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危机搅动海运市场,运价高位波动,旺季涨价能否持续?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随着外贸黄金期即将到来,与全球商业密切相关的航运价格走势备受关注。

海运费涨价的最后机会

一般而言,中国传统外贸旺季在每年9月开始,以满足美国等市场“黑色星期五”、圣诞节等消费旺季的需求。而考虑到国际运输和货物上市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航运业的传统旺季往往从7月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

今年,受到红海危机冲击的航运业,不仅运输周期延长近两周,运费也一路飙升。再加上美国5月底宣布将从8月起对中国电动汽车、电池、芯片等产品加征关税,不少外商纷纷提前出货。海运旺季和涨价潮比往年至少提前了一个月到来。这也意味着,航运业的旺季结束时间或将从9月提前到8月。

“前几个月大家都在争相出货,7月份之后,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运费会下跌,因为大部分货物已经出货了。”东南物流(越南)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刘启峰对《财新》表示,除了提前出货外,6月份巴以和谈也释放出积极信号,导致航运股下跌。“大家倾向于认为,未来可能不需要走弯路了,于是调整了出货节奏,这进一步导致7月份运费下跌。”

8月初航运价格较7月份仍有小幅下跌,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综合指数)自7月19日的3542.44点持续下跌,7月26日、8月2日分别下跌94.57点、115.20点,其中8月2日下跌3.3%。

8月2日,就欧洲航线而言,上海港至欧洲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费及海运费附加费)为4907美元/TEU,较上期下跌1.7%;地中海航线市场行情与欧洲航线持平,市场运价继续下跌。上海港至地中海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费及海运费附加费)为4997美元/TEU,较上期下跌5.2%;北美航线运输需求缺乏进一步增长的动力,供需基本面走弱,市场运价继续调整。上海港至美西、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费及海运费附加费)分别为6245美元/FEU和9346美元/FEU,较上期下跌6.3%和2.2%。

国际货代公司+Nagel 7月31日整理发布的全球航运市场动态显示,继7月初美国西海岸运价开始下滑后,美国东海岸运价也开始松动,预计下滑趋势将持续。8月起,巴拿马运河有望恢复通航,美国东海岸限重政策有望进一步放宽。欧洲航线7月下旬整体货量平稳,但8月呈现走弱趋势,多数船公司维持7月下旬运价水平,但有见顶回调迹象。地中海航线订舱量有所回落,后续市场量也延续平缓,舱位供应基本无压力。

红海危机搅动海运市场,运价高位波动,旺季涨价能否持续?插图

由于运价政策每天都在出台,刘奇峰和同事们也密切关注着船公司的调价计划。“8月下旬,一些排名靠前的船公司就宣布涨价,目前还没有降价的迹象。”在她看来,8月作为今年航运旺季的最后一个月,也成为了船公司涨价的最后机会。8月之后,季节性货物售罄,赶不上欧美消费旺季的货物将不再发运,这将直接导致运价下跌。“10月远洋航线迎来淡季是必然的。”

与今年4月份的情况类似,船公司宣布涨价,并不代表现实中价格会真正上涨。

据刘奇峰观察,大型船公司8月下旬宣布涨价的底气在于今年4-5月合同季签订的BCO合同(指船公司与大型企业客户直接签订的合同)和长约,目前接货量比较充足,有保证舱位的基础,但届时价格是否真的能如预期般上涨,还有待市场多方博弈决定。

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货代行业把“现货”变成了“期货”。“8月下旬我们也会提前下单,提前两周猜测运价是跌还是涨,然后发到市场上。船公司也会看这些市场的价格,和其他大型船公司的价格做对比。”刘奇峰说,目前他们接货都是以相同甚至下跌的运价水平。

8月8日,他们还接到船公司的紧急通知,8月下旬印巴运价每柜下调150美元。“撑不住了,需求还是有些疲软。”她认为,对于那些季节性产品或者受关税影响不大的产品,贸易公司不会急于出货,而是会选择绕过高价期,等待运价回落。这也迫使船公司在宣布涨价的同时,不时发布临时通知,用降价来吸引运量。

尽管海运费自7月份以来持续下跌,但目前仍处于高位。受此影响,外贸人丁彦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们还有一些货物积压,部分客户因为运费高而不愿出货,导致他们货期压力很大。这些货物由于不是季节性的,所以都在等待更低的运费。

市场上也出现了价格匹配的现象,即通过特定的匹配方式提供更低的运价。比如,每5个大箱,就收取1个较低的远期价,其余4个则按现货价收取,平均下来,整体成本价有所下降。刘奇峰介绍,目前青岛、深圳、宁波等多个港口都在提高匹配比例,这也与市场运价的下行趋势相呼应。

市场需求如何?

红海危机搅动海运市场,运价高位波动,旺季涨价能否持续?插图1

航运成本上涨的驱动力,除了多方博弈带来的波动外,根本上取决于航运运力与市场需求的供求关系。

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24.83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增长6.7%,进口增长5.4%。以美元计算,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4%,进口增长2.8%。

从出口目的地看,前7个月,我国对东盟出口2.36万亿元,增长13.7%;对欧盟出口2.1万亿元,增长1.5%;对美国出口2.04万亿元,增长5.1%。同期,我国对“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出口6.56万亿元,增长7.7%。

与上半年数据相比,我国整体出口以美元计增幅和对欧美、韩国等地出口增速均有所扩大。

刘奇峰称,他们的业务量同比保持两位数的增长,“6月份增长明显,同比增长25%以上,7月份同比增长也超过10%。”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迫使客户提前发货,也增加了海外仓的饱和度,使其业务量的环比增长放缓,某种程度上也预示了未来市场需求的趋势性变化。

“市场需求还是有的。”深圳市宝森三通物流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志聪说,很多货代公司都像他们一样在选择客户,“选择利润高、付款快的”,以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仍然居高不下的基础运价,运输周期延长,给货代公司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船公司是按发票付款,船开后1到2周就要付给船东,我们和客户都是在货到港或者交货后才付款,有的客户也要按期付款。绕行好望角,航程从23天增加到34天,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

刘奇峰和他的同事们的利润也受到挤压。运价上涨让他们需要垫付的资金量增加,资金使用压力加大。同时,受船公司涨价影响,一些贸易公司甚至可能倒闭,这促使船公司加快催收货款。“以前的月结现在不行了,大多由14天改为7天,7天改为一周两次。”一方面船公司加紧催收货款,另一方面客户对付款条件的要求也导致货代资金吃紧。

对于丁彦东这样的外贸人来说,国际买家因运费上涨而延迟发货,不仅带来库存压力和风险,也势必影响后续订单的规模和速度。近期人民币大幅升值,也极大侵蚀了出口企业的利润。但经历过疫情的考验,他们正以更强的韧性应对不确定性的挑战,努力寻找生存和增长的机会。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