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缴费指数是计算养老金的重要因素。它清楚地反映在基本养老金中:
基础养老金=退休前一年社会平均工资×(1+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平均缴费指数一般在0.6到3之间,如果是0.6,那么每缴费一年退休可以领取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0.8%,如果是3,那么每缴费一年退休可以领取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
平均贡献指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人每年的缴费基数。缴费基数是人们参保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缴费数额就是根据这个来计算的。
例如,灵活就业人员按20%的比例缴纳,如果缴费基数是1000元,则每月缴纳200元;如果缴费基数是8000元,则每月缴纳1600元。
有时即使缴费基数相同,也必须确认年份,因为不同年份计算平均缴费指数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第二,了解历年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指数的计算,其实主要是当年缴费基数除以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所以,历年社会平均工资很重要。
但由于各年社会平均工资范围不同,特别是2019年由城镇非私营单位范围改为城镇全口径社会平均工资范围,社会平均工资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第三,明确退休地点。不同地方退休时,使用的社会平均工资其实是不一样的,比如上海市社会平均工资已经达到12307元,而山东省2023年才6359元。
如果我们缴费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转移,个人缴费基数不变,所以如果你能转移到别的地方退休,有可能平均缴费指数低于0.6或者高于3,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补充,养老金还是按照实际计算结果来算。
第四,以缴费指数来计算年限,近几年缴费年限没有大问题,但是想想早几年的缴费吧。
直到1992年,全国才开始实行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最初的养老金计算办法仍按原有的计算办法执行,没有任何改变。
直到1995年,国家才要求建立个人账户制度,我们才建立了个人养老保险缴费,按照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积累个人账户,应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才有了缴费基数的明确记录。
事实上,深圳等一些地方从1992年就已建立了个人账户。山东省个人账户建立时间有三个:青岛市企业于1994年10月,省属企业于1995年1月,其他企业于1996年1月。
计算的平均缴费指数并不只是针对相关年份,而是针对基本养老金的所有缴费年份。
此外,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还有视同缴费标准,视同缴费标准根据退休时的职务级别等因素确定。但北京、天津等地的企业退休人员也有视同缴费标准,视同缴费年限,一般企业退休人员以1为基数计算。
总体来说,贡献指数的计算确实比较复杂,一般简单估算一下就可以了,毕竟是几十年的平均值,不会差太多。#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