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制造业公司为何热衷到东南亚建厂?面临哪些挑战和疑问?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经济观察报记者郑晨晔称,到东南亚建厂,已成为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的“时尚”选择。

为何选择在东南亚建厂?不同行业的制造企业或许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企业希望以东南亚为支点撬动全球市场,有的企业想规避贸易壁垒带来的限制,还有的企业看中了当地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

虽然原因各异,但这些在国外设厂的企业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和问题:如何管理跨国团队?如果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的贸易限制也效仿到东南亚怎么办?东南亚与南美新兴市场有何不同?

带着这些问题,经济观察报记者近日与TCL工业泛智能屏BU制造中心越南基地总经理许林军进行了深入交流。作为TCL越南基地的“一把手”,许林军与19名来自中国的外籍员工一起管理着两千多名越南本地员工。该基地年产能达800万台彩电,是TCL彩电辐射北美市场的重要“支撑”。

在许林军看来,TCL在越南的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产和人才培养基地。尽管越南的供应链还不够完善,但通过引入国内供应商、加强本地合作等方式,TCL一定能够克服相关挑战。未来3年,TCL计划从越南向全球输出专业制造人才,并依托越南与各国良好的贸易关系,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以下是谈话内容:

关于越南基地

经济观察报:TCL越南基地目前的状况如何?与国内基地相比有何不同?

许林军:TCL现在是越南南部第二大公司,也是东南亚第二大工厂,周边国家几乎没有大型的电视工厂,只有一些小的,基本上所有的电视、显示器产业都集中在越南,我们在越南南部的规模比较大。

TCL越南基地每年可以生产800多万台,今年实际产量预计在600多万台,年产值大概10亿美元,我们的主要市场是美国,其次是越南、墨西哥,剩下的就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当然东南亚的销量还是比北美小很多,我们也出口一些零部件到印度。

到2024年7月,越南基地员工总数应超过2200人。我们的员工大多集中在O类(工人和技术人员),其中O1至O3为普工,O4至O7为技术人员,UO类为职员。越南基地的工人普遍较为年轻,75%的员工年龄在18至3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岁,与国内工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我是去年(2023年)9月份从惠州调过来的,当时惠州厂区有4000多个工人,大部分都是40岁以上的,这也是国内比较特殊的情况,越南工人普遍比较年轻。

TCL早在1999年就在越南设立工厂及销售公司,1999年至2019年,我们只是越南一家小工厂,位于同奈省,只有一条生产线,每年生产20万台,仅供应越南国内市场。

2019年我们在越南平阳开始兴建新工厂,初期辐射东南亚,随着2019年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我们迅速将越南基地转型辐射北美市场,年产量迅速上升。

2019年,基地当年建成投产,2020年6月第100万台下线。当时疫情形势严峻,2021年11月,基地二期竣工。越南基地的建设和爬坡都是在疫情期间进行的。“被动接受疫情,积极创造奇迹”。我们经历了1500人住帐篷、在园区工作4个月的特殊时期,我们园区没有宿舍,当时1500人住帐篷,整个园区的会议室都挤满了人。

疫情过后,越南基地发展比较快,前年产量是379万台,去年是527万台,今年预计突破600万台,明年预计突破700万台,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们的营业收入预计突破10亿美元。

关于第二中心

经济观察报:目前越南基地的规划是怎样的?越南的优势是什么?越南基地如何管理本地员工?

许林军:对TCL来说,我们未来的计划是把越南打造成第二个中心,产供销功能跟惠州差不多。

中资制造业公司为何热衷到东南亚建厂?面临哪些挑战和疑问?插图

我觉得我们可以满足第二中锋的几个标准:

第一,要有完整的本地供应链,大部分材料,包括除了屏幕之外的所有材料,都可以在本地供应,甚至屏幕也可以在越南进行规划和生产。

第二,我们需要一个国际化的人才培训基地,目前越南基地一些关键岗位还是由中方员工担任,但是我们在培养本地人才,我相信三年之内,我们就能把越南的专业人才输送到世界各地。

越南有两大优势:第一,越南人的语言能力比中国人好,你去随便一家小店,员工都会说英文和中文,我们园区很多员工中英文都精通,远胜于惠州甚至深圳;第二,越南现在跟各个国家、各个经济体关系都很好,中国员工办理签证不容易,但是越南员工拿到签证相对容易,可以很方便去印度、美国等地,海外越南人比例高,所以越南华人拿到签证相对比中国人容易。

基于这两点,我们计划在3年内把越南基地发展成真正的国际化基地,不仅向东南亚、北美供应产品,还扩大产品范围,向海外输出人才。

对于越南人才本土化,我们的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在越南基地开展认证、选拔、工作述职等多项项目,快速培养员工能力与企业认可。

中国企业要在越南发展,首先要赢得当地员工的尊重,给予他们很多发展机会,比如员工选拔、认证机会等。

在当地,我从不提中国干部、中国人员,我对所有员工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就是TCL的标准,不存在中越双方的区别。

而且我们基本上把当地人能胜任的岗位都用当地人,我们目前有6名管理人员,其中3名中国人,3名越南人,而大多数在越南的中国企业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经理级以下的主管大部分都是越南人,占比在60%到70%之间。

未来几年我们会逐步提高这个比例。

我们越南基地部分骨干的待遇和中方员工是一样的,这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来越南南部投资的企业大多是电视机生产企业,很多人会首先看中TCL能提供的人才,为了保证员工的成长机会,我们给员工提供的收入、福利等都是在当地名列前茅的。

我们的员工保留率非常好,员工对TCL的认可度很高,大多数地方干部对我们的认可度也很高。

我们并没有在越南建厂,赚钱走人,而是在那里长期扎根,把越南当成真正本土发展的地方。

关于贸易限制

经济观察报:越南的工厂和墨西哥、巴西的工厂有什么不同?

许林军:第一,越南最大的优势是总体成本比较低,比墨西哥、巴西等国家都低很多。

我们在巴西也有大规模的工厂,但是巴西的制造成本和本地采购成本是越南的3到4倍,比如同样的纸箱,在越南要10美元,在巴西要40美元,这是因为贸易政策的原因,因为保护的很彻底,像巴西这样的区域工厂只能辐射到贸易壁垒以内的区域,而越南有机会辐射到全球各大贸易区,这是最大的区别。

第二,越南适合建厂,因为工人年轻,干活也勤快,巴西、墨西哥就不太适合,墨西哥工人的工资是周发,一周发一次。

中资制造业公司为何热衷到东南亚建厂?面临哪些挑战和疑问?插图1

如果墨西哥工人周日没有把钱花光,他们周一就不会来上班,周二再来。而且工作不会太辛苦。在墨西哥工厂,周一经常有20%的工人缺勤。这很正常。要么是因为他们周日晚上喝酒喝多了,要么是第二天还剩下一些钱。

经济观察报:越南的基地现在主要辐射北美市场,如果有一天,越南基地主要辐射的国家也跟着越南实行贸易限制怎么办?就像今年上半年美国取消了对东南亚四国进口光伏组件的关税优惠,直接迫使国内很多光伏厂商关停工厂。

许林军:电视行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是我的判断。

因为我们这个行业的投资并不大,比如越南基地,一个年产值10亿美元的工厂,到现在投资了4500万美元,这个投资额度不算大,美国现在打压光伏,是因为它是未来的新兴产业,而我们还是比较传统的产业。

美国是想打压我们,比如TCL随时可以在印尼或者其他国家建这样的工厂,一年之内就可以建好,这个跟光伏不一样,美国自己建不了电视机厂,它负担不起这个成本,没必要,国际贸易总有一个缓冲区,我们也可以在非洲建电视机厂。

我们的行业有技术含量,但是投资额度不是那么大,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全球市场去运作,这个门槛比较大。

关于常见误解

经济观察报:对于在越南建厂或投资,大家常见的误解有哪些?

许林军:我们很少遇到坑,但我知道供应商遇到的一些坑。小公司来越南建厂,首先面临的就是法律、政策问题,第二就是政府关系,需要找到合适的人来处理这些事情。

我们有供应商从中国来越南,他们刚到越南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政府部门的门在哪儿,这很麻烦。

还有法律法规,包括环保,消防等策略,都需要找合适的人帮忙处理,这对公司的投资项目有很大的影响。

工厂建好之后,后续运营的核心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当地人来管理,我觉得中国人在越南很难管理当地人,所以一定要找当地人来管理当地人。

比如,以我的级别,可以管理当地的管理人员,因为他们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比较高,但如果一个中国车间主任要管理越南车间一千多名普工,那就不行了。

因为两国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中国人直接管理越南车间人员很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如果一定要中国人当车间主任,我也会安排一个越南车间主任。中国车间主任主要负责计划和任务分配,监督越南车间主任的工作执行。

因为越南车间主任现在还没有达到我的能力要求,等到达到要求之后,我们会用中国人在技术、质量等方面支持他们,管理方面也一定会用越南人。

比如现在人力资源及行政经理和供应链经理都是越南人员,财务经理虽然有中方,但是也有越南方的财务经理。

所有外事部门都要用越南人,你去跟中国人谈判,政府部门见不到你,我去肯定见,但我不可能每次都去,有问题一定要找当地人处理,因为语言不通的话,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沟通不畅。

越南目前的职业化水平还比较低。越南经济发展不如中国,员工的专业化程度和受教育程度也没有中国高。中国人都说自己比较“能干”,但越南员工经常抱怨工作压力大,

“为什么我们的工作压力是整个园区最大的?”这是当地员工最常问我的问题。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