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出口放缓
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3万辆,同比增长仅2.2%,增速进一步放缓。相比之下,6月之前的月度出口仍大多保持10%以上的同比增长。但去年常见的月度销量两位数增长趋势已不复存在。
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基数大幅增加影响了增速。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约10万辆,基数较小,增速容易突围而出。到了2023年,出口量已跃升至120.3万辆。基数扩大使得高增速难以维持,增速放缓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主要出口国政策变化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造成影响。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前三大国家分别为巴西、比利时和英国。此外,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也是我国新能源出口的重要市场。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往欧洲的销量占比约为40%。但今年以来,欧盟成员国销量普遍呈现下滑趋势,降幅达30%左右。
导致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是欧盟对我国进口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欧盟自7月5日起,在10%的标准关税基础上,对我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加征17.4%至37.6%的临时关税,暂定期限为4个月。这一政策直接导致我国对欧电动汽车销量大幅下滑,进而影响整体出口表现。
插电式混合动力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虽然我国纯电动汽车在亚洲、南美和北美洲等地区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是受欧洲、大洋洲市场销量大幅下滑影响,纯电动汽车出口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对欧洲出口纯电动汽车30.3万辆,同比下降16%;对大洋洲出口4.3万辆,同比下降19%。这两大市场下行趋势持续扩大。受此影响,我国纯电动汽车出口自3月份以来已连续4个月出现下滑,降幅由2.4%扩大至16.7%。
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整体出口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主要得益于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型的强劲表现,7月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出口量达2.7万辆,同比增长1.9倍;前7个月累计出口15.4万辆,同比增长1.8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出口中的占比由去年的8%跃升至22%,逐步取代纯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增长点。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多个地区增长迅猛。上半年,对亚洲出口量为3.6万辆,同比增长2.9倍;对南美出口量为6.9万辆,同比增长3.2倍;对北美出口量为2.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1.6倍。这些地区的强劲增长有效抵消了欧洲和大洋洲市场下滑的影响。
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在全球多个市场的销量增长与其出色的性价比和实用性息息相关。相较于纯电动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整车制造成本更低,油电混合的优势使其能够覆盖更多的车辆使用场景。
业界普遍认为,混合动力技术在全球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有望与纯电动汽车并驾齐驱,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中坚力量。
(本文来自盖世汽车)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