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为何因受贿案跌下神坛?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张坤、刘格松、蔡松松……

这些基金经理曾因所管理基金取得高额收益,被公募基金捧上“明星”,但时过境迁,随着业绩下滑,不少基金经理已不再光鲜,纷纷走下神坛。

或许,根本就不存在“明星”的时代,只有时代造就的“明星”,过去的高收益固然有基金经理的贡献,但更多的是时代的红利。

1. 蔡浩松

昔日明星基金经理蔡松松凭借独特的投资风格和出色的业绩在基金界迅速崛起,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然而近年来,他因卷入行贿案而陷入舆论漩涡,一度跌落神坛。

2019年2月,蔡松松正式出任基金经理,与诺亚基金王创联搭档管理诺亚成长混合基金(以下简称“诺亚成长”)。取得了95.44%的涨幅,挺进全市场前十。蔡松松一战成神。2020年5月,王创联辞去基金经理一职,蔡松松开始独自管理该基金。2020年也取得了39.10%的业绩涨幅,两年时间突破100%。刚出道两年的蔡松松,已经成为市场上最耀眼的基金经理之一。传奇人物蔡松松备受投资者追捧。 2020年末,诺亚成长资产规模达327.76亿元,而蔡松松并未在出任基金经理之前,2018年末诺安成长资产规模仅有3.8亿元。两年时间,诺安成长资产规模增长了85倍。

蔡松松的投资风格以集中持股、对赌为主,他敢于大量持有自己看好的行业和公司,这种投资方式往往在市场好的时候带来丰厚的回报,因此他一度被誉为“筹码王”,成为市场的领军人物。

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9月29日,诺亚基金宣布蔡松松因个人原因辞去诺亚成长、诺亚主动回报、诺亚合信基金经理职务。此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不少投资者对蔡松松的离职表示遗憾和不解。

更令人震惊的是,蔡松松卸任后不久,就因涉嫌受贿被起诉,2024年3月27日,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蔡松松、瞿全如、董伯雄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向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一案。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市场一片哗然,蔡松松的名声一落千丈。

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为何因受贿案跌下神坛?插图

在蔡松松卸任前的2022年至2023年两年间,累计亏损高达140.99亿元,虽然在2020年之前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当时基金规模较小,而且近几年的这些亏损对于投资者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蔡松松离职后,诺亚基金不得不重新调整基金管理团队和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和投资者疑虑。现任基金经理为刘慧英,此前曾就职于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2020年12月加入诺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研究员,2022年8月起担任诺亚优选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3年2月起担任诺亚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对于蔡松松离开的规模更大的诺安成长基金而言,任命一个相对缺乏经验的人担任该职位未免有些武断。

2. 张坤

张昆作为公募基金行业顶级基金经理,其职业生涯可以追溯到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加入易方达基金之前,张昆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金融知识和实战经验,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昆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是其职业生涯的代表作之一,自成立以来,得益于张昆独特的投资理念和出色的选股能力,该基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2020年,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取得了惊人的95.09%的涨幅,远超同期大盘指数和其他同类基金,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随着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业绩的不断向好,张昆的知名度和管理规模也迅速扩大。截至2020年底,张昆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成为当时公募行业规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张昆的投资实力,也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张昆凭借出色的业绩表现和稳健的投资风格,逐渐在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被誉为“公募第一人”,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的关注和追随,同时,张昆的投资理念和策略也成为市场热议话题,对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张昆的管理下,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长期保持业绩领先,为投资者创造稳定收益。张昆凭借出色的业绩表现和专业的投资能力,赢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产品备受追捧。

但2021年以来,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张昆重点持仓的消费、医药等板块出现较大幅度回调,对张昆管理的基金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张昆的投资策略面临挑战,所管理基金业绩开始出现波动。

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为何因受贿案跌下神坛?插图1

随着市场环境恶化,张昆管理的基金业绩开始下滑,尤其是易方达蓝筹精选基金在2021年及之后几年的业绩表现不佳,远低于市场预期。

目前,张昆主力持有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和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近两年累计下跌超过25%,净值也缩水了数百亿。

基金净值的下滑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部分投资者开始赎回基金份额,进一步加剧了基金净值的下滑趋势,基金业绩的下滑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情绪,部分投资者开始对张昆的业绩产生担忧,投资者之间的负面情绪逐渐蔓延,对张昆的声誉和市场地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市场环境和基金业绩的双重压力下,媒体舆论也开始关注张昆,一些媒体开始报道张昆管理的基金业绩下滑,并质疑其投资策略,舆论压力进一步加剧了张昆公司的困境,动摇了其市场地位。面对业绩下滑和舆论压力,张昆本人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意识到市场环境的变化对投资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加灵活、多元化的投资策略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同时,张昆也积极调整投资组合和仓位配置,以提高基金业绩。

3.刘格松

刘格松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后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前身)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研究。随后,刘格松加入中邮基金,担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并于2013年开始管理第一只基金——中邮核心成长混合基金。一年后,他离开中邮基金,加入融通基金,亲历了互联网股的起起伏伏。随后,2017年,他成为广发基金的基金经理。

2019年,刘格松抢占半导体市场,管理的三只产品——广发双引擎升级、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包揽了当年股票型基金前三名,成为公募史上首个“三冠王”。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刘格松出色的选股能力和市场洞察力,也让他声名鹊起。2020年,刘格松延续了辉煌的表现,旗下多只基金年化收益超过60%,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公募基金行业的地位。

随着业绩不断向好,刘格松的管理规模也迅速扩大。2019年,刘格松管理的广发双引擎升级、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多元新兴股票年化收益均超过100%,产品平均收益达到60%以上。2021年,广发行业精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首募募资148.7亿元,成为当时市场上的明星产品,其管理规模一度逼近千亿大关,成为公募基金行业顶级明星基金经理。

刘格松的投资风格和业绩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的关注和跟随,其投资理念和方法论也成为市场热议话题,对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2年以来,新能源板块出现较大回调,对重仓新能源的刘格松管理的基金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新能源板块的下跌导致基金净值大幅下跌,投资者收益受损。

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为何因受贿案跌下神坛?插图2

刘格松的投资风格以高仓位、集中持股、押注特定行业赛道为主。这种投资方式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能带来丰厚的收益,但一旦市场行情发生变化,风险就会加大。随着新能源板块的回调,刘格松的投资策略开始受到市场的质疑。

截至目前,刘格松管理的多只基金今年以来的跌幅都超过10%,有的基金甚至跌幅超过20%,近两年的跌幅基本都在50%左右。

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蔡嵩松,为何因受贿案跌下神坛?插图3

其中,广发行业精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跌幅达到-38%,表现排名同类基金垫底。

业绩不佳也导致刘格松的管理规模大幅缩水,两年亏500亿的连锁反应还包括投资者的大规模赎回,三年前他还是管理规模900亿的顶级投资人,如今只剩下323亿。

4.王亚伟

王亚伟出生于197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学硕士,早年就表现出优秀的学习能力,曾是安徽省高考理科状元。王亚伟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华夏基金,参与了公司的创立,并逐渐成长为华夏基金的核心人物。

在华夏基金任职期间,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基金大盘精选混合基金表现极为出色。自2005年12月31日至2012年5月4日,在他任职的近六年半时间里,该基金产品取得了1195.25%的收益,年化收益率高达49.78%。这一业绩在公募基金史上极为罕见,王亚伟也因此被誉为“公募基金第一人”、“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在这期间,王亚伟至少四年内跻身行业前三,两年位居第一,还连续三年被《福布斯》中文版评为中国基金经理第一人。

王亚伟以独特的投资眼光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著称,善于发现具有成长性的股票,敢于大举持有,同时还注重风险控制,通过分散投资降低单只股票的风险,王亚伟的投资风格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的关注和追随,他做出的每一个投资决策都备受市场关注,对基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2年5月,王亚伟离开华夏基金,创办深圳市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此举标志着他正式从公募基金转型私募基金。乾禾资本成立初期,王亚伟凭借公募基金时期积累的经验,投资私募基金,凭借经验和人脉,成功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的关注。乾禾资本的管理规模一度达到300亿元,成为私募基金领域的领军人物。

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千禾资本的业绩开始出现波动,王亚伟管理的基金产品业绩不再像公募基金时期那么稳定和出色,与此同时,市场上开始流传王亚伟被调查的消息,虽然这些传言还没有得到证实,但无疑对王亚伟的形象和市场地位造成了负面影响。

2023年以来,王亚伟多次被传出失踪或接受调查,千禾资本对此也多次澄清解释,但市场对此类传闻还是十分关注。尤其是2024年2月,千禾资本再次发布公告称,王亚伟因个人原因不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此公告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猜测和讨论。

王亚伟从“头号公募基金经理”到被拉下神坛的历程可谓一波三折,他的高光表现和随后的业绩波动充分展现了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基金经理面临的挑战,他在公募基金领域的卓越成就和独特的投资风格必将被历史铭记。

5. 邱东荣

邱东荣拥有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士学位、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学历背景为他在投资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邱东荣早期的职业生涯包括就职于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群益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工程师、担任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等,但他真正进入投资领域是在加入群益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担任研究员之后,并在汇丰锦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逐步成长为股票投资部总监。

在汇丰晋信任职期间,邱东荣管理的汇丰晋信大盘股票基金和汇丰晋信双核心策略基金分别取得193.86%和111.85%的收益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4.73%和24.53%,成为汇丰晋信的招牌人物。

邱东荣的投资风格逐渐成型,并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2018年,邱东荣加入中庚基金,担任副总裁、首席投资官,迅速成为中庚基金的“灵魂人物”。在中庚基金任职期间,邱东荣管理的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其个人管理的基金规模一度达到数千亿元,占公司管理规模的绝大部分,邱东荣管理的中庚价值领航基金等产品在市场上表现优异,业绩持续领先,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邱东荣的投资理念是基于不确定性定价的低估值价值投资,他认为估值价格决定预期收益,只有真正的低估值才能有较高的预期收益;预期收益不能来自交易,而必须完全来自资产本身的利润和现金流;风险管理是低估值策略的基石。善于在市场中寻找被低估的投资机会,并通过长期持有获得超额收益。

自2024年初以来,市场就不断有邱东荣可能离职的传闻。这些传闻对中庚基金的投资者信心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基金规模出现波动。在中庚基金任职期间,其管理的基金规模在2023年至2027年一季度末突破320亿元。尽管有离职传闻,但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其仍管理着约147亿元的资金。

2024年7月21日,中庚基金正式发布公告称,邱东荣因个人原因,自2024年7月19日起辞去中庚价值领航等5只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同时不再担任中庚基金副总经理职务。此公告标志着邱东荣正式辞去中庚基金职务。最新财报数据显示,邱东荣辞去职务的5只产品二季度总规模缩水25%。业绩方面,中庚基金旗下6只产品的收益率均为负值,上半年累计浮亏超16亿元。

截至二季度末,邱东荣管理的5只产品总规模约147.08亿元,较一季度末的198.54亿元缩水51.46亿元,降幅约25.92%。中庚价值领航混合型基金和中庚港股通价值股票型基金二季度规模缩水明显,分别缩水至20.98亿元和19.16亿元。相比之下,中庚港股通价值股票型基金二季度规模增加了1.21亿元。

告别“明星”迷信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随着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理财意识的提升,公募基金规模迅速扩大,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然而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的波动,尤其在半导体、医药、新能源等热门赛道轮番发展的背景下,基金管理人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和市场考验。

与此同时,监管政策的收紧也对基金经理的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监管部门频频出手整治市场乱象,加强对基金经理行为的监管。研究体系建设成为监管的重要方向。这一政策导向旨在引导行业回归理性投资,避免过度依赖个别明星基金经理的风险。

综上所述,明星基金经理的陨落现象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监管政策的趋严,基金经理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投资能力,才能应对日益复杂的挑战。同时,投资者应保持理性的投资心态,避免盲目追星和对单一基金产品的过度依赖。未来,公募基金行业仍将朝着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管理人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学习成长,适应行业变化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章:

蔡松松走下神坛

“广发刘格松,这次是你赢了吗?”

《中庚基金:明星基金经理邱东荣辞职,旗下6只产品上半年浮亏16亿》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