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金融数据发布:M2 余额增长,社融规模增速匹配预期,资管产品募集分流明显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95.72万亿元,同比增长8.2%,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基本符合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247.85万亿元,同比增长8.3%。

此外,数据显示,资管产品募集增速较快,7月末同比增长10.3%,较大程度分流了银行表内存款。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M2、M1等货币供应量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专家今日表示,短期来看,金融数据“挤水”对总量指标仍有影响,但“挤水”促进金融总量数据更加真实、更加实事求是,有利于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强调,目前金融数据基本企稳并保持合理增长。

财务数据是否仍在被“淡化”?

近几个月M1增速持续回落。专家坦言,短期内金融数据的挤压仍会对总量指标产生影响。部分虚增的存贷款被挤压出去后,金融数据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尤其考虑到之前部分企业活期存款通过人工补息获得了比较高的收益,这些行为规范之后,企业活期存款有所下降,有的则逐渐转为理财,这方面的影响还会不断显现,导致近几个月M1持续下滑。

7 月金融数据发布:M2 余额增长,社融规模增速匹配预期,资管产品募集分流明显插图

不过,该专家强调,“挤干水分”会让金融总量数据更加真实、更加充实。过去一段时间,企业负债增长中部分资金闲置,贷款直接转为存款,既没有刺激投资,也没有影响实体经济。金融管理部门规范这些行为后,存款收益与预期投资收益率的价格比发生变化,套利空间消失,部分企业腾出资金扩大投资、加大研发投入,未来将更有利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某药企反映,规范手工付息后,公司从某大型银行提取2亿元存款,用于新建生产车间、购置相关设备,扩大再生产。

同时,“挤水”有利于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业内专家认为,从财务数据中“挤水”,还能助力破解企业拖欠“链条陷阱”,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更好地满足经营主体有效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一家纸制品制造企业在无法获得企业存款高额利息补贴后,从银行账户划转400万元用于偿还上游企业欠款。

您如何看待票据融资的增加?

贷款方面,7月末,各项贷款余额251.11万亿元,同比增长8.7%。1-7月份,各项贷款增加13.53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0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9万亿元;企业(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1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5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21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146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增加5946亿元。

市场关注7月新增贷款中票据大幅增加。对此,专家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表内票据是贷款的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在现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的要求下,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中小企业用票据向银行贴现,与从银行贷款中获得资金是一样的。

7 月金融数据发布:M2 余额增长,社融规模增速匹配预期,资管产品募集分流明显插图1

“特别是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银行短期内需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但在项目准备金不足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加大票据直贴、转贴现力度,将代表企业信用的未贴现票据转化为代表银行信用的表内票据融资,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上述专家还提到,随着票据利率下降,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成本也会相应降低,也能刺激融资需求。

有效融资需求是否仍然不足?

从信贷流向看,央行数据显示,信贷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0%;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7%。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专家认为,金融数据呈现新特点,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传统上对信贷资金依赖较大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贷款‘大佬’逐步调整,体现在信贷数据不增反缩。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新动能领域贷款需求短期内难以完全延续,无法弥补传统领域贷款下降形成的‘坑’,导致信贷增速出现波动。”

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良性循环,有效融资需求也将回暖。业内专家认为,前期政策效应还在逐步显现,将带动有效需求回暖。未来经济政策的重点将更多地转向惠民生、促消费,重点是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消费回暖,经济循环会更加顺畅,也会创造出新的有效融资需求。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