。
就看净利润,2020年第三季度拼多多迎来了第一个盈利季度,2021年至2023年,净利润从78亿增长至315亿,随后突破600亿大关,2023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00.265亿元,同比增长90%。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306亿,净利润同比增长202%。
2024年8月5日,《财富》杂志发布2024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该榜单以全球公司2023年度财报为依据,按照总营收进行排名,中国企业共有133家上榜,拼多多首次上榜,位列第442位。
如此强劲的增长势头,让老牌电商坐不住了。马云在阿里巴巴内部网发表演讲时表示:“……我要祝贺拼多多这几年的决策、执行和努力……我坚信阿里巴巴会改变,阿里巴巴会改革……”京东一哥大强也表示:“我很自责,但不管怎样,我不会躺下,希望我的兄弟们也不要躺下。”③
拼多多为何能在一片利空中一飞冲天?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善于抓住机遇,推动公司崛起;第二,善于用恰当的战略协同赢得人心;第三,善于获得各方力量的支持;第四,善于优化供应链;第五,善于重在执行,用恰当的战术。
先看第一点,抢占先机。拼多多成立之初,微信和阿里形成孤立生态,淘宝开始品牌升级。2015年至2018年,淘宝以打假为名淘汰了约24万家低端商家,同时提高技术服务年费和违约金。淘宝品牌化加速,导致平台广告费大幅上涨,让很多中小商家难以承受。被淘宝淘汰的中小卖家曾愤怒地发起“十月围城”行动,以下单退货的方式报复天猫的大品牌。但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拼多多抓住了这个机会,借助微信庞大的生态流量,为电商添加社交、游戏属性,大力开拓被阿里忽视的下沉市场,用拼团、抄底等方式低价引入被淘宝抛弃的白标商家。
这些被淘宝淘汰的商家,大多拥有完整的供应链和运营经验,投奔拼多多后,帮助拼多多迅速搭建起庞大的供应体系,最终成为拼多多供应体系的基石。
显然,拼多多的崛起充分利用了阿里巴巴的战略误判。
阿里主要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放弃了赖以生存的低端产品,在未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情况下推出高端品牌产品,导致其后几年被低价潮流抛弃;二是认为电商平台用户增长放缓、格局已定,开始对已有流量进行精细化运营,推出天猫,主打大品牌。
但实际上,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低线网购人群的爆发,主要来自三到六线城市。这种爆发式增长也是在2013年到2015年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之后开始显现的。当时,智能手机开始进入三四五线城市,小米/OPPO/VIVO带来了实体体验店和街头的商业广告。这些移动终端的背后,是同样多的激活网民。拼多多以装机软件的身份迅速占领了这片蓝海市场。
在随后的十年里,随着经济开始下滑,这种趋势愈发明显。
随着网购热潮从城市蔓延到农村,2015年以后,“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村电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政策开始将原本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电商网购人群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蔓延,进而蔓延到乡镇、农村市场,带动农村电商产业链和基础设施的成熟和完善。
拼多多以精准的战略定位和用户画像牢牢把握住了这一用户转移过程,并充分利用了这波政策红利,使农村电商逐渐成为驱动用户积累和交易量增长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拼多多农产品订单量超3800万单,其中五六线城市订单量达1300万单,总订单量超1.14亿斤,同比增长430%。凭借农产品板块的亮眼表现,拼多多成功上演了一出以乡村包围城市、最终拿下城市的神话。
消除中间人赢得民心
拼多多的底层逻辑是去掉中间商,让厂商和消费者直接在线上交易,利用团购机制不断放大厂商薄利多销的欲望,从而生产出更低价的产品。所以它的核心就是人气,也就是不断吸引更多的流量,加入团购砍价,从而保证低价-流量-团购-低价的商业模式循环。
要吸引人,就要让别人觉得这是有利可图的,所以采取的措施是:
2019:花钱获取信任。
2019年拼多多联手品牌商提供百亿现金补贴,对全网最火爆的10000款商品进行大幅优惠,主推高价位、标准化的3C产品。当日拼多多共售出价值2.5亿元的苹果电子产品,单品也是平台迄今为止最热销的商品。
百亿补贴入口上线100天后,活跃用户破亿,为拼多多奠定了最佳流量码。当年参与“百亿补贴”的商家超过2800家。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拼多多开创性地将农产品纳入百亿补贴序列,让亿万农民和商家首次享受“增长平等”。
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引来了竞争对手的疯狂模仿,很快,滴滴、阿里、饿了么、美团、携程,甚至快手都推出了自己的补贴计划,让这条赛道变得更加拥挤。
2020:我不是骗子
“百亿补贴”让消费者更加深刻感受到拼多多的全新销售理念——不设上限、无需定金预售、无需拼单,就能实现全网同款最低价,而且是正品。新上市的SE更是补贴至“2000元时代”,创下了苹果首发降价纪录。
趁热打铁,拼多多联合人保财险推出“假货十倍赔付”活动,与湖南卫视联合举办“618超级拼多多夜”晚会,增添现金红包、限时抢购福利、明星代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一切都是为了洗刷拼多多在人们心中的假货标签。
2021年:再花100亿,树立大平台风范
拼多多致力于追求极简的“百亿补贴”玩法:
无需熬夜,无需算计,品牌方的极致优惠是“所见即所得”。同时线上上线“官方合作旗舰店”,集体降价。沿着“消费者喜欢什么,我们就补贴什么”的路径践行消费者直补,通过“服务标准”和“准入门槛”倒逼商家完善供应链和服务能力,提升用户的优质体验。商家构成、品类结构、用户规模在变,但以“百亿补贴”为代表的拼多多的核心——“让消费者每天过618,每天晚上过双11”却在不断重复消费者普惠的理念。 ④
对于拼多多来说,最强大的支持无疑来自于其母公司微信。腾讯作为拼多多的第二大股东,持股约19%,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流量和资源支持,不仅帮助拼多多在电商市场迅速崛起,而且在其从H5到小程序的成长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5年拼多多成立时,腾讯微信平台已拥有8亿用户,为拼多多提供了巨大的流量基础。2017年,拼多多通过微信小程序成功获客1亿,月成交额突破200亿。到2018年,数据显示拼多多微信小程序用户已达1.97亿,占总用户数的三分之二。
拼多多选择微信社交裂变,首先熟人圈用户彼此信任度最高,因此传播速度也最快,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获客成本相对较低,成本是同行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2019年淘宝获客成本536元,京东获客成本757元,拼多多只需要143元)。
资金方面,红杉资本、高榕资本、IDG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为拼多多提供了资金、人才、技术等全方位的支持,推动其在电商市场的持续增长。
论人才,人们都知道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背后有段永平和丁磊两位恩师,但很少有人知道,来自淘宝的孙桐宇也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资人。其实孙桐宇用拼多多打败淘宝,几乎完全复制了当年他用淘宝打败eBay的套路,用小网站推广,深入店铺吸引卖家,提供免费开店服务,结合低价策略,淘宝可以说因此吃尽了苦头。
善用战术,重在执行
在供应链管理上,拼多多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精准预测商品销量,提前采购商品,减少库存压力,从而完成数据驱动的供应链管理。
同时,我们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关系,优化采购流程,提升供应链效率;建立仓储物流中心和智能配送系统,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和精准度,完成物流配送优化;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审核机制,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用户购买意愿和忠诚度。
拼多多通过运用上述供应链优化方法,实现了供应链的高效运转,提高了采购效率和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实现了较高的“人效”。⑤
拼多多的执行力主要包括绝对的消费者导向和可怕的执行力。我们先看第一点,拼多多崛起的基础是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它要把最后一批中国网民“电商化”,拼多多的搜索规则是“货找人”,而不是“人找货”。
拼多多平台一端是消费者,另一端是制造商,决定产品销量和品牌知名度的不再是传统电商平台的竞价排名和营销,而是用户真实的需求。
从算法角度看,传统电商是中心化算法,而拼多多是一个新品,只要能抓住用户需求,就能一夜成名。
拼多多通过综合运用简洁易用的界面设计、个性化的推荐、社交化的购物体验、快捷的物流配送、优质的客户服务,提高了用户效率和满意度,增强了用户忠诚度和美誉度,实现了较高的“人效”。⑥
拼多多以低价满足了多样化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几乎能够渗透到所有的消费群体,打破了人群定位和圈层竞争。
第二点就是拼多多极高的劳动效率和可怕的执行能力。
拼多多将“品类GMV和利润相对增幅”作为单一考核指标,让考核对象全力以赴达成考核指标,并通过赛马机制,以几乎行业最高薪资从优秀一线员工中选拔干部,极大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结合财务报告和公开数据,拼多多的劳动生产率是阿里巴巴的4倍多、京东的7倍多。
与此同时,拼多多还精准把握人性,充分利用人性中易受利益诱惑、爱贪小便宜、怕吃亏的特点,通过布置相应的场景,诱导消费者进行病毒式消费。
拼多多的做法其实并没有什么技术门槛,很多同类公司也在学习它做同样的事情,但为何没有平台能够超越拼多多的价格呢?
低价漩涡是如何运作的?
大家都知道,想买到便宜又超值的东西,就去拼多多,但是淘宝有“淘宝特供”和“淘宝工厂”,京东自己经营、采购、销售,有自己的定价权,为什么就打不过拼多多呢?
拼多多与这些平台相比,有几个不同点。主要区别如下:
降价带来流量。在流量就是一切的电商平台,这是其他平台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由于拼多多的用户主要在四五线城市甚至更低线市场,商家的货源多来自经销商、产业带、白标产品、农产品等。消费者主要追求便宜,品牌对他们来说根本不重要,所以降价带来流量的机制很合适。天猫、京东很多商品都来自品牌,绝对不可能发生品牌非理性降价的情况。
用流量分配机制倒逼卖家拉拢买家。在拼多多,卖家都知道降价=流量+订单量。只有降价才能在这里生存,所以卖家只能组团降低成本。最大化利用各种因素降低成本。有稳定的平台流量分配机制支撑。
卖家赢了,买家赢了,便宜是拼多多吸引消费者永恒的、终极的手段。
将C2M模式运用到极致,拼多多推行“新品牌计划”,直连厂商,压缩供应链环节,打通消费者与厂商的直连,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低价优质的优势。⑦
为了应对这样的对外政策,拼多多的内部管理也必须跟上。
黄峥崇尚扁平化管理,注重团队创新和执行力,善于挖掘市场空白,精准定位下沉市场,推出独具特色的社交电商模式和团购模式。黄峥对消费者心理有深刻洞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敢于创新,巧妙将社交元素与电商融合,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面对市场竞争与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不断推动拼多多发展,展现出卓越的商业智慧。 ⑧
具体来说,我们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强调支持部门服务于具体业务线,使内部跨部门沟通更优先、更简单、更高效;并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团队,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决策的风险和错误。
更为独特的是,拼多多专门成立了社区营销和用户增长团队,加强社区互动,形成用户口碑传播效应;最后形成了强大的企业文化。拼多多不鼓励创新,而是强调自上而下的一致性。每个员工都知道平台的优势和模式是什么,业务的方向在哪里,自己现在到底在做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它要求月薪1万的员工签署强制性竞业禁止协议。⑨
如此一来,在以淘宝、京东为主的电商平台之外,拼多多用新电商逻辑探索出了另一条路——以“社交玩法放量、微信入口&小程序加成、低价电商流量”为三板斧,打好基本盘后持续推进“百亿补贴”,配合C2M新品牌崛起,确立“社交裂变+低价爆款”的核心。⑩
简单来说,拼多多就是基于持续的成本效益、持续的利润分成模式,进而倒逼供应链和服务能力提升效率,最终通过提升GMV实现规模成功。
以上就是黄峥在拼多多成功的基本经历,至于黄峥个人,他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创办的拼多多的成功。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后半期,中国互联网领域诞生了两个巨头奇迹,分别是张一鸣的字节跳动和黄峥的拼多多。
而拼多多之所以能在京东、阿里等巨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精准的市场定位、创新的商业模式、强大高效的执行力,这也充分彰显了拼多多创始人黄峥非凡的商业眼光。
但我们认为,中国整体的消费趋势也是分不开的,这使得主打中端品牌的京东和天猫难以前行,而主打低价的拼多多却能一路高歌猛进,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拼多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会比京东和天猫好很多。
[引文]
①(淘宝特价版接入微信小程序?阿里出手,等微信解答文娱资本论)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